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 欣
皮肤伤口,远离粉剂
文- 刘 欣
没有证据表明粉剂优于简单的压迫止血,撒上粉剂后伤口慢慢止血,其实是因为你的凝血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了。换句话说,不用粉剂,照样止血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面积达1.2~2平方米,平铺相当于一张单人床那么大,厚度通常为0.5~4.0毫米(不含皮下脂肪层),重量约占体重的16%,大致可分为表皮层与真皮层,它们构成了人体第一道防线。
各种各样的皮肤创伤,可能是人一生中最频繁面对的身体伤害。那么,对此应如何应对?
考古学发现显示,许多史前人类的颅骨曾经历过环锯术或钻孔术。从钻孔边缘钝化程度看,这些人在手术后还存活了相当长时间。而要实施这种手术,就必须要面对头皮伤口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生命中还要为生存而经历各种战争、狩猎、生活意外带来的皮肤创伤。
但直到公元1世纪,罗马医学作家塞尔苏斯才在他编写的百科全书中首次记录了完整的外伤治疗方法。他写到了伤口愈合所需时间、建议压迫止血及持续按住或结扎血管以止血的方法。这些方法和现代医学处理外伤的方法非常接近:“一定要清理干净伤口内部,避免有血凝块留在里面,否则会引起化脓和发炎,使伤口难以愈合……最后,伤口的边缘要用线缝合,或者用夹子一类的工具夹紧。”他总结炎症的四个主要症状:红、肿、热、痛,依然是今天医学生要牢记的内容。
这本百科全书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失传,唯一流传下来的是它的医学分册。它在1426年被发现,1478年开始印制,成为西方第一本医学课本。后来,庞贝古城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一些外科手术工具,现存于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它们与塞尔苏斯的描述非常吻合。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感染是由细菌等微生物造成的,然而在1590年世界第一台显微镜出现之前,还没有人见识到这个微观世界的存在,当然就无法对细菌等进行有效预防及控制,因此感染一直是古人死亡的一大原因。
人类表皮抵御力很强,完整的表皮能将大批细菌挡在体外,偶有漏网之鱼,血管中巡逻的免疫细胞也能发现并剿灭它;但要是表皮破损或免疫功能下降,这些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实验结果证实,要让正常皮肤化脓,至少需往皮下注射100万个葡萄球菌;但对破损的表皮,100个就够了。
在抗生素被发现之前,人们预防感染最常用的方法是火烧和油灼。希波克拉底在他那本著名的《格言》中曾说:“手术刀治疗不了的,火可以治疗;而火治疗不了的,那就一定没治了。”
伴随这一观念,这种恐怖的疗法在治疗严重皮肤外伤上沿袭了2000年,人们一度认为这是避免伤口发炎致死的最有效办法,甚至发展出用烧开的油浇在伤口上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直到1536年才被法国军医安布列斯·帕雷终结。
出于恻隐,帕雷对一些受伤的士兵使用了鸡蛋蛋黄、玫瑰花油和松节油的混合物来涂抹伤口。出乎他意料的是,那些使用了混合物的伤员只是略感疼痛,伤口没有发炎;而那些用热油浇灼过伤口的伤员则不但感到剧痛,且伤口红肿。
公元前5世纪的一幅绘画,展示了罗马人是如何治疗皮肤伤口的。
把粉末用于皮肤伤口的方法已无法考究起源,但据记载,早在我国春秋年代,阉割术已经十分常见。这种阉割术对创面止血的方法一直流传至清代,主要是用明矾粉末和树脂的混合物涂敷伤口。
至于我们常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金创药,并不是某个具体的药方,而是专指治疗兵器创伤的药。这些药的配方并无统一标准,但目标功效都是止血、镇痛、抗炎。
果树进入结果期后,如果结果数量过多、果树营养消耗过大,则会严重影响到果实的膨大,树体营养生长也会受到抑制,造成树体营养补损,从而导致出现大小年现象。通过合理修剪可以有效调节花叶和芽叶的适当比例,保持生长和繁殖生长相对平衡,改善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树体营养积累,延长结果年限,确保结果质量。在修剪过程中,对开花量较多的大年树,要疏去多余的弱枝和短结果枝,短截部分中长结果枝,提高果树叶子和果子比例,确保果树丰产稳产。
那么皮肤伤口用粉剂外敷有什么问题吗?是否会留疤?
