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质之名,享清纯之音

2014-06-05 03:28
数字家庭 2014年4期
关键词:动圈耳塞音质

打破传统的声音

铁三角 ATH-IM04

说到铁三角,一直以来我们都感觉这是一个经常被误读的品牌,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铁三角的产品一般都是外观出色,卖相十足,所以很多人会觉得铁三角只是样子货忽略了它在音质上的表现。第二是“铁三角没低频,只适合听人声,尤其是女声”这样的遗毒流传甚广。所以,拿到这款ATH-IM04之后,我相当好奇,这是不是又只是一款女声神器呢?

小巧高配置

IM04是目前铁三角入耳式产品中的顶级型号,采用了四单元动铁设计,这也是目前高端动铁耳塞比较主流的结构。体积上IM04算是相对比较小巧的,比同样为四单元设计的SE846和威士顿W4R都要小巧,表现出高超的设计和工程制造能力。尽管小体积的耳塞不像体积更大的耳机那样有这么多展示材质和做工的空间,尽管这款顶级耳塞不是用铁三角擅长的木质来打造,但IM04的做工还是非常出色的。一直以来很多人对铁三角的印象就停留在人声上,尤其是女声,似乎铁三角的产品只适合用来听女声。但IM04在保持了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声音风格却全面了许多。可以说,这才是让我们真正惊喜的。

更全面音质

IM04的声音非常是柔顺和松弛的,相对于动圈式耳塞,动铁单元的特点是声音的轮廓鲜明,但容易显得生硬,如果调校不好,单元数越多就越容易凸显出这样的问题。IM04的声音却异常地自然流畅,各频段之间的衔接非常也非常出众。在本次的几款耳塞中,若论温润如玉的听感,IM04绝对无出其右,不生猛、不刺激,却让耳朵感觉很舒服,乐感十足。低频表现上,IM04也让我们满意。一般而言,铁三角不是一个以强劲低频而著名的品牌,而IM04让我们感觉它的低频表现前进了一大步,至少按照很多人的标准是这样。它的低频又醇厚又很清晰,这是非常难得的。有时候,过于厚重的低频容易掩盖部分高频的细节,但IM04绝对不是那种肥大但掩盖中高频的模糊,当然也不会偏薄而导致中高频的尖利。这种低频的韵味往上延伸到中频,使得人声也是醇厚而充满感情的,女声也一样“毒”。IM04的高频表现也值得一提,由于它温润而偏暖的声底,它不太会放大流行音乐中容易出现的那些尖利和毛刺。或许有些人会因此认为它抹去了一些棱角,但不可否认的是,流行音乐因此会变得更加耐听。动铁的高频往往会被挑剔的用户认为有些生硬,轮廓感太明显,就像锐化过的照片,但IM04的高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最后,IM04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也非常出众。只要佩戴良好,不但舒适性很高,而且隔音效果也非常出众。

我们可以断定,IM04是一款更全能型的耳塞。相比之下,森海的IE800和AKG3003个性要更为鲜明,所以相比起来也更为偏科,而IM04是更为“杂食”的。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现在衡量顶级耳塞的要求来看,它的价格并不算太高昂,而且行货的价格也是相当公道的。所以从产品的接受度来说,IM04应该是更高的一款产品。

澎湃的音乐动力

JVC HA-FXZ200

对于JVC这个品牌,可能很多年轻一点的消费者会停留在投影机或摄像机上,其实JVC也是一家老牌的日本音响厂商,旗下有着丰富的影音产品,包括组合音响、Sound Bar系统、iPod底座音箱以及各种耳塞、耳机等。眼前这款获得了VGP 2013的技术类奖项的动圈三单元高清入耳式耳机HA-FXZ200,在本次的体验中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JVC的设计力

