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地缘政治冲击经济复苏

2014-06-10 07:11张嗣兴
投资与理财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亚太乌克兰俄罗斯

张嗣兴

本轮经济危机尚未真正结束。继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后,新兴市场动荡接续进行,2014年入夏以来,又浮现出一轮通缩风险。

日本尚未摆脱20年螺旋式通缩窘境,欧洲各国低通胀又接踵而至。欧元区4月CPI增长0.7%,较欧洲央行接近2%的目标相去甚远。美国的通胀形势相对乐观,但美联储“二当家”费舍尔也强调了通胀的重要性:只要通胀低于2%,就将维持低利率。中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期内,时常与高通胀联系“紧密”,但当增速放缓的时候,通胀情况也出现了变化。在PPI连续20几个月下行及疲弱的4月份的C PI数据公布后,一些市场人士开始忧虑中国是否将加入“准通缩”阵营。而新兴市场更多的国家更是已进入了通缩的困境。

作者于2011年3月20日曾于本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下一次世界通货紧缩如何开始》的文章。在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有可能会逐步提升美国的通胀水平。一旦其核心C PI超过2%,美国就可能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用加息去反击通货膨胀。这将导致美元强势上涨,引发危机,促使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引导世界各地美元回流美国。然后,美国得以低成本发行新国债,偿还旧国债,使其成功实现去债务化。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会伴随着世界各地股市、楼市、商品泡沫的破裂。同时,美元套利资金纷纷平仓逃离,将使各国金融市场再次出现流动性紧缩,世界各国相继进入通货紧缩。”当年的判断与分析描述,被现今及往后可能的事实给予证明。美国已公布的4月CPI年率为2%,而这一数值已达到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拉加德赶紧发出了警告:“我们所看到的即将来临的风险,一个是持续走低的货币通胀率,尤其是欧元区,而这一现象在发达经济体则更为普遍;另一个就是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QE)规模对新兴市场造成的溢出效应。”

拉加德的警告,美国会听吗?美国是最擅长利益算计、攫取和保卫的国家。或许从其全球霸主的声誉及新兴市场国家对其“溢回”效应考虑,会有所顾及,但从其在整个危机中的现实分析,即使因此在力度、节奏和方式上有所变化,但终极还会利用地缘政治冲突等手段,直接或间接、甚至从比较利益中找补回其永不知足之利益,这一点就连盟友也从不放过。对此,作者曾在2008年12月26日发表的文章《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一文中做过如下判断:“……而美欧的诉求不一致。老欧洲是想趁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机会,把美国从货币霸权的地位上拉下来……美国为了捍卫美元的货币霸权,肯定会寻找机会,制造局部战争,动用军事实力,把军事实力变现……保卫美元霸权,使美国金融资本攫取全球实物剩余产品,这是美国资本的诉求……政治最终是被资本的利益决定的。奥巴马上台后打不打仗,时间会作出结论的。”当时间到了2011年初夏,美国的机会来了。其时,因突尼斯的政治变革,引起了背景相同国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其中,“利比亚是属于‘欧元币缘圈’的资源国家。‘欧元币缘圈’如果受到某种冲击,即可以放大‘美元币缘圈’的竞争优势,对美国是有利的。”从实际利益出发,美国选择了打击卡扎菲政府。“美国在推动军事干预利比亚之后,很快交出指挥权,并退出对利比亚的轰炸行动。美国基于币缘政治考虑的转变,将缺少军事能力的欧洲架在火堆之上,在世人面前暴露了欧元缺少强力支撑的短板,也在未来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和竞争中,客观上已经削弱了欧元挑战美元主导国际货币地位的能力。”“阿拉伯危机的实质,就是美元与欧元打架。”2011年6月,作者正是以此为题,对这一事件做了分析。这是美国利用地缘政治,打击欧元,获取比较利益的例证。

