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姿含
去年4月,我的相机坏了,可我约好了和同学一起去郊游,就要去买新相机。一个同事说她有个朋友,叫“老兵”,手特别巧,什么都能修,不妨让他看看。
两天后,同事炫耀地把修好的相机交还给我。出于感激,我想让同事把“老兵”约出来,吃个饭作为答谢。同事说:“老兵”是现役军人,不会随便出来吃饭。
一个当兵的有这么大的本事,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哪?同事告诉我:“老兵”是她爱人的战友,名叫赵威,入伍16年,是鞍山某预备役通信团里兵龄最长的兵,他刚满18岁就入伍参军,曾在吉林炮兵团、黑龙江47师农场、沈阳军需仓库当过兵,1999年考入河北宣化士官学校学习无线电技师专业,2001年7月毕业后来到鞍山某预备役通信团成为一名士官。在“八一”建军节前的一个周六上午,同事借看老公之机带我到了预备役通信团的驻地。可不凑巧,“老兵”因有任务不在驻地,可能是看出了我的惆怅,同事的老公“上尉姐夫”把我们领到了“老兵”的工作间。这里到处都堆放着各式各样的零部件,还有电视机、电脑的主机箱、电饭锅、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上尉姐夫”说,这都是战友的,坏了送过来修的。靠墙的一面柜子里堆满了关于电子、机械的书,横七竖八,每一本看上去都旧旧的,上面写着一些演算和笔记。柜子的另一面三台桌子的六个抽屉都被拉开了,里面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上尉姐夫”说,“老兵”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时候忙起来几天都不出工作室,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
我在墙角还发现了一堆“破烂”,有旧螺栓、螺母,一些说不上来的生了锈的旧零件,甚至还有空的易拉罐。“上尉姐夫”说:“这些是‘老兵的宝贝,有些是他收集来的,有些是他自己掏钱在旧货市场‘淘来的,因为什么东西到了‘老兵的手里都能用得上。所以,我们这里的干部战士都叫他‘万能修。我们团改造设备,动辄上百万元,‘老兵就开始尝试着自己组装新设备。信号转换器要是买得一万元,而他制作的成本价才三百多元。在他手里改装了四台军用车,组装军用电子设备近百件,节省资金近百万元。多次立功受奖。”
“上尉姐夫”感慨地说,“老兵”今年就要转业了,今年的“八一”可能是他在部队过的最后一个建军节了!
我没有见到“老兵”,可在我的心中,他的身影却是那样地清晰:在工作间里,他全神贯注地用手中的电笔精细地触碰着每一个零件,他的头压得低低的,直到检查完最后一个零件才抬起头,摘下眼镜揉揉眼睛,额头和眼角已经泛出了岁月的痕迹……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