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孚凯(GfK中国)分析师 | 武晓锋
LTE混合组网下多模多频芯片趋向高集成与低成本
捷孚凯(GfK中国)分析师 | 武晓锋
面对4G时代融合组网的大势,支持全网、全制式的终端必不可少,而作为决定终端发展的多模多频芯片也由此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运营商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相对于3G制式,LTE以高速率、低时延、低成本以及更高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具有明显技术优势。201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企业在部分城市开展LTE混合组网试验。8月,工信部批准扩大FDD LTE/TD-LTE混合组网试验范围至40个城市。
TD-LTE与FDD LTE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技术规范下的两种不同的接入方式,都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从技术层面上看,TD-LTE具有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频谱资源利用效率,更适用于流量高峰热点区域集中覆盖。而FDD LTE在广域覆盖方面更有优势。TD-LTE和FDD LTE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
通过混合组网,一方面,解决各制式网络互操作等技术难题,验证多网络覆盖环境下的网络资源调度策略;另一方面,通过试验,中国LTE多模芯片和终端产业链的信心将得到提振,推动4G多模多频终端市场的不断成熟。混合组网在终端层面,要求移动终端具有多制式、多频段网络的支持能力,这就对多模多频终端和芯片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从用户方面来看,移动用户体验要求移动设备实现无缝网络连接,而当前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区域2G、3G、4G的覆盖范围和程度各异。与此同时,全球移动终端销量不断增长,根据GfK多终端市场研究,多屏已成为移动终端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如Phablet、7英寸通话平板等终端成为新的细分竞争市场。用户拥有更多终端,实现无线网络连接。而在应用层面,视频、音乐、游戏等越来越成为移动终端市场的重要消费内容。此外,多屏移动终端不断发展普及带来的将是移动流量的爆发增长。同时流量呈现区域集中化的趋势,直接对移动网络容量提出挑战。移动设备的连接性能是消费者体验的基本要求,在不同的网络制式、不同的频段组合之间承载不同的业务,从网页浏览到图形处理,再到视频应用,多模多频是用户体验的基础,也是无线市场演进的关键。
运营商方面,未来多制式将共存发展,支持多模多频的终端更加符合运营商的发展需求。4G发展要求多模多频着眼于全球LTE的市场发展。运营商需要在原有多模基础上增加4G工作频段,同时要满足不同国家和区域频段的适应性。发展4G用户,终端是重要推动力。要减少用户过渡到4G的成本,一方面要解决对于2G、3G网络的后向兼容,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区域网络的连接性,尤其是全球化漫游的适应性。在不同的网络制式、不同的频段组合之间承载不同的业务,实现网络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多模多频,终端层面最关键的是芯片商的解决方案。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必须在通话、功耗、体积、应用、市场等多方面不断完善且成本不断降低,达到市场规模化发展的临界点才能实现高速增长。对于多模多频手机来讲,下游产业链的需求和厂商的激烈竞争,将大大加快上游芯片商对于LTE多模多频芯片的研发进程,推进芯片解决方案不断成熟,价格不断降低。
终端支持多模多频,面临性能、体积、成本等一系列挑战,这与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射频前端、天线设计均具有直接关系。多模互操作的实现主要影响基带芯片,同时模式和频段的增加对射频芯片和功放也会产生影响。由于TD-LTE和FDD LTE在标准协议层面存在约10%的差异,TD-LTE和FDD LTE基带芯片没有技术门槛和难度。由于不同厂家的市场定位不同,国内芯片商在FDD LTE/WCDMA领域积累相对不足,研发进度各异。
目前4G手机市场,国际厂商高通、Marvell在LTE的多模多频SoC芯片系列不断丰富,且向低价位市场下探,而国内芯片商联发科技的多款多模芯片解决方案也预计在2014下半年大量进入市场,搭载联芯、展讯多模芯片的终端产品也将在低价位市场推动多模终端市场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芯片商华为海思,在LTE芯片方案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4G市场发展前期,部分芯片商凭借领先的技术经验优势,暂居领先地位,但随着下半年更多芯片商多模多频方案的成熟及推向市场,市场格局的发展在很大成度上取决于主要芯片商对于整体移动终端产业链的把控能力。
随着LTE市场的不断扩展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在混合组网的大趋势下,多模多频正在成为芯片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产品方面,芯片设计将更加集成化,同时功耗不断降低,而市场竞争,尤其是千元及以下4G手机的持续高速增长,将迅速拉低上游中低端4G芯片的价格。GfK数据显示,国内厂商三模手机在低价位市场正在加速增长,与此同时,四模手机份额也开始呈现增长趋势。多模多频是趋势,市场需求同样重要。对于广大LTE产业链参与者来讲,应以全球性的视角,深入结合目标市场的网络部署成熟度与消费者需求,选择合适的芯片方案,在性能、体积、功耗等方面作出均衡性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