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荣 赵孝木 莫兴虎 杨先富 袁晓娟 廖 飞
(黔东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凯里 556000)
2014年黔东南州猪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抗体集中检测与分析
汪忠荣 赵孝木 莫兴虎 杨先富 袁晓娟 廖 飞
(黔东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凯里 556000)
对全年集中采集的2053份猪血清用ELISA 法进行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抗体合格率分别为39.37%、48.53%和71.36%。不同饲养模式下,抗体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规模场、散养户、屠宰场;不同饲养规模下,养殖规模越大,抗体合格率越高;春季和秋季的免疫抗体水平均偏低,不能有效保护畜禽的健康,存在重大动物疫病暴发风险。
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省怀化市,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市,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州。近年来,黔东南州政府和州委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为了全面完成各类监测任务及客观评价我州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动物疫控中心在每年春、秋两防集中免疫工作完成后,30d内采集动物血清进行集中免疫抗体检测,及时掌握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动态,对免疫抗体合格率不达国家要求的进行补免,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1.1 样品采集
每个县(市、区)随机选择3个行政村10 户,采集与分离猪血清;养殖场从国家级、省级和州级养殖场内采集,每场采集15份;每个县(市、区)选择1个屠宰场采集5份。
1.2 检测试剂
猪瘟抗体ELISA 试剂盒(批号:14050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ELISA 试剂盒(批号:140506)、猪O型口蹄疫抗体ELISA试剂盒(批号:140501),所有检测试剂由武汉科前生物有限公司生产,贵州省动物疫控中心提供。
1.3 主要仪器
BIO酶标仪、生化培养箱。
1.4 检测项目
猪瘟抗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
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分别严格按照三种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
全年累计集中检测猪群血清2053份,猪瘟抗体合格率37.5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47.64%,猪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71.36%。其中检测规模养殖场猪血清738份,猪瘟抗体合格率53.5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57.72%,猪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77.51%;检测散养户猪血清1155份,猪瘟抗体合格率30.7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42.42%,猪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67.71%;检测屠宰场猪血清160份,猪瘟抗体合格率12.5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38.75%,O 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47.50%。除规模场猪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的要求外,其余抗体合格率均未达到要求。三种动物疫病检测结果见表1。
(1)从图1可看出,2014年黔东南州不同饲养方式下猪群三种主要疫病抗体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只有规模场的猪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符合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的要求。从疫苗种类上看,我州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主要使用的是活疫苗,而对猪O型口蹄疫主要使用的是合成肽苗,因此,猪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会明显高于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所有养殖场和散养户要注射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但是仍有少量养殖业主(户)出于各自原因拒绝免疫,所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抗体合格率都低于猪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从我州实际情况上看,虽然是农业大州,但主要居住是少数名族,居住于深山峻岭之间,山高路险,交通相对闭塞,对阻碍疫病传播有一个天然屏障,在加上人们对疫病认识不高,不光是农民甚至是一些养殖大户也不愿意接受疫苗免疫,从而造成免疫合格率低于农业部规定的70%的免疫抗体合格率。
表1 不同饲养方式猪群免疫抗体结果对比
表2 不同规模养殖场猪群免疫抗体结果
表3 春、秋季集中检测免疫抗体结果
(2)从图2可看出,在三种饲养方式下,三种动物疫病抗体合格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规模场抗体合格率最高,散养户次之,屠宰场最低,主要是由于全州大型规模养殖场都根据自己饲养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免疫程序,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都会比较及时地进行接种;散养户主要依靠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由动物防疫员给予接种,此外,散养户进出栏比较随意,免疫接种没有规律,因此抗体合格率总体水平会低于规模场;屠宰场生猪主要来自本地或外地养殖场以及部分散养户,所以抗体合格率在三种饲养方式中最低。
(3)从表2 中看出,三种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在不同养殖规模条件下,规模越高免疫抗体合格率越高。具体从养殖规模看,猪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三种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0%;猪存栏100~200头以下的规模养殖场抗体合格率最低,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
(4)从春、秋集中监测数据显示(表3),免疫抗体水平偏低,不能有效保护畜禽的健康,存在重大动物疫病暴发风险。其原因可能有:
①各类疫苗免疫的密度不高,实际免疫数据未达到100%,免疫存在缺免等现象,有盲区和死角。二是动物免疫的效果不佳。一是疫苗质量。在保障疫苗质量方面,我州县级以下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乡镇级冷链设施设备挪作他用甚者有搬离农业服务中心,没有发挥其实际功用,村级基本没有配备冷链设施,动物疫苗基本依赖天气保存,特别是运输、储藏两个环节对疫苗效价的影响比较大。②免疫技术。由于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加之防疫装备差,尤其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过低,有的责任心不强、技术落后,对免疫方法、免疫剂量、免疫部位掌握不准,把握不好,影响了免疫的质量。三是没有制定合理的补免制度。没有认真开展补免工作,特别是对新增及秋防不能免疫的畜禽不能及时进行补免,常年免疫工作落实不到位。这就要求全州要进一步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和效果评估,对新增补栏畜禽、到期适合免疫畜禽、漏免畜禽和抗体水平不达标畜禽进行一次集中补免,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构筑有效的防疫安全屏障。
汪忠荣(1978-),女,兽医师,硕士,黔东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从事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