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迭代与灰色用户迭代

2014-06-10 19:53穆胜
商界评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雷军乔布斯灰色

穆胜

新产品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必须经过不断的试错,才能迭代出更佳的形态和性能,不断接近完美。传统的思维是,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设计和内部测试,正如微软,用五六千个最牛的开发人员做每一版的Windows,分成一个个小组,每组配五个人,进行“311”配备——即每3个工程师就要配一个产品经理,一个测试。在这种“最完美”的开发模式中,你几乎不可能犯错。

但是,这样的模式显然不是互联网思维,不是因为不够快,而是因为没有用户参与。换言之,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B2C的“埋头生产”模式,而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一种“抬头看路”的C2B模式。没有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像是一次“独裁式的投票民主”,由技术精英们来决定用户要什么。他们懂技术,但不一定懂用户,不一定接地气。因此,这种和谐的产品是缺乏个性的,缺乏对话的,不会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不会打到用户的心口,不会让用户从“代入”到“爱上”。

要有完美的产品,就必须预留产品迭代的空间。

乔布斯做苹果是一种迭代模式。苹果拥有不逊于微软的工程师团队,但他们是没有投票权的,他们像是乔布斯的手和脚,仅仅是揣测乔布斯神一般的意图,再战战兢兢地提交自己的设计让他虐待!所有的控制权都掌握在乔布斯手中,他把自己打扮成为一个最苛刻的用户,用自己变态的标准来进行产品的内部迭代。传说,乔布斯让工程师开发各类APP,并由他亲自进行测试,只要是点三个键点不到他想要的重点,他就会将这个APP无情地删除,开发者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换句话说,你满足了他的要求,所有用户都会觉得“WOW”!

我的两个朋友说,乔布斯这个不是互联网思维,而是神思维,我却不这样认为。互联网思维的大逻辑是C2B,乔布斯用自己对于用户的洞察力来进行判断,将迭代的程序放在了企业内部。表面上看,他是神一般地预言了用户的每一种需求,有些设计,用户甚至根本想不到。但实际上,他并不是在猜,而是在敏锐地解读用户内心的诉求,并把这种诉求翻译为了自己的变态迭代标准。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种模式是“神的互联网思维”或者说“神迭代”!

雷军们做小米是另一种迭代模式。小米的工程师团队绝对赶不上微软或者苹果,但他们找到了另外一条路,即把用户带入到迭代过程。他们搭建了一个对话的平台,直接听取用户的需求,并把用户的意见放进产品改进。这个模式说得简单,但小米做得有条不紊,这里面是有技巧的。

第一个要点是,他们选择“小点突破”,并不追求复杂的功能,而是抓住少数的功能点进行试错。当发烧友们都来吐槽一个点,那么,你几乎就可以把产品所有的问题找到,变成口碑,横扫市场!

第二个要点是,他们进行“灰度升级”。即使选择了“小点突破”也不能够让所有吐槽一拥而上,这样只会形成混乱,变成另一种“人手一票”,但有的用户,只是为了吐槽而吐槽,或是跟风,他们也许并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他们将用户进行分级,最高级的1%用户进行初次测试,修改后是5%的高级用户进行再次测试,而后递推到10%……这样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测试中的混乱,其实最初那1%的人,也许就能发现80%的问题,而后,在扩散的测试中,问题越来越少。另外的好处是,这样的模式让高级用户很有成就感和代入感觉,很愿意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创意。而这群人一旦代入了自己的情感关注和创意,他们就是最珍贵的种子用户,能够作为意见领袖来引领口碑。相对于乔布斯的模式,他们用一群用户组成了乔布斯,有技巧地把迭代过程放到了产品“初次投用”与“正式推广”之间的“灰色地带”。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种模式是“灰色用户迭代”模式。

两种模式难说谁优谁劣,要做“神迭代”,你首先要有“大神”,雷军显然意识到自己不是,所以选择了另一条路。事实上,尽管所有的产品经理都在以乔老爷为目标,但他们都只能做到无限接近这尊“大神”。当然,有“神”的企业是幸运的,他们在“灰色用户迭代”模式之上,有人可以清晰地告诉他们哪些路是错的。毕竟,“灰色用户迭代”也是有成本的!所以,雷军请来了唐沐,他在请神!

[编辑 谢康利]

E-mail:xkl@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雷军乔布斯灰色
浅灰色的小猪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
雷军的汽车探戈
雷军的小米帝国
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
雷军:40岁的时候别忘记18岁的梦
一辆自行车,为何拿到雷军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