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霞 郭香荣 吴林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技术是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的基础上,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图像重建数学的进展与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RI无电离辐射,可以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极佳,便于显示体内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和生化代谢分析[1-3]。但是MRI常规扫描时间长,且磁体间屏蔽,磁体孔径有限,噪声大,部分患者进入磁体内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烦躁、胸闷、口干、头痛、头昏、心跳加快、手足出汗等焦虑症状,甚至出现幽闭、恐惧症状[4]。而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多数都会伴有一定的沮丧、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这就给临床上获得满意的MRI图像造成一定的难度。本文初步探讨了音乐疗法在减轻患者磁共振检查前后生理、心理变化,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方面的应用。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的冠心病患者共194例,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54岁,病史2~18年,均无心脏支架植入及瓣膜置换,意识清楚,能很好地配合MRI检查要求。随机分为三组,实验一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平均年龄52岁,实验二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对照组68例,男4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岁。
1.2 护理方法 实验一组采用音乐疗法A方案护理,实验二组采用音乐疗法B方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 3.0T MRI是高磁场,所以禁止一切金属物品进入磁体间。询问患者过敏史,手术史,是否体内留有金属材料,如有应确定材料性质是否适合做磁共振,以及是否有幽闭恐惧症。冠心病患者对磁体间环境陌生,对自身疾病严重程度担心,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而磁共振封闭的检查室,有限的孔径,特殊的噪声及较长时间的检查会加重以上负面情绪,对屏气及图像质量产生影响[5]。所以允许带一家属进去,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病况。家属和患者需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必要时换病号服,并佩戴耳机,防止听力损伤。嘱咐患者扫描时身体保持不动,皮肤不要直接接触磁体壁及导线,以防止灼伤,并且双手不要交叉一起及与身体其他部分皮肤直接接触,以减少外周神经刺激症状的出现[6]。心脏磁共振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呼气末屏气,以保证膈肌位置相对恒定,保证每次屏气时心脏位置的一致性。扫描前检查并记录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脉搏,并让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价焦虑、抑郁水平;检查完毕重复上述检查记录工作。
1.2.2 音乐疗法护理 记录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后,实验一组检查前给予半小时舒缓的轻音乐(A方案),由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实验二组检查前半小时与检查过程中均给予舒缓的轻音乐(B方案),对照组不给予音乐疗法。目前临床中多采用50~60 dB的柔和、舒缓的轻音乐,每分钟60~80拍的旋律对患者进行干预[7]。需要指出的是,播放的音乐节拍略等于人体心跳的速率,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合适,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节奏太慢则可能令人产生悬疑感。检查完同样对患者进行基本生命体征、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检查记录。
1.3 检查方法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3.0T超导MRI(PHILIP Achieva)扫描仪,使用专门的心脏专用相控阵线圈。患者仰卧位平躺,常规胸前贴磁共振兼容心电电极片,连接心电门控,调整心电信号至R波清晰可见,心前区覆盖相控阵线圈,扫描中心定位。如果常规电极位置无法获得准确的R波触发,而患者无明确心律失常病史,则需调整电极位置,直至获得真实准确的心电信号。采用美国双筒高压注射器团注,静脉留置针用22G安装高压注射器,A筒抽对比剂,B筒抽生理盐水,排尽高压注射器针筒及连接管中的空气并连接留置针,调好注射压力和剂量,先注射5 mL生理盐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嘱咐患者尽量放松配合检查,关闭磁体间门进行常规扫描,扫描的同时高压注射器只能控制在以0.5 mL/s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在心肌灌注中,通常采用快速静脉“团注法”注射对比剂,经静脉注射后,可动态观察对比剂依次通过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最后到达心肌。对比剂为顺磁性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剂量为15 mL,心肌灌注时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 mL/s,注射剂量7.5 mL,在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开始扫描心肌灌注序列。Gd-DTPA为水溶性细胞外对比剂,经静脉注射后可快速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细胞间质,并很快经肾脏排泄,因此评估心肌灌注时应予注药后1 min内完成扫描。完成心肌灌注扫描6~7 min后实施对比剂延迟扫描,注射速率为1 mL/s,注射剂量为7.5 mL。虽然Gd-DTPA毒性低,但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时,仍可能引起肾系统性纤维化,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行增强磁共振检查时应充分评估其安全性[8]。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该慎用,确有应用必要时,应在检查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情况。
1.4 评价指标
1.4.1 生命体征 对患者行MRI检查前、检查后分别记录其基本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脉搏,并观察记录其在检查过程中是否有不适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冷汗、胸闷气短、头晕心悸。
1.4.2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其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忧虑、焦虑、敌对、恐怖等症候群。每项采用五级评分,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重度,5分:超严重[9]。
1.4.3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 评价磁共振检查前、后焦虑、抑郁水平,HAD量表共包含两个项目,A代表焦虑项目,D代表抑郁项目,可分别评价出焦虑和抑郁状况。每个项目分4级评分,两个项目分别叠加即得出总分。0~7分代表正常,8~10分表示轻度抑郁/焦虑,11~14分表示中度抑郁/焦虑,15~21分表示重度抑郁/焦虑[1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MRI检查前后基本生命体征比较 (1)对照组各项生命体征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各项生命体征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音乐疗法护理患者比常规护理患者MRI检查前后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幅度小。见表1。
2.2 三组患者MRI检查前后SCL-90评分比较 (1)对照组SCL-90评分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一组、实验二组SCL-90评分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音乐疗法护理患者比常规护理患者MRI检查前后基本症候群变化幅度小。见表2。
表1 三组MRI检查前后生命体征比较(s)
表1 三组MRI检查前后生命体征比较(s)
*与检查前比较,P<0.05
