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稻香

2014-06-06 15:22艾星良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洋县稻香陕南

艾星良

一首《黄土高坡》的歌曲,让我这个云南人误以为黄土高原上是种植不出名贵水稻的,但最近的首次陕南之行,却使我大开眼界了!

一个阳光暖暖微风拂拂的午后,我随采风团乘车参观华阳田园风光,当车子穿过一道道恰似我家乡满是绿色的灌木林的低山时,一片铺满金黄颜色的稻田赫然映入我的眼帘,我,瞬间震惊了,真没想到,心目中黄土成片、黄沙飞扬、萧萧瑟瑟的西北也有像我家乡一样金黄的稻田!同车有老师不禁发出了“江南美景现陕南,物丰水秀解眼馋”的声音!

车子缓缓停下,当车门“哐”的打开,我就迫不及待跟随老师们走到公路边领略这人间美景,还未站稳之时,一阵阵撩人的稻谷清香便渗透在清新的空气之中,“呼呼呼”地窜入我的鼻孔,进入我的肺腑,温润我的腹腔,滋养着我的全身。此时,我突然想到,稻谷用浓浓的香气迎接我们,就像洋县人民用热情欢迎了我们一样!

仿佛天成的金黄稻田,一层一层地顺着斜坡而下,延伸到其他农作物的边沿,宛如一张闪着金光的大毯子,镶嵌在大地之间。稻田田,一男一女唱着庆祝丰收的山歌,男的牵着一头温驯的水牛在田埂上,女的挎着竹箩拾捡杂草,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幅陕南丰收图。我赶紧掏出相机取好图景,“咔咔咔”连照五张,这才踏实了。我追着稻香,觅着稻谷,小心翼翼地下到田埂上,才使它的精彩尽收眼底:一穗一穗的稻谷紧挨着,密密实实,好像大块头的人踩在上面也不会落下去;穗杆上的颗粒金黄饱满,像一串一串的珍珠,它低着头,说明它熟透了,主人可以择日收割了;一蓬一蓬的稻谷逐渐铺开,形成了一丘一丘的稻田,最后一丘一丘的稻田合成了很大很大的一片。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偷偷地捋了一穗,颗粒挤满了手掌心,一数竟有五十六粒,足见丰收的程度了。但我后悔了,因为我想起唐朝诗人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不过,这种念头转瞬即逝。我将一粒谷子捏在拇指与食指之间,剥开它的壳,这壳像一件黄色的外衣,一条条的纹路清晰可见,摸一摸,一棱一棱的,两头微微翘起,像微型版的独木舟。米粒两头尖,中间鼓,饱满白胖,像刚满月的婴儿,煞是可爱。我把它放在上下牙之间细嚼,慢慢地,浆汁溢满口腔,清香清香的,极像我家乡的新米,舒服极了。

我在田埂上徘徊,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黄土地上能够种植出如此的优质水稻,如米中“三珍”黑、香、寸和闻名全国的黑、白、红、绿、紫五彩米,而且历史悠久,那么个中缘由是什么呢?为了探个究竟,我主动与洋县的一位老师聊了起来,还翻看了洋县朋友们为我们准备的资料。原来:洋县有一个好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7.11—108.33、北纬33.43之间,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14度,降水量800—1000毫米,气候温和湿润。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就连玉皇大帝不让洋县生产优质稻米都恐怕不行吧!

这时,微风再起,我顺势一看,只见金黄的稻浪随微风起伏,由近及远,场面煞是壮观。我一边赏景一边观察,突然发现了一些极有意义的状况:是稻香,吸引采风团的老师们散游于稻间,照相的照相,谈笑的谈笑,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没有疲惫,有的还径直走到最远的稻田边,尽情看够这片稻田的金黄和享尽这片稻田的香气;是稻香,吸引一群鸟儿在低空飞翔,有的擦着稻穗的尖尖飞过,自由自在俯冲啄食,一点也不把人类放在它们眼里,或许它们都知道了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了吧?是稻香,与周边的一切绿色元素一齐,把天空洗涤得湛蓝湛蓝的,使我们的眼睛爽爽朗朗,一眼就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全然没有天空患了“白内障”疾病的感觉;是稻香,把我的大西北种不出好稻米的固执观念彻底粉碎了,让我对洋县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接纳了这个有稻香的地方!

闻着稻香,看着景色,悟着人生!突然,我想起了遥远的家乡!想起了像洋县华阳风景区一样美丽的家乡南方景色!想起了像这片稻田的勤劳主人一样的年迈父母!

责任编辑:黄艳秋endprint

猜你喜欢
洋县稻香陕南
大美洋县
风吹七拱稻香禾花鲤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稻香,稻香
党建地图·陕南
当代情境中的乡村牧歌——评花鼓戏《虾戏稻香》
虾戏稻香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创和谐美家园 汉中市洋县洋州镇中心小学举行千人韵律操比赛
陕南地区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出路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