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艾滋病防治的一线,因来自“高干队”(艾滋病防治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因此被称为“高干”。“高干”们如何一边跟性工作者、同性恋人群等高危人群交朋友,一边完成艾滋病防治的任务?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苦事、趣事和乐事。
工作就是集体“找小姐” 珠海疾控中心防艾“高干队”成立于2005年10月,是国内较早成立的“高干队”。一年后,刚刚毕业的杜曼因性格活泼也被领导指派加入“高干队”,于是“白天上班,晚上出去‘找小姐”就成为了她每天的工作模式。
杜曼在“高干队”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站街女。那一次,她和两个男同事开着车某天桥处发现站街女后,却徘徊了好久也没敢上前,“怕羞,不知道怎么开口。”杜曼说,后来考虑到都是女人好沟通,她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对方是位三四十岁的大姐。因担心对方反感,杜曼没敢直接说明来意,只称自己是疾控中心派来发宣传资料的。但印着防艾知识的资料以及免费的安全套,很快让对方明白她的来意。
“我不需要”,对方的拒绝倒也直接。杜曼说,那时的她不知该如何说服对方,但想着“只要她用了,也许能救回一个人”,还是软磨硬泡,直到对方接过资料和安全套。
除了站街女,路边小发廊也是“高干队”的目标。相较于酒店、夜总会等,路边小发廊里的“小姐”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程度更甚。“只要发廊没有理发工具,且女的很多,穿得也暴露的,我们就上。”杜曼说,发廊“小姐”会更容易接受他们的干预,因为对于免费发放的安全套,她们很愿意接受,“只要她接受,我们就好宣传,有时还嫌我们带来的安全套少了。”
不过,也有恶语相向的。杜曼说,小发廊里多有“看场的”。有一次,杜曼在一间发廊进行干预,从里面突然冲出一个男人嚷嚷着“信不信我打死你”。杜曼只得退了出来。
因为每到晚上,他们集体出去寻找干预场所时,疾控中心其他科室的同事都开玩笑说,“又去‘找小姐啊。”
跟男同交往要学会说话 杜曼2007年开始负责男男同性群体防艾干预,如今已是很多男同口中的“曼姐”。不少男同有啥高危行为或心里话,会第一时间告诉她,甚至有些素未谋面的男同也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她咨询。
男男同性恋群体圈子很私密,外人很难涉足,更别说一个女生。“把他们当做平常人就行。”杜曼说,无论是女性性工作者,还是男同志,其实都很在意别人的眼光。
起初,为了干预男同中的高危行为,杜曼参加过男同的聚会,但效果一般。之后,杜曼从熟识的男同中,发展同伴教育员,在后者帮助下,开始接触更多男同。
如何让男同们信任自己是最关键的一步。杜曼說,除了当对方是普通人,还要学会说话。比如在交谈中的“你们”、“gay”等字眼,千万不要用,“‘同志这个词,他们能够接受。”杜曼说,自己曾被很多男同问“你怎么看我们”,她会告诉对方,“没有你们、我们,都是一样的普通人。”
也正是如此,杜曼成了“曼姐”,“我在这个群体里的知名度很高的,很多人听了我的劝说,主动找上门来接受检测的。”
曾被批为“小姐”正名 “高干队”队员并非总能碰到像大多数男同一样好的人。杜曼的同事黄珊子就曾被艾滋病患者威胁要用注射器扎她。那位患者是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的,有一次因其下肢多次针扎后溃烂要求她开证明以获得免费治疗,但由于不符合条件开证明未果后,出言威胁。不过,黄珊子虽然受了威胁,但还是帮他找到社会机构给予帮助,“他现在成了我们的同伴教育员”,黄珊子说。
除了潜在的危险,“高干队”成立之初还引来自各种误读。“有人说我们给小姐等高危人群发放安全套,教她们如何正确进行安全性行为,是为她们正名。”有“高干队”队员说,“防艾的最大障碍不是制度,不是人力物力,而是歧视!”
“我们的工作就一个目的:让大家保护自己。”“高干队”队员们说。摘自《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