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洋葱理论的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模型的构建

2014-06-08 07:43余佳平
创新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特质动机素质

文/余佳平 朱 泓

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区域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取得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处于经济发展前沿的城市,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是必然选择。而科学的引进和培养一支强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有赖于依托科学的人才素质模型,对人才素质进行正确分析。

目前,对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的探究,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诸多研究,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观点。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不难发现,对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的研究,视角大都集中于分析科技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对其内在人格特质及潜能的评价;另一方面,很少将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看成一个统一整体,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层次性,及它们如何影响科技创新人才潜能的发挥。因此,构建科学的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模型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特质

对科技创新人才概念的理解,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予以诠释,但学术界仍未达成概念层面的共识。美国《创新杂志》从工业创新的角度,提出“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国外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注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关注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个性品质,在强调人的个性综合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动机和创新潜能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格林提出创新人才由以下十个要素构成: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心理学家巴伦以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科学家有共同的人格特质:一是高度的自我力量和情绪的稳定性;二是独立自主的强烈需要;三是控制冲动的高水平;四是在人际交往中喜欢独处;五是对矛盾和障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美国工程院预测,2020年或更远的未来,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才最需要具有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商业管理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等素质。

国内对创新人才素质构成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强调创新型人才的一般特质。这些特质包括以下六点:广博的知识、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敏锐的洞察力、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诚实、责任感和自信心。二是强调创新人才的某一个特质。有学者认为创新人才最根本的品质是坚强的创新能力、自觉的创新意识和缜密的创新思维。三是强调创新人才的综合特质。综合特质由一般特质和创新特质共同构成,一般特质包括自然特质、心理特征和社会特质,创新特质是指为创造新知识和新物质或精神财富的品质及能力。因此,科技创新人才应该是:具有较高科技创新能力,长期从事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新活动,并产出创新成果,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较大贡献的科学技术主体。他们的基本特质包括:创新智能、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

洋葱理论

素质模型理论最早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发表题为《Testing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ce》的文章,首次提出“素质”的概念,即把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素质。他在文中指出: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上能否取得好的成就,除了拥有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取决于其深藏在大脑中的人格特质、动机及价值观。麦克利兰在素质理论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评价分析技术,即能力素质模型,该模型提炼了绩效优秀人员具备的核心素质与能力,以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优势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此后素质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引起不同领域学者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常用的素质模型

在人力资源管理论中,常用的素质模型是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冰山模型将素质分为冰山水面下的隐性素质和水面上的显性素质,显性素质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任职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隐性素质是指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态度、价值观、动机及自我意识等特质,它们是个人驱动力的主要部分,也是人格的中心能力,能够预测个人工作的长期潜能。

洋葱模型与冰山模型的本质内涵是一样的,洋葱模型对胜任力素质的描述更具层次性。在这个模型中最外层的是知识和技能,由表及里,越来越深入,最里层是个人核心动机和特质,是最深层次的特征,也是最不容易改变和发展的。

素质洋葱模型

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在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素质要素的特点及关系。该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该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由内至外逐渐可被观察、被衡量的特点。洋葱模型中各素质要素由内至外依次是动机和个性,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和社会角色,知识和技能等。

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它引导个人行为方式朝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前进,防止行为偏离。动机的强烈与否直接影响行为过程的效率和结果。同样情况下,具有强烈成功动机的人会为自己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它,并积极听取意见,争取做到最好。

个性品质是个体通过对待现实事物的态度及具体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经常性和稳定性的人格特质。它是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的统一体。

态度是指某个人对某一客体所持的评价与心理倾向,它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又是一种行为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因素,认知因素:即个人对客观对象具有评价意义的叙述;情感因素:即个人对客观对象的情感体验;意向因素:指个人对客观对象的实际反应或行动态度。

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自我形象是个人对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是个人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自我形象作为动机的反应,可以预测短期内的个人行为方式。

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建立在个人动机、个性和自我形象的基础上,表现为个人一贯的行为方式和风格。

知识是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技能是个人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生理或心智能力,技能能否产生绩效受动机、特质和价值观等胜任力要素的影响。

