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门槛多

2014-06-11 10:34韦达韬
当代党员 2014年5期
关键词:李林工商户个体

韦达韬

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以社会各界易达成共识的“利益平衡点”、易形成“最大公约数”的环节为改革突破口,汇集多赢大合力

聚焦

什么是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

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掉错装在政府身上“多余的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就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共识。

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要解决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过多,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存在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的审批面过宽、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不规范、审批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

第二,要解决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市场公平性问题——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等市场秩序不规范现象还大量存在;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市场规则不统一现象还大量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遭遇诸多“玻璃门”等市场竞争不充分问题还大量存在。

第三,要解决政府不该管的管得太多、该管的没有管好的问题——当下还存在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社会管理比较薄弱、市场监管不到位、环境保护监督乏力等一系列问题。

2013年5月29日,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宿舍。

“大四怎么过啊?”即将迈入大四,郑诗骏有些彷徨,与舍友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找工作啊,马上就毕业了。”一舍友说。

“今年可是‘史上最难就业年!”郑诗骏没好气。

“我们去创业吧,你以前不就想开一家广告公司么。”另一舍友兴奋地凑过来。

“好啊!”郑诗骏来了电。

但咨询学长们的意见后,郑诗骏的创业热情冷却下来:“创业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隐形门槛多得很。”

“先证后照”磨灭创业热情

2011年的一天下午,北碚区工商分局服务大厅。

“又要排队!”北碚区金刚碑村村民曾吉军懊恼不已。

为办一张农家乐的工商营业执照,曾吉军没少往区工商分局跑。

“你还缺质监局的章。”好不容易排到自己,曾吉军却被告知还缺少一个行政许可证。

“这不是折腾人么!”曾吉军忍不住抱怨。

公安、卫生、税务、国土……曾吉军哪曾想会跑这么多部门办理行政许可证,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难免顾此失彼。

“依据以往‘先证后照的模式,要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前置许可最多可达139项,不少创业者因此被挡在门外。”市工商局企业注册管理分局局长吴岗说。

2013年初,李林在南岸区某大楼负一楼开了一家烟酒店。由于房东不愿分割租赁,李林只得租下200多平方米的房间。

工商部门向他建议,以后可扩大经营范围,比如开设一家茶馆。

随后,李林向当地工商所提出了开茶馆的申请。按程序,工商许可需要一项前置条件——消防部门审批。

但李林在消防部门碰了壁——除要安装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等消防设施外,还要增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凭我的资金实力,很难达到要求。”李林说。

不仅如此,做一块招牌也困难重重。

“我给茶楼定制的招牌,通过了城管部门的审批,但被市政部门否定了。”李林很郁闷,“说店面位于负一楼,只能做仓库,不能挂招牌。”

南岸區另一位创业者范勇也不走运,他创办的微企经营范围是汽车维修。这门生意的前置许可条件是:运管部门颁发的汽车维修许可证。

“往运管部门跑了10余次,文字材料有6厘米厚,也没办下来。”范勇直叹气。

由于过分强调对市场安全性的把控,以往的工商登记制度在市场“门口”设置了种种门槛。

不管是微企,还是个体户、大中小型企业,前置许可条件几乎一样。“凭微企的实力,要达到现行政策规定的全部条件,几乎不可能。”范勇说。

“这些审批权限往往分散在各个部门,甚至在工商机关内部,也呈现出事权分散、多头登记的局面。”吴岗说。

数月之后,被前置行政审批这块“玻璃门”撞得头昏脑涨的曾吉军,放弃了创业梦想。

“创业难啊,进门就难死个人!”曾吉军再次踏上外出打工的征途。

“注册实缴制”抬高运营成本

2009年7月的一天,南岸区亚太商谷。

“总算可以出去跑业务了。”某广告公司总经理覃小华一拿到工商营业执照,就迫不及待来到这里与一家公司谈合作。

“你的公司注册资本才10万元,让我怎么相信你的实力!”来到第一家公司,覃小华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哪会想到注册资金会成为一只拦路虎!”覃小华说。

创业之初,覃小华找到朋友咨询。

“你准备了多少钱?”朋友开门见山地问。

“十几万元吧。”

“那你可以办一个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

“那没问题。”覃小华不以为然。

“你这钱要放在银行不能动哦!”朋友接下来的话让覃小华有些傻眼。

为什么不能动?

