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政策路径演化与效率检验
——基于1979~2013年微观经济数据

2014-06-12 12:15葳,杜
关键词:脉冲响应财政政策财政支出

叶 葳,杜 云

(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我国财政政策路径演化与效率检验
——基于1979~2013年微观经济数据

叶 葳,杜 云

(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本文根据我国1979~2013年宏微观经济数据和财政政策要素组成,通过采用结构性VAR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以实证方式解析我国财政政策的演化路径和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财政政策演化路径十分清晰,主要基于稳定经济平衡、促进经济增长以及调节国民经济和协调社会发展三个层面进行,积极财政时期重在促进经济增长,紧缩财政时期重在稳定经济,稳健财政时期重在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总体而言,30余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总体转型是较为成功和有效的。

财政政策;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模型

财政政策现已成为所有国家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正确认识和利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多目标的实现,是经济学家、政治家和政府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总是试图通过有意识地推行若干新的财政政策来凸出其经济意图,以实现其经济目标。

一、我国财政政策的演化路径

在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存在客观影响并显现出阶段性特征。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目前市场经济基本确立,前后30多年,财政政策历经积极财政扩张、紧缩财政和稳健财政等若干阶段式的跨越或转向,并日趋形成一个独特、成熟、有效率的政策演化路径,这些不同类型的阶段性财政政策对于我国政府调控国家宏观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第一次扩张型积极财政(1979~1985)

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在扩张型财政政策下,受公共支出和政府投资拉动的影响,社会需求高度膨胀,物价随之较快上涨,财政赤字同步急剧扩大,引致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通货膨胀。

(二)紧缩性财政(1985~1998)

1985年,扩张型财政政策被迫向紧缩型财政政策转型,经过财政紧缩,我国经济出现相对过剩和通货紧缩,经济也日渐萧条。

(三)第二次扩张型财政(1998~2004)

1998年,为摆脱经济不景气,我国再度实行积极扩张财政政策,随后我国经济出现健康、快速增长。

(四)稳健性财政(2004年至今)

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试图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失衡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等问题。这一财政政策一直延续至今。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效率检验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不同阶段的财政政策究竟对我国经济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其效率如何,本文试图通过采用结构性VAR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来进行检验,具体如下:

(一)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方法(VAR),①选取GDP增长率为V指标作为基础因变量,选取财政支出增长率(Ft)、国债发行量增长率(Dt)、消费指出(Ct)、税收增长率(Tt)和通货膨胀增长率(rt)为解释变量,通过构建模型来揭示和反映财政政策与经济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

(二)回归检验

根据所设定的变量,选取1997~2013年数据样本,②计算得到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相关指标(见表1)。

表1:GDP与财政指标的相关系数

表1中,以经济增长量GDP为因变量,其余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建立简单回归模型:即 I=α+X1I1+X2I2+X3I3+X4I4+e;其中α是截距项,X是待估回归系数,e是随机误差项。利用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为:

I=0.39518+0.21522I1+0.0296I2+0.16302I3+e

(1.78369)(1.42538)(1.46821)(0.74133)R2=0.46985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做出一些直观上的判断:财政支出增长率系数为0.39518,且T统计量为1.78369,说明财政支出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消费支出系数是0.21522,T统计量为1.42538,说明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反映;国债收入增长率系数为0.0296,T统计量为1.46821,表明国债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宏观税负系数为0.16302,T统计量为0.74133,说明税收政策总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宏观税负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三)协整检验

在VAR检验中需考察各变量的平稳性,以避免“伪回归”的出现。预先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即ADF法,③加入(C,T,K)检验(即各变量的原序列及一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原序列均存在单位根,且都是非平稳的;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过程。

之后进行协整检验,首先确定协整的最佳滞后阶数。通过逐一测试滞后阶数L从0到2的各检测值,④确定在1%的显著水平下,三个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均为2。

然后直接使用Johansen极大似然值方法对多个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分别将财政支出、消费支出、国债发行量和税收增长率等各解释变量与财政政策目标进行配对建立VAR模型,然后分别计算模型的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最终分别确定Ft、Ct、Dt和Tt各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表2中列出了Ft、C、Dt和Tt的Johansen检验结果。

表2:Ft、Ct、Dt、Tt与各解释变量间协整关系Johansen检验表

为避免数据分析过于繁琐,实证结果已经过误差修正,过程如下:

从检验的结果来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被拒绝,接受备选假设,特别是误差修正项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这不仅说明协整检验中的数据真实、平稳,更表明在经济目标V和财政政策各要素之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即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模型标准化协整检验中,其变量系数大小差异较大,这表明财政政策要素或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大不相同。

三、数据分析和评价

在VAR协整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对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层分析和评价。

