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会计诚信机制 发展诚信经济

2014-06-13 09:50
科技视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王 静

(大连金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116033)

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会计是诚信行业。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并且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朱镕基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写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帐”这十六个字,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原则记帐,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 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而会计信息的失真必将引起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引发全社会对会计信息的不信任,导致会计诚信危机。 应该说,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诚信危机的根源。

1 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职业道德荣辱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荣辱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出现了一些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 如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1 市场体系不健全

目前,诚信不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第一原因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人们的荣辱观念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市场透明度低导致诚信激励机制不足。 我国目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很不健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导致信息缺乏、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市场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好的商誉难以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失信者不能及时地被曝光和发现,并得到应有的惩罚。 现阶段我国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本身不具备诚信保证机制,没有能力对违规交易者给予足够的惩罚,并使市场主体自发形成诚信约束机制和道德规范。 社会化诚信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

1.2 信用制度不健全

诚信不单是一种契约,更是制度的反映和体现,诚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信用关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个有序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一个有效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确立起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投融资制度还很不完善,使信用活动缺乏制度约束,其中最根本的是有效的产权制度。 产权明晰是达成一切交易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正常信用关系不可或缺的条件。 产权界定不清,将使行为主体无法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准确的预见, 增加交易费用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社会福利大幅度下降;财产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就会造成行为主体缺乏遵守信用的内在动力,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1.3 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

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行业也不例外,每名会计人员在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 也都接受过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从总体上说,会计人员本身都是愿意遵守职业道德,不愿意做假账或做出不诚信行为的。 但从现实中一些事件分析,会计人员却往往都不是自主地处理各项业务,也就是说,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 依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是完成不了其双重职能的。因为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他们自己能否在一个企业工作下去,除自身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 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及在职消费等,都要由公司经理等负责人决定,会计人员的任用、调动、撤职或免职等重大人事问题也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在这种情形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只能是对企业负责,对经理负责,按企业负责人的旨意要求进行会计核算。 所以,只要公司负责人想做假账,对会计人员来说,除非不怕受到处分乃至被开除等的威胁,否则,他们是难以抵制和违抗领导的意志的。

1.4 执法不严

处罚力度不大,缺乏威慑力,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

首先,目前我国经济立法滞后。 现有法律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不诚信或者道德失范的行为,使信用活动缺乏法律支撑,道德失范者逃之天天。其次,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监督组织不完善,监督内容不完备,致使法律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制监督,行政权利干预执法,致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导致了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 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非对称信用关系的存在, 其恶果是违约者未必受损,履约者未必受益。

2 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

会计诚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会计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会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职业道德和正确、谨慎的职业作风,最终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 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教育发展的根本。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大,需要形成全社会讲信用的大环境,着重建立五个方面的机制:

2.1 建立健全会计法制

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会计诚信信念是会计诚信的前提,会计诚信文化是会计诚信的纽带,会计诚信制度是会计诚信的机制,它们都是维系会计诚信的重要基础。 增加诚信立法、强化会计诚信立法无疑使那些心怀侥幸心理的造假者知难而退,达到有效的事前控制效果。 制定会计诚信专门法规,不仅是整个社的意愿和期望,同时显示了政府、立法、执法机构及社会公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2.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现在各类会计教育尽管很多,但注重会计诚信教育的并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我们要针对会计教育中职业道德弱化的现状,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么一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 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

2.3 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推进会计信息共享

会计信息是会计资源,更是社会资源,持续的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消除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抑制造假和欺诈。 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促进会计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加大信息披露的频率,改进信息披露的内容,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规范关联方交易行为及信息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同时制定专门的法规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提供保证,让会计工作置于更加规范的制度环境下,促进诚信建设。

2.4 培育会计诚信环境,完善内部约束机制,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建立会计行为者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当包括我国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及企业负责人。 具体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 诚信档案主要记录会计人员基本情况、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 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制度,对相关人员失信和处罚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披露,是加强会计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使诚信执业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失信者受到市场的处罚。

总之,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所以对未来我们应该乐观态度。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