我们完全不用怀疑日本厂商在设计上面所下的功夫,HA-FXZ200的设计感受,从包装开始,你就能慢慢体会。HA-FXZ200保持了日系产品一贯的简洁风格,四方的透明包装,除了极具质感外,也能让消费者清楚地看到耳机,没有过多浮夸的装饰。HA-FXZ200提供了一些常用的配件,包括两对不同尺寸的耳塞套、一个夹线器、一个绕线器,还有一个实用的皮质便携包。外观上,得益于其半透明的设计风格,让耳机复杂的内部零件若隐若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感,硬件与工业设计完美地结合。HA-FXZ200的耳塞后方那个比较吸引人眼球的圆形部分是耳塞负责低频的单元,在外壳的部分则印有JVC的LOGO和左右声道识别图案。另外,HA-FXZ200的发声孔径并不大,由一个类似棉质的材料作为滤网材质,滤嘴有倾角设计,避免耳塞相对较大的体积造成佩戴的不适。HA-FXZ200采用了3.5mm直插头,内部线材则采用的是镀银OFC铜线,值得一提的是HA-FXZ200的导线非常柔软,便于收纳和整理。而在技术层面上,JVC也采用了大量全新的技术保证产品有着优秀的声学性能。作为“LIVE BEAT SYSTEM”系列的旗舰机入耳式耳机,HA-FXZ200带来了能重现真正深厚低音及高分辨率中高音的能力。搭载的“Stream Woofer”导管式超低音采用Kelton方式设计,配备碳纤振膜及导管能重现丰富和真正深厚低音效果。特别调校的“Twin System Unit”能够提高响应速度,配合纳米碳管涂层振膜及碳纤振膜,重现真实的高中音频声音。另外,采用高刚性“Brass unit base”底座,以减少不必要的振动,提供了强大清晰深沉的低音。endprint

澎湃有力的音乐

在很多厂商都将技术重心转向动铁,或者多单元动铁上的时候,JVC却推出了一款三单元的动圈耳机,这或多或少也体现出JVC在音频设计上的独特理念和实力。而在我们实际的体验过程中,HA-FXZ200也带给我们了不少惊喜。试听HA-FXZ200的第一印象便是声音的低频非常出色,除了动圈结构本身在低频的表现上有一定优势外,采用了独立的低音单元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如果由一个单元来同时表现和低音域和高音域的话,中高音的部分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削弱,而由两个单元分别担当,问题就解决了。HA-FXZ200有着充沛有力的低音,同时中高音的表现也清晰自然,可以说不同频率很和谐的融合到了一起。在一般人的认识中,或许觉得动铁耳机的在高音域表现是优于动圈耳机的,不过这在HA-FXZ200或许有些不成立。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体验后,我们发现其实在中高音域的表现外,HA-FXZ200有完全不亚于动铁耳机的实力,特别是我们试听了《FINAL FANTASY ORCHESTRAL ALBUM》这张高清无损音乐(24bit FLAC),这张以交响乐组成的音乐集中,有非常多的音乐元素,乐器独奏、人声、合唱,几乎涵盖了各种音素,HA-FXZ200的表现都非常均衡,甚至在有些区段的表现过程中让我们以为聆听的一款动铁耳机的错觉。

无论从音质角度还是外型设计来说,HA-FXZ200都是耳机市场上一款不可多得的产品,特别是在不少厂商都开始向动铁技术进军的时候,JVC仍然在动圈领域对技术创新的坚持并且带来优秀的产品,或许动圈好,还是动铁好这样的话题还会一直持续下去。总体来说,对于喜欢摇滚、流行以及大动态大编曲音乐的用户来说这款耳机是很值得推荐的,另外,对于声场要求较高的交响乐系列HA-FXZ200也能Hold住。

高清音乐先行者

索尼 XBA-H3

Hi-Res Audio可以说是索尼一个极大的“野心”,也可以说是希望重新找回“Walkman”时代辉煌的契机。从第一个印着Hi-Res Audio标志的D100开始,索尼就在不断的完善Hi-Res Audio的移动音频解决方案。而在众多Hi-Res Audio产品中,索尼的XBA-H3是款非常有代表性的产品,它的出现仿佛让我们找到了当年MDR-E888的感动。

