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植于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着党的丰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项伟大工程的伟大成果。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文化价值观与之融合,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冲突与融合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初期时,也就是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之日起,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于它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毛泽东极具前瞻性地最早考虑到了将中国传统文化同外来的马克思主义统一结合起来的必要性。1938年他就指出,共产党人在学习中国的传统历史遗产中,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予其批判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与融合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作为来自西方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想要得到认可并持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同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相结合。
(二)理解与运用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事件,社会主义阵营瞬间遭到强烈打击,恰好中国当时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在这紧要关头,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的智慧,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邓小平那里得到了充分的领会与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相互关系的讨论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是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中的一个重点:一是团结统一的历史传统与当今我们所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间的必然联系;二是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与今天不照搬别国模式而坚持走适合自己国情发展道路之间的必然联系;三是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与今天中国奉行的以和平为宗旨的对外政策之间的必然联系;四是自强不息的历史传统与今天中国人民变革创新、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之间的必然联系。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摸索中,胡锦涛强调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注重以民为本。他说:“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中国统治者们向来重视民众的生活,惠民利民、藏富于民是统治者的最高追求。
习近平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强调信念的重要性,也用“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来说明不能搞全盘西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思想方针和行动指南,它的形成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求真务实这一精神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精神结合起来,其蕴含的意义也随之加深。
从此可以看出,实事求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但是其求真务实的精神则贯彻始终。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西方思想发展中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当时是为了拯救民众与宗教的控制之中。
在中国,以人为本不仅仅代表着党的价值观,更在胡锦涛那里成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观念,虽然这是从巩固统治的出发点提出,但在一定范围内肯定了人民的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一)继承
民族精神是中國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一页,它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它给予国人勇气,面对列强也能英勇抵抗,让中华民族得以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正是抓住了这些闪光点,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不懈的实践和探索,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框架,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二)发扬
传统文化在被继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了从小农经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转变大大增强了中国人的冒险精神。二是实现了从宗法体制观念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的转变,摆脱了血亲意识的习惯,强调依法行事,使得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打破传统观念赋予的人治的束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也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这大环境下,每一个中国人也积极将自己的旧观念更新换代,而且这种更迭还将继续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被民众学习与继承,在这过程中旧观念也在被突破。在这观念的转型的浪潮中,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认识了自己和马克思主义,并开始考虑自身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这些转变会形成一股反作用力,能够有效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形成更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果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一个新高度。(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第533页.
[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第270页.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第428页.
[4]《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4,第217页.
[5]李艳婷.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