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4-06-09 14:20刘润刚龙涌澜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失业者工商户社会阶层

陈 平,刘润刚,龙涌澜

(1.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2.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164;3.常州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常州213164)

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陈 平1,刘润刚2,龙涌澜3

(1.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2.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164;3.常州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常州213164)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大学生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产生的情感和行为,对大学生个人的政治社会化和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调研数据,通过出身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差异来分析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调研发现出身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之间的确存在着政治认同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未显示出规律性或倾向性,说明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不具有决定性。高校应重视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在政治认同中的差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并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社会分层;大学生;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

一、调研目的与问题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主要包括政党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意识形态认同、体制认同、政策认同、阶级认同等,“这些认同反映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1]针对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冲突较为激烈的现状,提高人们的政治认同感将对维系社会秩序和规范政治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形成于当今中国社会阶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间势必会存在政治认同差异。问题在于大学生个体间的政治认同差异是否源于家庭的社会阶层差异?本文将基于作者实证调研数据,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结果,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调研问卷与数据

调研试图以不同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作为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结果的反映。问卷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关于中国社会10个阶层的划分法[2]1—9,并考虑到父亲是大多数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者,以学生父亲的职业作为学生家庭分类的依据。

调研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某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研共发出问卷1 487份,收回1 097份,回收率为73.77%;有效问卷1 0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70%。受访者中父亲所从事职业的比例为:党政机关领导(2.80%);企业中高层管理者(5.90%);私营企业主(6.69%);专业技术人员(7.57%);基层公务员(3.64%);个体工商户(15.34%);商业服务人员(3.24%);产业工人(22.42%);农业劳动者(27.34%);无业/失业者(5.11%)。

(一)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状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调研着重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了解程度”,“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赞同程度,对“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要性,对“诚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重要品质”说法的认同度,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融合,走向趋同”观点的认同度,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状况的反映(见表1)。

为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了解的真实程度,调研采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的多项选择,以学生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比例作为测试参数。

表1 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与共产党领导的认同状况

表1数据表明: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同度普遍较高且家庭背景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社会阶层大学生对诚信品质的重要性、爱国主义必要性的认同度虽高却存在着显著差异。对诚信品质认可度居前三位的大学生家庭出身为“无业/失业者”、“个体工商户”、“产业工人”,后三位的为“私营企业主”、“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党政机关领导”;对爱国主义精神必要性认同度居前三位的大学生家庭出身为“无业/失业者”、“农业劳动者”、“个体工商户”,后三位的为“商业服务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私营企业主”。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程度”普遍不高且家庭背景差异显著。虽然来自“基层公务员”、“个体工商户”、“无业/失业者”家庭的学生自认为对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较为了解,可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比例较高的学生却分别来自“无业/失业者”(36.54%)、 “党政机关领导”(32.14%)、“企业中高层管理者”(30.00%)家庭,来自“基层公务员”、“个体工商户”家庭的学生选择正确率排名分列最后两位(18.92%,17.95%)。

3.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诚信品质的正向认同选择中,认同度高的前三位大学生家庭出身为“无业/失业者”、“个体工商户”、“基层公务员”,后三位为“党政机关领导”、“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商业服务人员”。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融合,走向趋同”观点逆向认同中,不同社会分层大学生的认同度差异不显著,都处于中间值,大多数学生选择“说不清楚”,逆向认同度由低到高排列的前三位大学生家庭出身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基层公务员”、“党政机关领导”,后三位为“私营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无业/失业者”。

以上调研数据反映出大学生群体是非观念明确、心态积极向上、价值取向正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社会阶层大学生之间认知差异的存在,既体现出在大学生政治认知形成中家庭出身的影响,也反映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还处于似是而非、肤浅模糊状态,需要高校更加深入细致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政党认同的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令大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说法的认同度比较高,对“中国能成为一个发达而强大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对这两种观点的认同较为一致。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信心相对不足,家庭背景差异也不显著,这是否意味着大学生不认同党的领导?调研通过学生对“自己或周围的同学入党动机”(表2)的选择,进一步分析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状况。

表2数据表明,尽管在选项的比重、位序方面略有差异,所有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前三位主要是“增强就业竞争力”、“追求理想和信念”、“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除了出身于“商业服务人员”家庭的大学生之外,大学生选择“随大流”入党动机的比例相对较低;除来自“基层公务员”、“企业中高层”家庭的大学生而外,大学生选择“追求政治荣誉感”为入党动机的比例更低,说明大学生入党动机明确且更加务实。若将“谋求仕途发展”与“增强就业竞争力”视作务实性入党动机,则务实性入党动机比重较高的前三位大学生分别来自“无业/失业者”、“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家庭;较为看重追求理想信念、政治荣誉感和对党有信心等非务实性动机的前三位大学生分别来自“个体工商户”、“党政机关领导”、“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家庭。

