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邬雪艳
蓝戈调查:免费赚取流量降低用户ARPU值
本刊记者 | 邬雪艳
类似“流量银行”的获取免费流量的方式,短期内会降低用户ARPU值,并对运营商收入造成一定影响。不过这种后向收费的商业模式如果运营得当,完全可以整体提升运营商的流量收益。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手机上网流量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的比重已达到86%,正成为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流量已成为目前通信用户消费的最大热点,针对流量的各种创新性应用自然层出不穷。
近日,中国联通新推出“流量银行”应用,有效地发掘和利用流量的货币属性,利用成熟的广告模式进行流量后向收费。用户不仅可以查询、存储流量,还能通过下载特定互联网APP赚取流量。此外,“流量银行”的用户之间还可相互分享流量红包。
在此之前,中国电信也推出了以“流量聚宝,合作为王”为口号的“流量宝3.0”,这也是一款通过做任务赚免费手机流量,并可免费使用Wi-Fi上网的产品。同时,中国电信也在综合平台上引入了流量币概念,使用户之间可以转赠、索要流量币,实现流量资源的高效利用。
那么,针对这类应用,用户是否买单呢?蓝戈调查为此特进行了调查。
调查机构:蓝戈智库
调查执行:邬雪艳
调查对象:联通、移动、电信、IT、媒体、自由职业者等从业人员以及高校学生,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黑龙江、山西等地。
调查时间:11月26日~12月2日,为期7天
调查方式:在线调查、邮件调查、面访
有效样本:682个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6.05亿G,同比增长58.6%,月均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到13.81亿G,同比增长93%,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的比重达到86%,成为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这流量大爆发的时代,我们曾一直认为,流量已经成为稀缺资源,资费过高是用户最大不满。事实上,结果并非如此。
本次调查,我们特别关注了通信相关领域和学生两个团体(如图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原以为的最大不满“流量资费过高”,事实只占受访用户的23.19%。约有74%的用户最大的不满是“流量和套餐的不匹配”(如图2所示),而在学生群体,这一比例更高,达到了八成以上。当然,认为“流量套餐太少”的用户占了大部分。
“流量银行”将传统的前向流量转化为后向流量,以流量作为手段销售给后向客户,并以此吸引前向客户参与营销活动或企业互动,从本质上是一种很好的创新业务模式。不过,在“流量银行”模式中,运营商的后向目标客户是以“长尾”客户为主,而实际上对运营商而言,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充分开发“头部”客户,即大型移动互联网公司或广告商,批量销售流量,以此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收益。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咨询总监谭炎明
图1 受访者职业
图2 用户的流量使用体验
图3 用户对“流量银行”的兴趣
不得不说,“流量银行”是一个非常棒的概念。虽然“流量银行”的商业模式并不新鲜,是移动互联网上比较流行的积分墙广告模式的变种,但其有效地发掘了流量的货币属性,使用户能够免费获取流量。而对运营商而言,只要用户使用流量,就能获得相应的收益,无需考虑究竟是谁在为流量买单。
因此,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对象对“流量银行”表示了兴趣,已经安装或准备安装该软件(如图3所示)。
不过,这种免费赚流量一旦可持续后,将不可避免地对用户的流量使用习惯产生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用户降低流量套餐水平,从而造成用户ARPU值下降。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如果有渠道可以相对稳定的赚取免费流量,70%的用户将很有可能下调流量包套餐(如图4所示)。
对此,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主任咨询师朱敏认为:“这种免费获得流量的方式短期内会对运营商收入造成一定影响,因为流量收入占比目前已经成为运营商增量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对于双网用户而言,分流效果会更加明显。”
不过,从阿里巴巴“流量钱包”的推出就可发现,在虚拟运营商进入后,运营商的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电信行业就一直强调后向经营的转型,应该说虚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加快了整个行业的转型步伐。”朱敏表示,“并且,这种商业模式如果运营得当,后向的价值提升完全可以弥补并超过个人用户的这部分流量收益”。
图4 免费流量对流量套餐的影响
图5 用户对做任务赚取流量币的态度
图6 用户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态度
由于“流量银行”是积分墙广告模式的变种,因此,通过下载并试用特定的互联网APP程序成为目前用户赚取免费流量的主要途径。在“流量银行”下载广告墙上的APP程序所获得的免费流量币大部分为10~20个,按“流量银行”给出的兑换标准,50M流量需60个流量币来计算,每下载一个应用可获得8.3M~16.7M的流量,若按中国联通0.2元/M的4G资费计,一个APP程序的推广费用为1.66~3.34元。而据业内人士估算,一个APP程序平均每一次下载所需的推广成本为6~8元。远低于业界平均水平的推广费用,必然使得APP商家趋之若鹜。
但是用户是否买单呢?如图5所示,33.33%的用户会直接拒绝,45%的用户表示会用10分钟以内的精力。那么10分钟能完成几个任务呢?按照广告墙上说明,大部分APP程序都要求下载、注册并在线2~3分钟,也就是说,用户只能完成3~5个程序,也就是50M左右的流量。显然,用户对这个性价比并不太认可。
当然,“流量银行”也有耗时少、奖励丰厚的任务,赠送多在50流量币以上,有的甚至可达80流量币。但根据记者体验,这类任务大多需要用户输入银行卡、身份证等隐私信息。
显然,绝大多数用户对需要输入隐私信息类的APP都怀有高度警惕(如图6所示)。因此,流量银行的理念虽好,但要吸引用户,还需拓展更多的方式。
比如,“流量银行”官方曾表示,未来用户可以将第三方积分(如信用卡积分、超市会员积分等)与流量币相互兑换,并用流量币购物。对这个设想,用户表示出了极大兴趣,约7成用户表示会关注这种活动,其中26%的用户非常支持。此外,还有42.42%的用户对用流量币兑换实物非常期盼(如图7所示)。
对此,朱敏表示,与巴士通信相比,“流量银行”面向用户的收益模式还没有实现,而平台模式如果要成功,关键就是看能否积聚用户,并且不仅要能够吸引联通的用户,还需吸引电信、移动的用户。因此,“流量银行”需要考虑优化系统,从而实现跨网用户的积聚。
图7 用户对流量币功能的期望
网友热议:
钓客七七:在阿里和腾讯的挤压下,中国联通率先推出了“流量银行”。搭建一个“流量银行”平台并不难,未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各家虚拟运营商甚至各种企业都会相继推出各自的“流量银行”平台。它真正的目的是收集用户和商户的特定信息,为商户做推广,为用户谋福利。
七八语:这个服务做得好!又有多少小恩爱可以互赠了!你赠我,我赠他,有量同享大家花!毕竟这也算节俭过日子必不可少的伎俩!
Wvvvvy:找些准备不用的卡,疯狂购买流量,然后淘宝出售。绝对发财的路子。
子曾经酱紫曰过:不用下了,让你下应用推广的。下了应用,送流量币,用流量币兑换流量。坑!
丁乾DQ:渣渣,送流量跟本机套餐流量没关系,就是个下载推广应用换流量的,那我为什么不直接用下载应用返现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