“以前工商登记制度实行严格的注册资本实缴制。”公司法专家吴景明说,“就是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是多少,该公司银行验资账户上就必须有相应数额的资金,而且这笔钱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使用。”

如果这10万元不能用,就算办下工商执照,那也没钱租用办公场地了。

“能不能少注册点?”覃小华着急了。

“不行啊,《公司法》有明文规定的。”

无奈之下,覃小华只好按照最低10万元的标准注册了公司。但把租场地及招聘员工都延后了,“等了差不多一年,我才凑齐了租金”。

2006年实施的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设立门槛虽然有所降低,但设定了最低注册资本以及首期实缴资金的必要数额。

“公司在筹备设立时,必须准备两笔资金:一笔是作为公司注册资本的资金,用于存放银行,不得动用。一笔是作为公司启动资金,用于租赁场地、购置办公设备等费用。”覃小华说。

“无形中提高了公司设立的资金门槛,降低了资本利用率,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吴景明说。

很多创业者,因此无缘创业。

三只“老虎”阻挡转型升级

2011年年初,江北区五里店东方灯饰广场,朱世红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墙纸店。

“朱姐,你可以考虑经营木地板啊,现在这行前景不错。”一位朋友过来串门。

“我也想啊,但木地板占用资金多,抽不出来这么多钱啊。”

“可以找银行贷款。”

“我是个体工商户,很难在银行贷到款。”朱世红难掩失落。

“相比企业,个体工商户缺失法人资格,较难从银行贷款,也享受不到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市工商局微型企业发展监督管理处处长聂刚说。

在创业初期,由于个体工商户的申请手续相对简单,许多经营者在创业初期会选择先当个体工商户。但是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法人资格缺失,相对于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商业信用、经营领域、品牌效应、竞争能力等方面缺乏比较优势。

截至2014年1月底,我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53.4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1.6万户,占72.8%。而上海个体工商户的占比,仅30%多。

“重庆很多个体工商户已经具有了转为企业的条件,也意识到转为企业的好处,但主动去升级为企业的很少。”聂刚说。

每天早上7点营业,晚上8点关门,煮50多公斤小面——25年来,“眼镜面”老板蒋树林两口子天天如此。

“眼镜面”每天销售收入在4000元左右,年纯收入在百万元左右,和不少中型餐饮企业相当。

“‘眼镜面已具备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条件,不转型将面临发展的天花板,难以再做大做强。”聂刚说。

但蒋树林为何不把“眼镜面”升级为企业呢?

“我曾经动过念头,但工商局说‘眼镜二字太宽泛,不允许注册。如果要注册新的商标,积淀多年的声誉就要归零,划不来。”蒋树林放弃了升级。

截至今年2月底,我市个体户转型为企业的,仅占个体工商户总量的千分之一。

为什么个体工商户难以升级为企业,主要有三大“拦路虎”。一是原字号名称难以保留。在名称核准操作中,如果使用原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必须经过三年的保护期,同时,又不能被其他企业抢先使用。二是经营场所登记问题。很多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都是自家住宅,而升级企业登记时,经营场所必须是非住宅用房。三是办理前置审批手续复杂。不少个体工商户升级过程中,必须到相关审批部门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变更审批许可文件,手续繁、周期长、费用高。

“对繁琐程序的畏惧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期的不确定,导致了个体工商户对转型升级采取保守态度。”聂刚说。

“年检制”像勒脖的绳索

“企业年检又要来了,真是个大负担,哎!”2012年3月1日,渝中区柳戈商贸有限公司的刘利利一声长叹。

“每年仅是准备各种材料,就要花费个把月的时间。”刘利利说。

直到2012年4月18日,刘利利才把所需材料准备完毕。

临睡之前,刘利利又详细地检查了一遍材料。

年检报告书、营业执照、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齐了,但愿明天去工商所能一次通过,这真是比谈一笔大业务还要累人。”检查完材料,刘利利才安心地睡下。

“以往工商年检,企业、个体工商户必须到现场递交纸质年检材料,还要到发照登记地加盖年检戳记,这让企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市工商局企业处处长高岷舟说。

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烦恼,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烦恼。

“我们集团有多家分公司,每年都为年检头痛不已。”某集团年审负责人刘某说。

每年春节过后,刘某就开始跑年检。

“首先要总公司年检完毕之后,才能办理分公司的。”刘某说,“每个分公司都必须拿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逐个办理。”

这个过程相当漫长。“持续数月,总是要到6月份才能跑完。”刘某说,“年检像勒在脖子上的绳索,让企业很是难受。”

年检还有更让人郁闷的地方。“那就是验资。”某企业总经理李勇说。

每年为了年检,都要提前准备许多材料,还要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通过工商部门的验资。

“有一年因为资金周转不过来,只好四处去拆借资金。”李勇说。

…………

“其实我们也是有苦说不出。”高岷舟无奈地说。

2013年,重庆市场主体突破150万户——面对飞速增长的市场主体,工商局的人手显得捉襟见肘。

“保证市场秩序是我們的责任。”高岷舟说,“但我们的精力又大量耗费在对书面材料的审查上,真正实地检查的机会却很少,两头都难啊!”

猜你喜欢
李林工商户个体
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约占总量三分之二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个体工商户不能通过变更登记方式转为企业
李林作品
基于做好对个体工商户帮扶视角的国外税务组织机构设置借鉴及建议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李林栽芋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