表2 “认为自己或周围的同学入党动机”/%

大学生政党认同的现状说明,作为90后群体,他们从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从而将入党与个人的理想追求相联。但由于社会生活和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暴露出的不良现象和问题,以及由于大学生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又使他们对党的领导力持有怀疑态度,因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信心但不够坚定,入党动机积极、务实且功利性明显,以致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入党考虑更多的是发展自己。”[3]

(三)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状况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来实现的。”[4]由于客观上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机会与途径相对较少,调研试图从大学生对“青年人尽社会责任的表现”、“现在大学生最关心”的事情、“对待考试作弊现象的态度”3个方面,分析其中所折射出的大学生政治参与态度。根据调研数据显示:

1.“努力读书,认真工作”与“奉公守法,有公德心”是所有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青年人尽社会责任的表现”选项中位居前两位的选择,各家庭出身的大学生选择这两项的比例合计均高达55%以上,出身于“无业/失业者”家庭的更高达73.08%。调研者将“敢于批评身边不良现象”、“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关心社会”、“参与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态度积极的表现,3项按合计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基层公务员”(5.41,10.81,18.92)、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5.00,13.33,15.00)与“商业服务人员”(15.15,15.15,3.03)、“产业工人”(7.02,10.96,14.04)、 “个体工商户”(4.49,5.13,18.59)、“私营企业主”(4.41,10.29,13.24)、“农业劳动者”(4.68,7.91,14.03)、 “专业技术人员”(3.90,3.90,14.29)、“党政机关领导”(3.57,7.14,7.14)、“无业/失业者”(1.92,5.77,9.62)家庭。

2.从大学生对最关心事务的选择看,70%以上各阶层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均最关心“个人的就业前途”。关心“国家发展进步”与“社会风气”的大学生,两项按合计比例由高到低顺序为:“基层公务员”(13.51,10.81)、“专业技术人员”(11.69,9.09)、“无业/失业者”(7.69,11.54)、“产业工人”(12.72,6.14)、 “商业服务人员”(9.09,9.09)、 “私营企业主”(8.82,8.82)、“农业劳动者”(11.51,5.04)、 “个体工商户”(7.69,7.05)、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11.67,1.67)、“党政机关领导”(7.14,3.57)家庭。

3.调研以“坚决反对”作弊视作大学生对社会事务积极心态的反映,学生家庭出身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个体工商户”(47.44)、“基层公务员”(45.95)、“农业劳动者”(45.68)、“企业中高层管理者”(45.00)、“专业技术人员”(42.86)、“私营企业主”(42.65)、“商业服务人员”(42.42)、“无业/失业者”(42.31)、“产业工人”(39.91)。值得注意的是,“党政机关领导”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持“坚决反对”态度的仅为28.57%,持“无所谓”消极态度者却达32.14%。此外,持“无所谓”态度近1/3的学生分别来自“私营企业主”(32.35)、“无业/失业者”(30.77)、“专业技术人员”(29.87)、“个体工商户”(29.49)家庭。

综上可知,大学生对社会事务的态度是本分务实但参与不足、价值判断正确但行为能力欠缺、关注个人前途发展但考虑国家社会不够,反映出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不高、力度不够。

(四)大学生政治认知的途径

调研显示:

1.“网络”是各社会阶层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的媒体”首选,其比例从最高的 “党政机关领导”家庭(78.57)至最低的“企业中高层”家庭(60.00),其次是“电视”,其比例最高的为“企业中高层”家庭(30.00),最低的为“党政机关领导”家庭(10.71)。 “新闻媒体”成为出身于“产业工人”(44.74)、“农业劳动者”(42.45)、“专业技术人员”(41.56)家庭大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信息的渠道”的首选。

2.“课堂教学”是“基层公务员”(51.35)、“党政机关领导”与“无业/失业者”(50.00)、“个体工商户”(47.44)、“商业服务人员”(45.45)、“私营企业主”(44.12)、“企业中高层管理者”(40.00)家庭的大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信息的渠道”首要途径。然而,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却没有很大差异,都是“兴趣一般”(见表1)。

3.大学生选择“同学交流”、“家庭交流”作为“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信息的渠道”的比例均较低,不超过15%,“企业中高层”、“私营企业主”和“基层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大学生甚至将“家庭交流”作为零选择。但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3个/件人或事”的选择中,则将“父母亲人”、“同学朋友”分别列为第一、第二位,其比例大大高过其他事务。

