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视频编辑处理的效果分析

2014-06-10 09:08:10张琳
2014年50期

张琳

摘要:一件成功的视频作品需要录制前的精心组织、安排,而后期编辑制作更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本文就如何把握视频作品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视频编辑;编辑处理;处理效果

一、后期剪辑制作在整个作品处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视频作品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最终能否达到想要表达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续剪辑的效果。同时,通过对作品的剪辑处理,有助于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并处理。随着现代后期剪辑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对于视频制作效果的提升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左右。具体地说,通过开展作品的后期剪辑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加强作品的张力,进而增强作品和受众之间的共鸣,提升整个作品的艺术表达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在进行作品制作的过程中,难以使用到有效的剪辑手段对作品进行后续处理,就很有可能导致其最终的艺术表现能力难以满足观众的需要。因此,在进行创作过程中,要想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就要深入地把握作品的创作规律,根据作品最初的制作用意,使用最合理的创作手段。

一般情况下,进行后续的剪辑处理,最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点:首先,要从视觉形象及听觉形象两方面进行作品的修正。在进行作品的剪辑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视频是视觉和声觉体验的合成体,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欣赏其视觉形象(大约占据视频的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则是对听觉形象的欣赏。因此,在进行剪辑的过程中,要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有机结合,带给受众更多的艺术享受。其次,在进行后期剪辑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作品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将时间和空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两者的联系,在受众心中形成一个共鸣点,形成一种空间与时间交错的体验。再次,还要充分认识到,视频作品是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各种生活元素的艺术加工生成的,因此,在进行剪辑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基本特性;最后,在剪辑处理中,还要将计算机处理技术和视频剪辑处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作品剪辑的水平,给予受众更好的享受。综上所述,在对视频作品的后期剪辑中,要根据这几个方面的要求进行剪辑处理,保证作品的质量。

二、实现非线性编辑技术与视频艺术完美结合是后期制作的目的

剪辑视频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进行。在进行剪辑处理的过程中,要将收集到的素材和相应的声音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在进行剪辑处理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在于处理好各个镜头之间的关系,提升各个环节之间的和谐性,不让观众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

在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中,要从作品中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原始素材中进行这些材料的选择,并从拍摄的镜头中寻找内在关系。通过转动摄像机的镜头,可以将作品之中所要体现出来的基本概念展示出来。另外,通过不断地改变摄相机镜头的拍摄环境,可以形成一个个的连续性片段。这些连续性的片段也可以通过非线性的编辑器进行编辑处理,并可将这些分割出来的材料根据其内在组成的不同,作为原始的素材,放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

首先,在进行摄相机镜头的认知过程中,要把摄相机镜头和非线性的编辑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利用精湛的摄相机镜头控制技术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在进行摄像取景过程中,要根据景色的距离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并通过对其中所含有的内涵的不同进行加工。在后续的剪辑处理中,就可以添加上一些相应的非线性剪辑处理的特性,保证这些经过后期的非线性编辑处理的图片在保持原有的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对作品反映出来的精神层次能够以比较好地方式显现出来。

其次,在进行非线性编辑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将视频剪辑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和视频的表现艺术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拍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对它们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必须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对其进行再处理,从而更好地增强视频节目的艺术表达。

视频的编辑制作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剪辑制作素材要按照“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进行;二是景别的变化在素材剪辑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三是节奏的把握要在运动上注重、富含变化因素、力求达到和谐;四是保持色调与影调统一于处理过程中;五是把握时间长度在每个镜头中的重要因素;六是“轴线规律”也是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则。

三、镜头的编辑组接

镜头与镜头间的接点(编辑点)衔接精确、平和、原生态是视频编辑的基本要求,除了需要掌握画面的连贯性之外,还需从镜头的长短、主体画面的移动方向、场景之间的转换、节奏的把握等方面作出适当的研判。

(一)镜头组接的原则

1.遵循生活规律。镜头组接的一个要求是讲究章法,既要遵循生活规律,还必须在层次上有所差别。前进式、后退式、循环式、跳跃式是叙事蒙太奇句型的四种主要句型。这类句型的应用原则是以人们的视觉习惯为依据,由近及远直至细节部分,或者强烈吸引观众的细节部分而形成由近及远,由部分向整体发展。

2.符合思维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往往不是仅从单一角度、单一距离或者目标视角出发,而是根据需要和符合思维规律的前提下,观察事物的局部和整体。经过选择,看似不相关的一些镜头被有意识地结合,由此产生连续性的思维,产生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的效用。

3.符合相似性。只有在镜头的主体形式或者状态具有类似特点时,两个镜头之间才有可能达到一种顺畅的延续。

4.符合动接动、静接静。这个原则要求上下两个镜头有着相似的运动方式,相似的节奏也即画面具有相似的形态才可以连接。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在需要从运动过程转变为静止状态时,必须经历缓冲这样的过程才能夠实现。

(二)镜头长度的确定

镜头的连接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镜头的长短对数字思想的发挥及画面的表现效果有极大的影响。作为编辑工作者应该充分的使用镜头长度,形成一定的节奏,以便产生最佳的影视表现效果。

1.节奉的快慢来确定艳头的长度

不同体裁、内容的节目具有节奏上的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下,风光片的节奏缓慢,有田园诗般的情调,武打片、侦察片的节奏较快。即使在同一部片子的开头和结尾,有时其节奏也不相同。为了准确的表达影片的思想,需要节奏加快时,镜头的长度相对短一点,需要放慢节奏时,镜头的长度则相对长一点。

2.不同景别镜头长度的确定

对于景别不同的镜头取景,视其范围的大小差异,影像所包含的内容也不一样,基于观众所能看到的最佳画面效果,景别不同的情况下,镜头长短把握自然有所差异。对固定镜头而言,全景6秒以上,中景3秒以上,近景1秒以上,特写1-2秒。对于移动镜头,时间长短应以交代清楚所要表达的内容、动作内容完整、节奏协调为取舍标准。

(三)声音的编辑技法

畫面是视频艺术的重要表达形式,同样,声音也是这样。带有声音的画面可以增强感觉的真实感,画面所表达的视觉效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故事情节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声音,一些动作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声音这种形式代表。在视频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声音起着结构性的功能和作用,在各个画面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画面的流畅表达离不开这种作用,整个环境气氛的烘托也正是通过声音的渲染,瞬间活跃了静止的画面。“声画同步”与“声画对位”是声音与画面之间关系的两大处理手法,使用前者会使得人物或者表达形象突出造型逼真,而后者的使用则体现了画面之间的一种有机联系,是将对列蒙太奇作用在画面上的应用到声音与画面这两者的关系上来。

我们在进行视频的全面规划和各种元素的综合处理时,一定要注重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不能出现单纯地考虑画面之间的组合,而对声音处理不闻不问的现象;同样那种仅考虑声音之间组合排列不思考画面处理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对于视频处理,我们应该在整体上进行把握,统筹全局,对于声音与画面的各种组合,需要进行合理地配置,实现最优排列组合。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才有可能制作出表达力更强的视频艺术成果。

总结

总而言之,不管视频编辑技术如何发展,它都是能否最终成为一件好作品的有效手段。通过进行视频的后期剪辑处理,在拍摄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的镜头可以围绕视频所表达的艺术效果进行处理,达到镜头和艺术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视频艺术表现能力的效果。(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6630部队)

参考文献:

[1]陈跃华,孟令鑫.如何编写分镜头稿本的画面内容.今传媒.2011(05)

[2]张岳夫.论摄影创作中的摄影构思.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04)

[3]唐晓菁.演播室实景节目现场录制.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