中央巡视制度迎来重大变革

2014-06-13 01:00赵丰
人民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巡视组成果监督

赵丰

述评由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巡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调整,工作目标更明确,边界更清晰,任务更具体,成效更显著,威慑力更凸显。百姓期盼着巡视组瞪大眼睛发现问题,竖起耳朵探查动向,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巡视组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巡视组每个动作,都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

中央巡视组之所以受到空前的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其抱有很强烈的反腐期待。人们愿意相信巡视组不是仅仅搞形式、走过场,而是敢于硬碰硬地认真履行反腐职能,直接深入基层发现反腐线索。中央巡视组承载着中央的重托,有其不可忽视的政治权威性。对巡视组而言,这既是一种监督,更是一种激励。珍视公众的反腐期待,切实将巡视工作做好,是巡视组维护自身形象、提高自身公信力的不二法门。

中央派出巡视组的监督和约束,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必要的,而且,这种监督手段还被赋予更高程度的重视。这种更高程度的重视体现在不断完善的制度上。在运行11年之后,巡视制度迎来了重要的调整和变革,中央巡视组收缩了巡视范围,巡视重心由“相对全面”回归其最主要的职能:发现和反映违法违纪线索。中央巡视组组长打破终身制,由“职务”变为“任务”,由“铁帽子”改为“一次一授权”。11年来,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工作对于领导干部有重要的震慑作用,对于打击腐败、督促工作、解决问题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

让巡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在总结过去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总结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巡视制度如何取信干部群众”,“巡视报告能不能公开”,“谁来监督巡视组”,“巡视工作如何促进党内民主”等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尤其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改善党的领导,这需要我们对巡视工作制度设计的深入思考。

巡视组的工作目前还面临几个问题,首先,巡视工作还缺乏明确的法律和规范,需要对这一监督程序的职责进一步明确,确保巡视工作在程序上的公正。其次,要完善巡视组与有关部门的衔接程序。与纪检、组织、司法、审计等其他监督部门的沟通协作是否良好也会决定巡视效果。此外,巡视工作要更加公开,目的是阻止巡视组掌握自己证据或线索。面对群众的质疑,巡视组应当有所回应。只有公平公正阳光才能让制度更有活力。

一是将信息收集和巡视案例公开化。通过在重点巡视地区、单位设立巡视工作常设联络机构或长效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以及网络举报等方式,搭建一个与被巡视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交流的平台,实现接受群众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公开化。将巡视具体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案例或优秀人才等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一方面可以彰显巡视工作的重要价值,同时可以发挥对于腐败分子的教育作用。

二是适当公开巡视报告,逐步推进监督透明。要实现巡视工作的最佳效果,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向全社会公开巡视组的工作报告,不断提高巡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巡视报告公开以后,被巡视地区、单位有没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 谁有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是否调查核实了情况,对违反党纪法规的领导干部是否追究了相应责任;组织部门对巡视组推荐的优秀干部,是否高度重视,因材施用;巡视人员工作是否认真,权力是否滥用,行为是否合法;上级党委做出的决策是否以巡视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这些都清晰明了,必然会推动巡视制度不断向前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巡视制度程序性规范。巡视制度的程序性规定是巡视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它落实了实体性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巡视工作的外在表现形式,承载了社会公众对巡视工作的普遍认知。因此,客观、理性的制度设计,并得到严格的遵循将成为巡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要保证。巡视机构、被巡视单位以及全党同志都应树立起制度面前无特权、制度约束无例外、程序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程序,自觉推动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进程。

四是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效的监督制度不可能是单一的制度,而应该是一个制度体系。一方面巡视制度要有自身的制度特色,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巡视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巡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只有巡视工作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结合,巡视组与各级党委、各个监督部门的有效配合,才能保证监督工作的统一性、协调性。同时,开展巡视工作不仅有内部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横向异地交叉等路径的结合,而且还有一个党内路径与党外路径的结合。而只有来自专门机构的监督是很不够的,况且近年来专门的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自身出问题的并不鲜见。正因为如此,坊间才有人不断地发问:“谁来监督监督者”,“谁来审计审计署”,“谁来巡视巡视组”等诸如此类。所有这些都说明,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路径必不可少。

构建巡视成果长效运用机制

巡视成果凝聚着巡视工作人员的智慧,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巡视成果的运用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反馈、整改落实、回访等工作,巡视组既要对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又要立足全局,把握政策,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考虑政治和社会效果,从而既帮助被巡视地区、单位查找问题,又保护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领导班子团结,维护领导班子的权威。对于巡视组深入了解或根据领导小组意见移交的问题线索,巡视工作办公室应当加强跟踪督办工作,定期报告办理情况,办结后应当形成专题材料报告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于移交有关主管机关的事项,要适时了解办理情况,推动有关问题的落实和解决。

中央和地方巡视组都有自己的巡视范围,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级巡视组数量有限,即使同时开展工作也只是涉及少数对象,因此,目前的巡视工作只是一种间歇性的监督,其持久效力有待增强。巡视组在被巡视单位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反馈时会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但一些巡视组和被巡视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巡视、轻整改、忽视巡视成果运用等问题, 以及上级党委进行决策时没有把巡视成果当作有力依据,组织部门选任干部时参考巡视组意见缺乏力度,被巡视单位在党建中的有益做法、良好经验没有通过巡视组推广到其它地方等问题。巡视成果的运用仍然缺乏力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如何构建巡视成果长效运用机制?首先,可建立巡视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年终考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运用巡视成果加强班子建设的机制。其次,可建立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向巡视组征求意见的制度,运用巡视成果来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再次,还可建立健全其他一些具体制度,如巡视建议制度、巡视组负责人到被巡视单位督办的制度、巡视组督查督促巡视整改任务完成情况制度、巡视组派员复查验收整改任务完成情况制度,等等,进一步拓宽巡视成果运用的渠道,提高巡视成果运用的质量。

将巡视成果公开化有利于巡视目的的根本实现。巡视成果的公开应当包括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整改情况报告以及回访报告。公开的方式包括在被巡视地区对巡视成果进行新闻报道或在被巡视单位的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巡视成果的公开既可以保证有关部门的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和民主监督,又有利于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相关措施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

由于我们在权力结构上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巡视监督的对象是掌权的人,还不是权力本身,因而还不能从根本上及时监督并有效制衡权力。虽然我们现在的巡视方法手段有不少创新,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这更多地局限于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更为根本的应该是体制上的创新,在制度变革上下功夫。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巡视工作制度体系,巡视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

责编/ 马静 美编/于珊endprint

猜你喜欢
巡视组成果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工大成果
水利部党组第一巡视组向淮委党组反馈巡视情况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对『 巡视组组长被查』的反思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图解浙江省委巡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