今年初乌克兰事件升级以来,乌克兰成了美、欧和俄罗斯两方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较量的战场。单从经济方面分析,显然是对俄罗斯影响最大,对欧盟影响较小,对美国无害而有利。从外贸看,对乌克兰的出口仅占欧盟总出口0 . 5%,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出口为4.8%,美国则约为0.1%。在融资敞口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数额也是最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欧洲国家银行对乌克兰的敞口规模有243亿美元。而根据俄罗斯政府数据,仅其国内4家国有银行在乌克兰的总敞口即超过280亿美元。在公共债务方面,俄罗斯持有3 0亿美元两年期乌克兰欧元债券,且不是全部。可见,乌克兰事件对俄罗斯的负面影响较大。同时,间接影响也不可低估。因为政治不确定性升高,会打击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也会给俄罗斯GDP增长率2 .5%的预估值带来下行风险。伴随俄罗斯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收紧、风险溢价升高以及国际投资者的撤离,俄罗斯可能面临巨大的市场流动风险。这两点在近期的俄罗斯主权债收益率和卢布币值走势上体现最为明显。自今年年初乌克兰事件升级以来,美元兑卢布汇率大幅飙升,升幅超过300%,这显然有利于美国。而能源贸易是俄罗斯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如果欧美各国对俄罗斯实施贸易制裁,可能会给俄罗斯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但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很高,2012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达到创纪录的34.5%,天然气31. 8%。在这一方面,制裁的结局只能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所以,欧盟和美国很难一条心,说说容易,做就是另一回事了。乌克兰事件是美国利用地缘政治冲突,削弱具有很强军事挑战能力的俄罗斯、具有第二大币种欧元的欧盟经济实力的最新例证。

仔细剖析这些年已发生的地缘政治冲突,很难找到没有美国身影的事件。很多事件甚至是美国预先埋雷,适当时机引爆的。而且所有事件的真正受伤者都是美国的对抗者、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美国“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无论换了什么新鲜说辞,其本质及实质招数依然如此。美国扼制中国发展是其根本目的。

今年以来,美国、欧洲和中国经济的平衡,呈现着危险而微妙的胶着状态,影响全球经济走势。美国“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显得力不从心之时,挑起“地缘政治”冲突,乱中取利的心迹已不时显露。全球都应对此倍加警惕,因为亚太若生乱,发生大冲突,世界经济陷入萧条将不可避免。

多年以来,中国是东盟之外东亚区域和次区域多边合作以及多边经济体创建努力的最重要推动者,然而,与最近数年来的一系列重大事态相伴,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领域面临愈益复杂难解的新困局。首当其冲的是中日对抗激烈且持续不已。日本政府悍然宣布,顽固坚持钓鱼岛“国有化”,并坚持实行与中国近乎全面对立的外交和防务政策,致使中日两国间爆发并经久持续二战结束以来最强烈的对抗。这一局面自出现以来,实质上令创设“东盟+3”和中、日、韩三边自贸区的努力骤然瘫痪。这其实正是美国所希望的。美国反对没有它主导的亚太区域内的任何经济贸易组织的创立与存在,有利可图的事必须要有美国参与,否则就设法搅黄。中日钓鱼岛之争正是美国早年埋雷、现在点火的事件,日本因此在外贸出口方面也吃了大亏。这当然与中国促进东亚区域和次区域多边合作的意愿相悖,与中国某些重大的经济、政治甚而战略利益相悖。第二是南海争端凸显且僵持不下。南海争端早已有之,但南海争端凸显为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大问题,则和美国这些年在亚太的对华战略有关。美国政府对南海问题的战略性密集关注,抛出并坚持南海争端多边谈判解决的大原则,倡导和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 PP),并主动加强或显著改善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不同的东亚太平洋区域的多边框架,压缩中国在此区域的作用,鼓励个别东亚国家的燥动。这使得僵持着的南海争端近时愈演愈烈,给中国一向重视的中国——东盟关系增添了新的复杂性和重大困难,给中国和东盟东亚次区域的合作进程造成重大损失。最后还有一条,就是TPP谈判正以一种超乎预料的高速度发动,并向前推进。这一形势给中国造成了一大较难应对的区域性难题,在前述中日对抗及南海争端对两大次区域经贸多边体制创设进程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美国积极推进TPP的目的,是要先依凭主导TPP谈判,来领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然后将实现了的超大扩展版TPP作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基础,以利于保持和增进美国超级的经济实力地位,恢复美国在亚太的贸易优势,同时获得相关的重大外交战略收益。这是美国“重返亚太”的真正目的。T PP的谈判展开了以中国和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与美国主导的亚太区域经济整合之间的搏弈,然而眼下的阶段性优势不在中国和东盟一边。

这一区域基本是“美元币缘圈”,是当前世界经济最快发展的区域。美国对这儿的地缘政治的冲突既希望有事,以便其趁乱插手主导,又不希望事太大,恐火大了烧手,取不到利,所以经常语焉不详,矛与盾同举,只要能扼制中国发展,自己有利可图就行。这给中国及周边国家经济复苏增加了困难,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及智慧形成了挑战和考验。

猜你喜欢
亚太乌克兰俄罗斯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失控的乌克兰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新摩登时代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