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去北京车展的“皇帝新衣”

2014-06-09 17:14赵奕
汽车之友 2014年11期
关键词:车商马甲厂家

赵奕

有一种假设,既然搅动茶杯中的水,是在向水中增加动能,那能不能让水加热呢?事实上,是绝无可能的,因为更多的热量会在更快速的蒸发中散失掉。

有一种假设,既然北京车展的主管部门有着十多年的组织车展经验,有着雄厚的资本,那么就能把这会办好。事实上,是绝无可能的,这是行政垄断行为,他们毫无改善车展体验的冲动。

作为参加4月20日车展媒体日的人,我们看到了各种人贴出的关于车展的混乱。主要的抱怨有三个方面:有怪非媒体人士闯入车展的,有怪厂商利用明星炒作的,有怪车展组织方不够人性化的。上述三种抱怨,其实只有最后一个值得抱怨一下,不论是非媒体人士也好,还是使用明星的厂家也好,都是躺枪。

非媒体人士,特别是小孩们和大爷大妈们集体出现在车展现场,问题在哪儿呢?在于,他们是如何出现的。过往能遇见,今年尤其多。

原因有五:一、厂家免费发放的马甲袋,可以用来买菜;二、周末,一家老小没事,来车展看看明星;三、猜测金秀贤、苏菲·玛索、贝克汉姆、李敏镐要来车展。求爷爷告奶奶,或者找黄牛买票;四、对媒体日“人少”抱有希望,想着这一天可以好好看车;五、厂商自己组织一批“贵宾”,乘着“人少”来选车。

综上,给主办方的建议是,请不要放在周末,媒体日,显然对于媒体来说是一项工作。它无需放在周末。

另一个建议是,不要有什么灰色渠道把票子放出去。在本次北京车展的媒体日,黑市票价已经炒到了1500元。为了看“大牌明星”,粉丝们显然出了血本。

给厂商的建议是,不要发放马甲袋,不要有实体的资料,全部通过扫二维码到网上下载;更不要带尊贵的客人来选车,可以在车展前组织VIP场,你们难道要大佬们挤得跟孙子一样来到你们的展台看车吗?

对于抱怨厂家请明星来这种情况,我觉得没什么可抱怨的。因为车商太多、品牌太多。必须有手段在大家面前放出声量来。

如果大家跨界一点,去看看类似“China Joy”这样的展会,就明白High起来,吸引眼球更重要。因为展览是“to C”的活动,媒体是用来“to C”的。媒体日,不是整给媒体看的,归根结底是给媒体的读者看,车商考虑的是,怎么摆出更多的料给媒体。

所以,厂商需要迎合多种口味——策展方、公司内部领导、媒体、消费者。你可以试想一桌川鲁粤徽菜吗?特别是消费者这端,怎么破?

事实上,在车展还未结束时,就已经曝出信息,在2015年的上海车展上,媒体日的时间增加到两天。增加媒体日,显然是重视媒体的作用,希望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媒体,来深入地接触各种产品和技术。

不过,我觉得增加媒体日长度是没有必要的,真正要做的是压缩媒体的数量,提高“媒体日”的准入门槛。本届车展的参与媒体超过10000家,大量媒体在呈现同质化的内容。他们的作用有时甚至不及普通观众利用社会化媒体,在微信、微博上进行的分享。

因此,如果车展不能在媒体准入上,更加专业化,更加细分,单纯增加媒体日的长度,所谓“媒体日”也会名不符实。

最后,对于抱怨车展组织者的,我真的无力吐槽了。你们不是办了十几届了吗?难道没有知识积累吗?除了提供发票外,还干了什么?

这个游戏就是“皇帝的新装”,每年车商们几千万砸在这事情上,效果如何呢?如果哪一天,因为你们服务不好,终于有人想通了,不来了。把这笔钱拿到4S店去,给购车消费者补贴一张油卡。你们就把国展改改,用来当停车场吧(终于解决了停车问题),同时真正实现“坐地收钱”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车商马甲厂家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穿马甲的稻草人
4/5G异厂家多制式协同参数策略研究
新时代 新作为 新发展
脱不掉的“大马甲”
感性与理性的较量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实用马甲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都是业务员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