根据VAR数据,建立冲击响应函数,分析财政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因1985、1998和2004年是我国财政政策转变的特定年份,可对这些特定年份和阶段进行数据分析,⑤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的横坐标为脉冲响应函数的时间序均列(限定为24个月),而纵坐标则为一个单位的财政政策要素或变量的冲击对经济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图1:1985、1998和2004年⑥财政政策对经济冲击脉冲响应函数图

(一)国债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相比较而言,在四种曲线走势中,国债发行冲击脉冲响应曲线(I)的走势最为平稳,表现为长期有效。在初始阶段,国债脉冲响应力度并不大,在6个月的短期时间内几乎无影响;但在6个月之后,国债发行冲击响应明显放大,并且力度逐渐趋大呈现正响应。因此表明,在我国国债发行初期存在某种挤出效应,但是伴随国债的平稳认购和转为政府公开市场业务之后,其对经济的影响逐渐保持为正效用。这一效应在积极财政初始阶段(1998年)表现明显,而在积极财政后期(2004年)一度表现为负效应,这可以解释为我国在199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国债的发行稳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是,伴随国债发行力度加大,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出现问题,国债对经济的冲击力因而降低。

(二)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通过图 1中财政支出曲线(II)可以看出:首先,在各阶段,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冲击表现最为显著。其次,从横向来看,各阶段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冲击时间和走势类似。在各阶段初始时期,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冲击力度均较大,在8~12个月左右达到最高点,之后冲击力度开始下降。第三,从纵向来看,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冲击时间和走势却有着较大的差异。紧缩财政政策时期(1985)的曲线走势较其他阶段平稳,在较长时期之后甚至表现为抑止作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反低于国债曲线;在稳健财政政策时期(2004),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表现却高于国债。第四,在各阶段,财政支出对经济冲击的响应均为正值。如果将数据扩展到4年(48月)或6年(72月),乃至改革开放30年,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趋势性结论:即便是在紧缩财政政策期间,我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表现也是一贯性的,几乎没有周期反复性。

(三)消费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通过比较财政支出冲击曲线(II)和消费冲击曲线(III)可以发现,特别是1985年和1998中的表现,两条曲线在12个月以内几乎走势相同,这印证一个事实:改革开放30余年,其中前20年我国的消费支出主要是依靠政府购买或政府投资所驱动。同时,通过比较财政政策中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发国债的双效应,可以发现,无论是增加政府支出还是增发国债,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均是明显的,并且表现为长期的。另外,图1中消费脉冲响应力度不断上升,并在2004年之后表现明显,超越到第一位,这说在明改革开放的后10年中,我国政府对财政政策中性思考及其经验总结已经达到一定层面,以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意图在逐步得到体现。

(四)税收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税收作为财政政策调控的最为便利和应用最为普遍的工具,其对经济的冲击效应也一直颇受关注。通过图1中的税收曲线(IV)可以看出:在各阶段,税收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均表现为迅速和有力,在财政税收政策实施后2月内就有明显表现(可以认为具有瞬时反应),在6个月左右达到冲击最顶峰,其后,税收的冲击力度逐渐趋缓。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税收对经济的冲击几乎都表现为负效应,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我国居民对政府增税的首要反应是大幅度减少消费支出,通过影响消费支出而使得经济出现负效应。长期来看,在税收政策实施14~16月之后,税收对经济的长期冲击趋为平稳,当平稳值停留在0值下方时,说明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长期来看并不显著。因此,我国对于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是较低的,要想通过税收对经济带来长期刺激,税收政策需要体现减税意图,即让税收政策在24个月之内保持冲击力度。

四、结论

通过VAR协整检验和不同财政政策要素对经济的冲击效应可以得出,在不同阶段和时期我国财政政策的演化路径十分清晰和明朗。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基于三个层面进行,即稳定经济平衡、促进经济增长以及调节国民经济和协调社会发展。紧缩时期,稳定经济表现突出;积极财政时期,经济增长是中心目标;而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实施稳健财政政策,重在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税收政策缺乏长期的冲击和响应,但30余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总体转型仍然是较为成功和有效的。

(注: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项目支持,项目名称:收入差距失衡、财政分权与政府跨期努力研究,项目编号:T2013221019)

注 释:

① 协整分析过程包括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确定误差修正模型三部分。单位根检验采用ADF检验方法;协整检验采用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n极大似然值法,以便对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中财政政策要素进行分析;最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②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78~2013年。

③ 单位根检验中选取不存在截距项和趋势项,滞后4阶得出数据。

④ 检验中,滞后阶数选取0-2就可。

⑤ 特别选定1985、1998和2004年作为特定年份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分别分析紧缩、积极、稳健三种财政政策的演化路径。

⑥ 统计时间设定为24个月,目的在于分析财政政策的时滞和反应周期等因素。

猜你喜欢
脉冲响应财政政策财政支出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基于重复脉冲响应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脉冲响应函数下的我国货币需求变动与决定
基于有限元素法的室内脉冲响应的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