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长玲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国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资源瓶颈问题更加凸显。为实现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地勘单位“走出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顺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地勘单位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改革求发展,不断提高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地勘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是地勘经济深入发展和投资主体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地勘单位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加快矿业开发“走出去”步伐,是地勘单位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地勘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省内、国内开展地质调查居多,就地经营、就地发展的传统模式禁锢着“走出去”的步伐。因此,除需转变思想观念外,还需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新机遇、新发展。这是地勘单位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形势下国际和社会赋予地勘单位的历史重任。
2.有利于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大批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将是一种必然趋势。地勘单位将专业的找矿技术和长期的找矿经验与国外大型矿业公司的资金、管理和国际化经营模式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起有序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把市场做大,实现共赢。
3.有利于谋求地勘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前,地勘单位正处于“事转企、企改制”的经济转型期,随着国家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开发国际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海外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勘单位瞄准海外市场,各国加快建立了战略性资源储备制度,但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地勘单位在积极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机统一,以谋求地勘经济新的增长点。
1.人才匮乏和技术落后
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人才匮乏是制约地勘单位开发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由于对境外地质情况不熟悉,无法掌握相应的地质资料,国内地勘单位无法对国外找矿靶区和聚煤规律做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缺乏“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富有竞争意识、通晓国际惯例及熟悉国外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国际化管理团队,这些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走出去”的步伐。
2.对相关国际惯例和政策法规熟知程度不够
目前,有些地勘单位对我国对外投资和资源开发的政策了解和掌握不够,没能充分利用好“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地勘单位软实力普遍不强,信息闭塞,独立进行融资谈判、矿产合资合作谈判等方面经验不足,谈判能力差,使得信息的获取受到限制,掌控能力不够,导致大部分合作没有获得预期收益。
3.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不足
部分地勘单位仍处于一般性的考察论证等前期准备阶段,没有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发展目标,把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上日程,而是一味忙于国内项目的开发立项,没有充分意识到“走出去”是地勘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4.资金实力不够雄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来,地勘单位迎来了发展机遇期,施工规模迅速扩大,市场范围大幅拓宽,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但国际矿业开发投资额相对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勘单位资金实力单薄,因此要量力而行,尽量避免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发生。
5.境外投资存在体制性障碍
根据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开展境外投资参照企业投资管理,但在国际市场办理勘查手续时,相关部门要求其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投资,即便国内通过了,在国外注册公司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很多国家都要求外商在本国内注册公司或以合资合作身份才可以进行投资。为了便于在国外取得探矿权,地勘单位一般都是在当地成立合资合作公司,但存在着产权归属、国有资产监管不利等诸多隐患。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首先,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采取“按需培训、学用一致、讲求实效、有计划培训”的原则,分批次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分期分批对职工进行培训,争取经过3至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多层次、分专业的人才梯队;其次,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软环境,加大人才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第三,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专业人才,为“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要加强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走出去”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攻关,通晓金融、投资、外语、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明确“走出去”的发展目标
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需求迅速增长等因素,决定了我国必须寻找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开发利用国外的矿产资源。而地质找矿是地勘单位的天职,地勘单位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树立“大市场、大地质”的观念,瞄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凭借人才和技术优势,大胆尝试“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选择资源比较丰富,找矿潜力大,开发环境好,安全能得到保障,法律比较健全的国家和地区,为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地质勘查是矿产资源开发和评价的手段,是对一定区域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的调查研究工作。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开发条件的复杂性,地质勘查是矿产开发的重要手段。地勘单位在具备过硬的勘查手段的同时,还要选择好重点成矿带、目标国家、重点工作区,首先应选择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短缺矿种进行重点勘查,以临近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作为第一批“走出去”目标。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勘查工作起步较晚,他们大多采取“资源换项目”政策,以吸引外部投资,加快资源勘查与开发步伐,这为我国地勘单位参与国外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首先要探明资源储量和开发价值。做好详实的地质勘查工作,摸清哪些国家资源储量丰富、具备资源换项目条件、资源与我国互补程度较高、资源开采与加工技术较先进、矿山服务年限较长、投资效益高且回收较快等,为地勘单位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依托骨干企业,发挥联合优势
一个地质队要想独立“走出去”,困难很大,即便是“走出去”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难度更大。可以“局”为单位实施“走出去”战略,整合自身资源优势,举全局之力,联合“走出去”。到境外开展地质勘查施工、获取矿权,涉及面较广,地勘单位单打独斗很难成功,需要依托其他骨干企业,发挥联合优势,共同发展;建立必要的信息沟通机制和有效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馆的联系,搭建“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国有地勘单位应加强与政府、银行、企业的合作与沟通,有效拓展境外投融资渠道,熟悉所在国投资环境和矿业开发政策,避免盲目投资。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争取国家和政府有效的政策支持,是“走出去”的重要条件。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争取获得政府财政拨款、优惠的银行贷款利息和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并给予相应的风险担保,将使地勘单位在较为优惠和宽松的条件下更好地开展勘查活动。地勘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真正承担起组织、协调、指导、管理的职能,使地勘单位在开拓国际市场和规范经营管理秩序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1]丁得章,张皖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王玉梁.中国:走出去[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