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伟
高中数学总复习的目的是:查漏补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将其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突出 “新”字,选题要有针对性,分析问题要有高度
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才能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选题要适宜,有针对性。千万不要以为“高考以能力立意”,就是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选题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杜绝机械训练和体罚性作业,要做到“六个不选”:不符合考试说明的题不选;难题怪题不选;近期重复雷同的题目不选;表达不规范、不严密的题不选;没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不选;没有启发性的题不选。选题要注意知识的整合性。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即包含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将知识点编写成题目,以题目代替知识点,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回忆概念、定理、法则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讲评时进一步概括重点,明确这些概念、定理、法则的内涵、注意点及适用范围,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教师根据课时复习目标,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入手,紧扣考纲,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例进行分析,分析时注重先分析后综合,必须暴露思维过程,加强学科建模能力培养;对易错的题例组织学生说题、讨论、评价,教师作必要的点拨讲解,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要有高度,要站在系统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把握知识,主动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转变。
二、实事求是,重在落实
我们常听到有些教师非常气愤地说:与某试题相类似的题目我已讲过多遍,你们怎么还是不会。其中除了学生的原因外,与我们的复习方法有什么关系,应该思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三数学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落实,教师在学生身上落实了多少,学生就考出多少。因此,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定好位。要了解班情,要吃透学生。我的做法是这样的:汇总学生易错知识点。全班动员,把每个人发现的易错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记录到一个错题本上,然后制成单页,用来矫正反馈。
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此目的,教师通常在“练”字上下功夫。上课引导学生记重点笔记,下课让学生找题训练,凡不懂之处不要等着老师去讲,要主动找同学讨论弄清楚,或请教老师。让学生由“做题型”的劳动变为“研究型”的学习。达标检测的达成度是检测一节课成败与否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师生及时发现和弥补教学过程中遗漏和不足。在练习设计中,要抓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检测题要突出重点和补救性,必须将以前的错题再现与澄清,力图发现新问题。难度不要太大,题量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注意对练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及时矫正、补偿。
三、统顾全面,注重细节
学生考试失分,非知识性错误就占80%左右,有的学生漠视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虽有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实践能力等一些能力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发挥,还有细节决定成败。
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在考试中尽量少失分,学生解题格式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学生因书写不规范而扣分这是常有的事。所以大家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这样不但给学生展示了规范的解题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感受到了数学的严谨性。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 对比各自思路的分析和解法,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并强化格式规范化。
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专题课难度大,题量多,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多心理困扰。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提高学生面对高考的心理抗压能力。
责任编辑 罗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