在洋葱素质模型中,知识和技能等表象素质易于培养和评价;个性和动机、态度与价值观等潜在素质难以评价,需要后天习得。表象素质是潜在素质的外化,潜在素质是表象素质的基础;潜在素质的数量、质量和性质都对表象素质的获得和发挥起着巨大的影响。各个层次的素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动态的复杂统一体,共同作用于人们潜能的发挥。

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模型的构建

模型的构建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探索未知、开辟新领域的复杂活动,具有开放性、可变性、曲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科技创新主体的素质构成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既包括了科技创新主体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等表象素质,又与其品质、个性等隐性要素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依据洋葱理论,可以构建出由创新智能、创新思维、创新品质三个维度构成的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模型中各维度的内涵

在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模型中,创新智能属于显性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属于隐性素质。创新智能是创新实现的基础素质,属于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

创新智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系统的知识结构。主要指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活动,所要掌握的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相关的方法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体系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在知识结构上的基本要求,为创新意识提供原料和智力支持。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构成个体积极的价值理念和人文情怀的知识要素。学科前沿知识是科技创新的最高层次的知识,是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科技活动最直接的知识准备。相关的方法论知识是科技创新人才进行专业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创新需要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做支撑,它是形成创造力的前提,也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头之水”。

第二,必要的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借助创新主体所具有的一系列能力要素综合参与,这些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主体自主获取与创新目标有关的知识的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可不断增加创新主体的知识储备量,改善其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自主的学习能力要求创新主体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能够质疑、提出和探究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能够把所学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具有学习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能力是创新主体运用知识实现创新目标的能力,它是一种外显的能力,使创新活动得以落实的保证,包括创新经验、创新思维、创新规划和创新运作能力四个方面。

人际交往能力是科技创新成功的润滑剂。科技创新活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团队创新上,因此,要求科技创新的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包括人际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在团体创新活动中,人们之间亲密的情感距离,能消除彼此之间的紧张、消极和敌对的人际关系,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对科技创新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述三种能力对科技创新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行动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高低,是创新过程有效进行的必备素质条件。

创新思维是实现创新的核心素质

多元的思维结构主要包括理性思维、非理性思维及元认知思维。理性思维有类比思维、逆向思维、集合思维等,可使思维保持良好的逻辑性、深刻性和流畅性,理性思维能力越强,对复杂抽象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也越强;非理性思维包括灵感、直觉等,可以挖掘人们庞大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经验,可以发挥强大的创造力;元认知思维是主体对自我思维的认识和调控能力,可以通过改善认知心理和认知结构来改善思维,形成整合思维的机制。多元的思维结构可以大大加强思维的整合性、有效性和灵活性,是科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

创新品质是实现创新的动力素质

创新品质方面的素质反映了科技主体在好奇心态度、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隐特质。在科技创新人才的个性品质中,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创新意识,兴趣和成就感引发创新动机,探索精神是创新的精神力量,坚强执著的意志是保持创新一贯性与专注性的重要基础;勇于变革的创新倾向和自信心是保持良好创新精神的重要内驱力。除此之外,还有独立自主开放包容的心态、人文关怀精神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等。这些个性品质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个体的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坚定不移的进行科技探索,最终实现突破。这些蕴含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个性品质是科技创新人才实现科技创新的人格动力因素,它体现了创新型科技人才以内在兴趣为基础的内部动机与以理想为驱动的外部动机相统一的人格特征。

在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模型中,创新智能是创新主体实现创新的基础素质,是创新实现的必要个人条件。创新思维能够激活和运用创新智能素质,是个体能够创新成功的核心素质。创新品质是创新活动持续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动力机制,对创新的速度、强度和效能提供保证。创新品质不仅是科技创新人才与非科技创新人才得以区别的标志,同时也是影响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潜能发挥的关键性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创新活动,但对主体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对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模型中各素质模块既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创新功能,又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并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作为一个完整系统中的要素相互协同发生作用。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人才的共同特征包括:结构合理的综合性创新智能;灵活流畅且系统深刻的创新思维风格;蕴含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个性品质。依据洋葱理论,可以从创新智能、创新思维、创新品质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模型。所以,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应与其素质模型的要求相适应,不能局限于对知识和技能等表面素质的评价,还应对创新思维、创新品质等隐性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猜你喜欢
特质动机素质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