组别 心率(次/min)平均血压(mm Hg)呼吸(次/min)体温(℃)脉搏(次/min)实验一组(n=64)检查前 80±2 103±3 16±2 36±0.5 81±2检查后 83±4 105±6 17±3 37±0.3 83±3实验二组(n=62)检查前 81±7 100±4 17±2 37±0.4 80±4检查后 79±4 102±7 18±1 36±0.2 82±5对照组(n=68)检查前 80±3 103±5 16±2 36±0.3 80±3检查后 89±5* 110±7* 21±4* 39±0.5* 88±6*
表2 三组MRI检查前后SCL-90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三组MRI检查前后SCL-90表评分比较(s)分
*与检查前比较,P<0.05
组别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实验一组(n=64)检查前 23±2 19±3 18±2 27±3 20±3 12±3 14±3 12±4 20±3检查后 24±3 20±2 19±3 28±2 21±5 13±2 15±4 13±3 21±4实验二组(n=62)检查前 21±3 18±2 17±3 26±4 19±4 13±4 13±2 13±1 21±2检查后 22±4 20±1 18±4 27±3 22±5 14±5 15±3 15±4 23±5对照组(n=68)检查前 21±4 19±3 19±2 28±4 20±4 12±4 13±3 14±3 22±4检查后 28±2* 27±4* 25±5* 35±6* 27±2* 19±3* 20±4* 20±4* 29±3*
2.3 三组患者MRI检查前后HAD评分比较 (1)对照组HAD量表评分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一组、实验二组HAD量表评分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音乐疗法护理患者比常规护理患者MRI检查前后基本情绪变化幅度小。见表3。三组患者MRI检查后HA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6,P=0.0000)。然后对其进行两两比较:(1)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3153,P>0.05);(2)实验一、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9.5504、11.8657,P<0.05)。由此可见音乐疗法A方案或B方案对于磁共振检查后情绪变化无明显差别。
冠心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男性好发,据统计,世界每年因冠心病及其诱发疾病引起死亡的人数高达16.7万人[11]。以往冠心病常用的检查技术有心脏彩超、心电图、冠脉CT等,随着磁共振在临床应用的拓展,MRI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MRI可以在无造影剂的条件下观察心脏大血管,并可以在无创条件下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活性,这一点优于其他任何检查。但是磁共振有着其检查的禁忌证,且其噪音大、孔径有限,容易使人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对冠心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常规的护理无法避免这种负面情绪而会引起患者心理、生理的变化,以致影响检查效果及图像质量。于是,本实验引入了音乐疗法护理,讨论其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优越性。
表3 三组MRI检查前后HAD量表评分比较(s)
表3 三组MRI检查前后HAD量表评分比较(s)
实验分组 MRI检查前 MRI检查后 t值 P值实验一组(n=64)5.41±1.08 6.00±0.85 1.6295 >0.05实验二组(n=62)4.50±1.04 4.75±0.96 0.7609 >0.05对照组(n=68)4.83±1.26 8.16±0.93 7.1528 <0.05
音乐疗法是以心理治疗的方法理论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心身健康[12]。音乐疗法历史渊源流长,《黄帝内经》、《乐记》中就有记录。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医学的发展及音乐基本知识的研究,音乐治疗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音乐疗法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13-14]。很多研究证明音乐疗法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15]。而冠状动脉MRI检查图像质量随着心率的增快而下降,容易产生运动伪影,影响检查效果。杨则成等[16]经研究证明,良好的音乐刺激可经听觉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产生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引导作用,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从而调节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当音乐产生的振动频率与人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刺激大脑减少应激相关激素的分泌,通过人体内分泌减少负面情感,而趋于平静。可以说音乐疗法可以从心理、生理两个方面同时调节人体趋于稳态。另有报道,音乐作为一种有规律的优美的旋律可以起到屏蔽噪声的作用,减少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影响[17]。这就说明了音乐疗法护理用于磁共振检查的优越性,这和本次试验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证明了音乐疗法护理患者比常规护理患者MRI检查前后生理、心理变化幅度小,且音乐疗法A方案与B方案无明显差异,显示了音乐疗法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磁共振检查有明显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且音乐疗法护理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这充分证明了音乐疗法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检查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尹所,薛鹏,杨继周,等.3.0Tesla场强下全身类PET与常规MRI技术对转移瘤显示能力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93-95.
[2]杨阳,韩晓霞,赵纪岚.MRS在脑肿瘤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152-153.
[3]苏国华,肖志季,王涛,等.磁共振DWI和1H-MRS在团块状脑梗死及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89-90.
[4]何樟兰.38例磁共振检查中引起幽闭恐惧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3):719.
[5]毕冬梅,康群凤,张雪梅,等.磁共振成像检查5668例的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97-1898.
[6]初英萍,郑东晓.磁共振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2,5(9):397.
[7]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The joanna briggs instiute best practice informaion sheet: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in hospitals [J].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2011,13(5):99-102.
[8]杨姝媛.护理干预在肝脏MRI增强检查中的重要性[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40-41.
[9]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1.
[10]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223-226.
[11]Ruth McCaffrey.Effective anxiety treament prior to diagnostic cardiac catheerization[J].Holist Nurs Pract,205,13(2):70-73.
[12]张鸿懿.音乐疗法[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1999,1(1):51-53.
[13]万永慧,毛宗福,邱艳茹,等.音乐疗法对癌症病人焦虑、抑郁及疼痛的影像[J].护理研究,2009,23(5A):1172-1175.
[14]张茹,莫湘琼,陈美仁,等.音乐疗法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57-58.
[15]刘晓菊.音乐疗法对心胸外科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68-169.
[16]杨则成,韦晓晖,张之安,等.音乐调制TENS治疗心绞痛的初步研究[J].现代康复,2000,4(1):104.
[17]范瑛.围术期音乐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5,18(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