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宗
美社会学家认为想让一个社会持续的进步或者有自我纠正的能力,就要让教育和社会保持一定距离,即教育要尽量独立。让教育者独立的办教育,在基础教育里保证公平,让教育和其他领域里的知识分子和投入社会精神工作的人独立,这样就会形成一股进步力量。而作为既是社会循环的一部分又同时是进步力量主体的教育如果出了问题,那是更可怕的,因为它不但制造问题而且让人看不到希望。
现在美国很多的孩子从五年级到七年级,成绩越变越差,各个州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考试过关率只有20%—35%,而熟练掌握学期数学知识的只有23%左右,最好的公立学校也只能达到40%,全美有67%的学生因成绩差而不能毕业,有的中学的辍学率超过40%,辍学率越来越高因而公立学校被冠名为“辍学工厂”,现在这样的中学在全美已超过2000所。当下有几百万辍学的年轻人在美国街头游荡,他们没有生活目标,没有学位,没有技能,社会犯罪率也在不断攀升……那个曾经培养了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适应各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并在各自多元自由模式里产生伟人,被美国一直标榜,被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模仿的基础教育体制正在变得越来越差。
2010年,电影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电影《等待超人》,从两个视角来向全世界揭示美国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个是在华盛顿特区的黑人贫民区、洛杉矶的拉丁裔贫民区、纽约的贫民区、硅谷的富人区,通过几个美国家庭的视角:那些知道教育对于人、对于家庭的重要性的父母,那些热爱学习、期盼得到好的教育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他(她)们多么渴望能进入相对更好的公立学校,但机会太少了,而且越是身处贫穷,机会越是远离你。
另一个是对美国基础教育的思索:问题、危害、原因、出路、反思,采访和论述的里面有实践者、学者、政治家和相关当事人。
当 《等待超人》用镜头默默的记录这些等待机会过程里孩子和父母那种喜悦或悲伤的表情时,多数人都会被震撼:现实是有的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而有的孩子却得不到这种权利,孩子只有一次成长的机会,而失学率和教学质量的现实就更显得残忍。纪录片用111分钟引起了美国教育体制的思考,并用家长和孩子的立场告诉全世界他们为何这般痛苦?教育为何这般不公平?为何作为国家该给予的权利却让他们接受的这般无奈!
现在的美国基础教育是由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个部分组成的。公立学校是全美推广的免费普及教育同时又分成三类:区域管辖的学校(只接受区域内的孩子,这一点中国的小学、中学现在也是如此);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区域管辖的特色学校(这些学校很好,但却很难申请);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公立的承包制学校(不受区域限制任何人都可以申请进入,但通常只有1/5是好的学校,而且好学校申请的人很多)。通过《等待超人》的事实展现,我们看到了美国现行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分班制度:人为的把班级分成好与差的结果是好的班级越来越好,而差的班级越来越差。而对于处于差班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一方面这样的分配制度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想学好,周围的学习环境也不利于他们学习。
教育经费开支限制了孩子入学的选择范围。父母都想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学习,然而美国公立学校绝大部分都背上了“辍学工厂”的臭名,所以私立学校就列入了他们的考虑范围内,而私立学校学费高昂,让一些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家庭望而却步,只能勉强选择不是很满意的学校学习。
好的公立学校难以进入。想要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 除了有金钱的支撑,还要靠运气。鉴于区域学校对区域外学生的限制,优秀教育资源有限,美国不得不采用摇号的方式来决定入学的学生。虽说是运气,但这样的方式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很多学生获取更好的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
是不是教育理念和制度设计出了问题?好像不是,理念依旧沿袭启发式教学,美国官僚也不能干涉教师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是自由的,教师是独立和有保障的,孩子和家长是有反馈机制的。
是不是硬件不好或者资源分配不均呢?不是,美国从1971年到现在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费用从每年4300美元升到9000美元,而且这一数据是考虑过通货膨胀修正过的。在每一个美国基础教育的公立学校里,无论是在贫民区黑人区还是哪里,那些教育资源包括老师和学习环境就是按那每个人9000美元。那是权利并予以保障。
不是理念、制度、物质资源,也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本来就没有错,那是什么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差?是什么让学校变成“辍学工厂”?
结论是——教师,在美国由于教育协会和教师联盟的作用,美国公立学校的老师都是终身聘用制,现有的选拔、制约和淘汰教师的做法存在种种诟病,老师一旦通过应聘就不得被单方解聘,教学质量好坏都会享受同等福利待遇。这种环境下老师没有评比压力、没有考核机制、没有岗位竞争,当老师自我素养的降低把教育当成一种工作或是一个饭碗保障,而自我屏蔽了教育工作者本身在社会体系中蕴含的带动进步的力量,就会对教育产生了根本的影响,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等待超人》引起的社会争论,是否有必要废除那份保障,比如教师的终身制,取而代之用完成某标准的限制,比如毕业率、升学率作为老师考核、评比、去留标准,但最后还是被否定了。因为教师本身也是一个成长过程、探索过程,太大的压力会让急功近利扭曲和毁坏现有的那些通过这个体制成长起来的好的教育者的可能,最重要的是这些行为干涉教育独立和违背教育本质的,也是让教育孩子自由的主体不自由的。
对此,美国当局陷入了纠结,民众、学校、教师、教育协会、教师联盟、美国政府在各种声音中维护着各自的利益。教育改革是政治家博取上台拉拢选票的手段,教育协会为政党提供竞争资金,教师联盟依旧在组织教师游行示威保障自身权益,绝大多数公立学校依旧是“辍学工厂”,家长依旧难以为孩子申请到一所好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学费依旧昂贵。
镜头中有这样一个画面:
一所比较不错的公立学校因为申请名额太多,就让申请入学的家长为孩子领取一个号,然后校方集合这些家长和学生并当众摇号,被摇到号码的学生即可获取入学资格,当名额已满就停止摇号,被摇到号码的孩子和家长欢呼雀跃如同种了彩票一般,那些没有被摇到号的学生满脸的难过、失落。有一位没有被摇到号码的家长对着镜头,强忍着泪水说:“我能说什么呢,但我不能放弃我的孩子。”而镜头另一边,一个黑人孩子爬在母亲肩上流泪……
社会其他主体的被侵蚀不可怕,可怕的是进步力量被侵蚀,那就像前面一再强调的不但恶性循环而且让人看不到希望。 有时候值得我们镜鉴的事实,不光是基于让我们临错能改的“亡羊补牢”,有时候还有借他国之误以“防微杜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