散剂、粉剂等固体颗粒物如果是人体而言无法吸收的异物,就会加剧炎性反应,诱发肉芽肿样病变。但疤痕是否出现,得先看创面深度。创面深度至少要达到表皮下的真皮层,才可以造成疤痕。
成人的表皮很薄,平均厚度仅为0.1毫米,面颊部表皮平均厚度更是只有0.05~0.08毫米,幼童的通常比成人更薄。而后脑勺、手掌、脚掌等处的表皮厚度几乎是面颊的一倍以上。所以,面部的很浅创面都可以导致留疤,而手脚那些表皮较厚的区域则不容易留疤。
此外,疤痕的大小还要看个人体质、创面形态、创面处理方法、年龄、局部毛细血管丰富程度等。
至于止血的功效,没有证据表明粉剂优于简单的压迫止血,而且它还有明确的污染伤口、致敏的风险。撒上粉剂后伤口慢慢止血,其实是因为你自己的凝血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了。换句话说,不用粉剂,照样止血。
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局部毛细血管越丰富的地方越容易留疤;氧气充足时,胶原纤维增生也较活跃,因此暴露的伤口也较覆盖的伤口容易留疤;属于疤痕体质的人也容易留疤,甚至在伤口愈合后,表面瘢痕都可能会持续增大;如果伤口处于那些非关节部位、皮肤较松驰的部位,则不会留明显的疤。
不当的创面处理,如使用碘酊、红药水、紫药水、粉剂(异物)直接涂敷在创面上,是人为因素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常见原因。红药水、紫药水现在已少有药店出售,碘酊也被碘伏逐步取代,但用粉剂敷伤囗的情况仍不少见。
粉剂外用于伤口最大的问题,一是难以预知的污染及增加清创难度;二是可引起异物反应和异物肉芽肿(一种由异物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及肉芽肿样病变),伤口可发展成不规则、质硬的结节或斑块,也可进展成溃烂创面或形成脓肿,病程漫长。对于糖尿病患者,不当的伤口处理还会导致局部组织广泛坏死,可能需要截肢才能保命;侥幸不用截肢的,长达数月经年的清创换药也令人痛苦不堪。
参考美国梅奥诊所及美国最大医疗健康服务网站WebMD的建议,家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处理一般性的刮擦伤、切割伤,以避免不当处置增加的感染、出血、疼痛、疤痕增生及过敏风险。其他特殊情况,如深而开口小的钉刺伤、严重污染/感染、动物咬伤、化学性烧伤,特别是迁延不愈的伤口,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
止血:用干净的布或绷带按压伤口20~30分钟至停止出血;如果仍然无法止血,可延长按压时间并把伤处抬高。如果血液呈喷射状,或持续按压后仍然继续淌血,请及时就医。
清洗:表浅伤口首选生理盐水/洁净水冲洗。发现碎屑残留难以清除的,请就医。
彻底的清洗能降低感染及破伤风的风险。没有必要使用双氧水、碘伏、酒精清洁伤口,尤其是它们对浅表伤口的清洗效果未必优于生理盐水/清水,且可因黏膜刺激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实在找不到清水时,可用0.5%~1%碘伏,它的刺激性小、抗菌效果好,只是可能会延长愈合时间。
涂抹抗菌药膏:清洁伤口后,涂抹含有抗生素成分的抗菌药膏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用胶布或绷带等辅助固定;面积大的伤口,应及时就医。
根据“湿润愈合”的原理,保持伤口表面湿润有利表皮角化速度加快,促进愈合且不易形成阻碍愈合的痂皮。
1536年,法国军医安布列斯·帕雷终止了火烧油灼治疗皮肤外伤的恐怖疗法。
更换敷料:至少每天一次更换敷料,敷料打湿或污染时也要更换。若对绷带胶粘剂过敏,应改用弹力(粘性)绷带。
缝合深的伤口:超过6毫米深的伤口、敞开的伤口、锯齿状伤口、有脂肪或肌肉露出的伤口,需要到医院进行缝合。尽快闭合伤口,能降低感染风险。
观察感染迹象:如果伤口不愈合或观察到任何红肿热痛或渗出现象,请就医。
打破伤风疫苗:建议每10年打一次破伤风疫苗。如果伤口较深且上一针破伤风疫苗是5年之前,除受伤后的当次,医生可能会建议5天后再补打1次,以降低不必要的致命感染风险;如果在皮试时怀疑阳性,可作脱敏注射。
疤痕在医学上被称为“瘢痕”,是各种创伤引起正常皮肤外观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其本质是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结构及功能的组织,不但可出现色素异常、表面不平整、血管异常增生与扩张,还令伤口愈合后弹性降低、硬度增加并伴有不同程度萎缩,尤其是烧伤、烫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瘢痕。
为预防和减轻瘢痕,应采取措施去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创造良好的愈合环境。
受伤后尽快清创:用凉水冲洗,用酒精消毒的镊子去除伤口内的碎片碎渣。用肥皂水和面巾轻柔清洗伤口周边。但不能将肥皂水、过氧化氢、碘伏、酒精用于创面,这样不但对小伤口无益,还会延缓愈合。
持续覆盖伤口:覆盖伤口,能阻止细菌、灰尘和其他刺激。受伤后头几天内保持伤口湿润,也会加速愈合,因此,可使用抗生素霜剂或软膏保持伤口干净及湿润。
不要揭开伤疤:受伤后机体会立刻开始愈合过程,白细胞攻击细菌,红细胞、纤维素和血小板形成凝血块,瘢痕也就开始形成。如果你揭开伤疤,就容易引入细菌,瘢痕也会更大。
此外,皮肤外伤愈合后常出现局部的色素异常,其中又以色素沉着多见,在皮肤病学上称为“炎症后色素沉着(简称PIH)”,即通常所说的色斑。
外伤后皮肤充血发炎,各种炎症因子聚集,导致了黑素细细胞功能活跃,产生大量黑素小体进入表皮和真皮,又混合了死亡的红细胞崩解后释放的血红素,共同组成PIH,影响美观。此时,应尽可能快而彻底地清洁伤口,以减少感染并减轻炎症;应避免摩擦及暴露伤口,否则会使色素加快沉着;睡前用巴布剂面膜(安舒贴)贴在瘢痕上,起床后取下,亦有助于褪红,并可阻止黑色素增多;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C、烟酰胺,也有助与淡化色斑。
(作者系广东省荔湾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生 责任编辑/和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