由上可知,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最大,但家庭背景差异并不是影响大学生政治认知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认知的主要影响源,其在学生政治社会化中应有的作用并未得到完全体现,“要使学生接受课程内容并将其内化为个人思想政治认识,”[5]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调研总结与分析

本调研显示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的确体现为不同阶层家庭大学生间存在着政治认同差异,但调研中并未发现某一社会阶层出身的大学生具有稳定地、倾向性选择,说明家庭背景与大学生个体政治认同间没有完全对应的、规律性的联系。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客观影响,可大学生作为政治认同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自身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政治认同情况。”[6]然而,本次调研所反映出的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大学生间政治认同差异,值得关注与深入研究:

第一,根据社会科学院陆学艺等人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党政机关领导”、“企业中高层”和“私营企业主”家庭拥有社会资源最多、处于当今中国社会阶层位序前三位,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和政策的最大获益者,理应体现出对现行政治体系及其运作的较高认同。可调研数据表明,出身于这三类家庭的大学生在各项测试中总体上表现出更多的消极、负面的情绪,正向认同率不高。其他研究者的调研也有类似发现,指出“他们这种思想的形成,有的直接与家庭教育有关。另外,是否与他们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谋生方式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7]

第二,“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公务员”位居社会阶层中间,前者被视为“现代社会中的中间社会阶层的主干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后者则被认为“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前面阶层人员的“后备军”,又是后面阶层人员“实现上升流动的一个台阶。”[2]3调研表明,来自“专业技术人员”家庭的大学生在正向认同率排序、参与社会事务积极度等方面,与他们家庭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作用略有不符。来自“基层公务员”家庭的大学生在各项测试中,表现为正向认同率最高、心态最积极,尤其是在政治参与态度的选项中,该阶层大学生在关注国家进步与社会风气、参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均居最高位,总体上表现为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认同度远高于其它社会阶层的大学生。

第三,来自于“个体工商户”家庭的大学生,他们的政治认同正向认同率与来自“基层公务员”家庭的大学生比较接近。该阶层家庭大学生入党动机中非务实性目标所占比重较大,参与社会服务与反对作弊的态度均最积极,但他们对国家、社会事务的关心程度又不高。这种矛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为改革开放之后新出现的该社会阶层,既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工作使他们在经济上受益,又会因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不高,在政府工作不到位、政策不完善时利益受损,因而对党和政府的情感消极与积极并存,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第四,“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与“无业/失业者”家庭处于社会阶层的下层,来自这些家庭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出身于“商业服务人员”家庭的大学生表现出的负面、消极情绪更多些,正向认同率较低,另外3个阶层,尤其是“无业/失业者”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政治认知方面表现良好,但政治行为表现、政治参与度的排序相对靠后。这种状况是否可归结为其家庭在社会阶层中位序的影响?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必须顺应、服从主流社会的要求才能获得生存空间,且因占有的社会资源匮乏,他们更多地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缺少主动参与的能力,由此形成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过于安分守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大学生是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政治认同状况不仅关乎其个人政治社会化的方向与程度,更直接关系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与质量。高校应从推进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针对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环境,促使社会各阶层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提高政治认同感。

[1]齐卫平.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接续”与“重构”[N].学习时报,2012-09-10(3).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J].江苏社会科学,2003(4).

[3]蒋占峰.大学生政治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52.

[4]向欣.对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现状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3):74.

[5]陈平,严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8.

[6]姜孟升.主体与环境: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两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2(9):20.

[7]李志英.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大学生思想动向调查(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5):36.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on Students′Political Identities

CHEN Ping1,LIU Run-gang2,LONG Yong-lan3
(1.Huaide School,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016,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Management,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3.Student’Office,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Political identities are the emotion or behavior of students formed in the real political lives and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personal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d national political civilization.Based on the surveyed data,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of political identities among students whose families belong to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the effect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to students′political identities could be found out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political identities due to students′family backgrounds exist but there is not any regularity or tendency,which means social stratification isn′t the decisive factor.Targeting such differences,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reformed to enhance students′political identities.

social stratification;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political ident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mpirical study

G64

A

2095—042X(2014)01-0108-05

10.3969/j.issn.2095—042X.2014.01.024

(责任编辑:刘志新)

2013-11-28

陈平(1962—),女,湖北浠水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12YJA710015);2012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MLB004)

猜你喜欢
失业者工商户社会阶层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个体工商户不能通过变更登记方式转为企业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基于做好对个体工商户帮扶视角的国外税务组织机构设置借鉴及建议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市场监管总局等6 部门:有序推动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
法失业者拒绝工作机会要受罚
国企重组若引发下岗潮善待民企可吸纳失业者
加强民主党派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