混合革新

索尼全新圈铁混合耳塞的XBA-H系列,结合了动圈驱动单元及动铁驱动单元的优点,是索尼入耳式耳塞中有着技术突破性的产品。其中的旗舰型号XBA-H3结合动圈驱动单元和动铁驱动单元的全新组合,为用户带来了非常清晰的音质、微细的音调差别和完美的重低音效果。在XBA-H3的设计部分,采用了索尼自主研发混合式三位驱动单元,包括1个搭载液晶高分子振膜的16mm 动态驱动单元、1个全频动铁单元和1个高频动铁单元,这样不仅能呈现高分辨率的中高频率,还能呈现丰富的中低音域,带来完整频率范围的音乐享受。因此,你可以想象得到XBA-H3的声音一定是具有真实、自然的特点,同时还能保证丰富细节。XBA-H3还搭载了液晶高分子振膜的16mm 动态驱动单元、新型声音导孔设计(声音直接从振膜上方的导孔导出,减少共振)、坚固和轻盈的铝制振膜,这些都是完美还原音质的重要保障。细节方面的设计XBA-H3也非常出色,采用了可换线设计,并额外配备一根带有遥控及麦克风的替换线,可方便连接智能手机,实现免提通话功能。独特的耳挂采用了树脂记忆材质,稳固佩戴的同时,我们也可轻松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形状的耳朵,获得更好的佩戴效果,而线材部分表面有着的细小的沟壑,能够减少缠绕的摩擦,使导线不容易纠结在一起。

高清享受

因为单元结构相对复杂,所以XBA-H3并不能称得上是一款小巧的耳塞,体积和重量都不轻,好在其独特的挂耳式设计分担了一部分重量,并且保证了耳塞佩戴的稳固和舒适度,就这一点来说还是非常赞的。虽然是一款定位高端的耳塞,但是XBA-H3并没有各位想象中那么难退,相反,这一款异常好推动的耳塞。哪怕使用iPhone 5c这样公认推力很低的播放设备来播放,一般音量调到系统的60%左右,就可以获得正常的声音了。XBA-H3在iPhone上就能获得较好的音质表现,或许这对于苹果用户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当然了,既然XBA-H3是主打HiRes Audio的,自然要体验一下它的最强实力,所以也在D100上播放了高品质的FLAC文件来测试XBA-H3表现。总体的感受是:得意于多单元、混合单元的设计,耳机的低音的下沉非常深,一点也不发闷;高音的部分也可以轻松上去,整个的音域非常宽广,耳机的平衡感可谓非常出色。特别是体验一些低频比较充沛的音乐,如电影原声或者交响乐等,低频的下沉、乐曲间的合奏以及各种乐器的展现,每种音色都恰如其分,层次清晰。传统的流行音乐的表现力就更不用说了,低频党能找到完全不发闷同时有深度的低音,中高音的人声域也很强大,清晰的展现了声音的质感。

当技术遇见价格

AKG K3003

现在主流的耳塞价格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AKG K3003就是“罪魁祸首”,这是第一款价格破万的非定制耳机,除了极少数专业用户和高烧友,一般用户或许是不会考虑的。AKG K3003的出现,带来了首创的“圈铁混合”概念,从声学结构上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全新设计endprint

将动圈单元和动铁单元浓缩在一个腔体内,动圈单元负责低频,两个动铁单元负责中高频,各司其责而且各取所长,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加上奥地利原产、全金属外壳等一系列诱人的特性,受到众人的追捧也是不难想象的。K3003的外观是非常有档次感的,整个耳塞的腔体是在一整块不锈钢上开凿切割,没有任何的拼接,拉丝的金属表面也有相当强烈的质感。现在大多数高端耳塞产品纷纷采用高光漆的时候,这种纯金属质感的产品反而显得与众不同。当然,动圈单元和动铁单元的发声原理相差很大,如何将这两个性子不同的人和谐相处,还真是考验设计者的功力。好在AKG也是老牌劲旅,AKG最终呈现出来的音质,仍然保有AKG一贯的清丽。尽管如今的AKG已并入了哈曼集团,纯正的奥地利风格也被注入了美式的热情,但K3003仍然是典型的奥地利声音。这是一种怎样的味道?清澈而透明、整体呈现出一种清丽的调调。大概就是莫扎特和约翰施特劳斯那样的调调,如碧空如洗一般,明亮而不耀眼。和德国的厚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毕竟想到德国人就想到贝多芬,那种紧缩愁眉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完美音质

尽管加入了动圈单元用来演绎低频,但K3003仍然不以低频见长,不过松软的低频确实有了动圈耳塞的韵味。中高频方面,K3003的声音线条感突出,所以喜欢清晰的声音会喜欢上它的这种风格。尽管已并入哈曼集团,但作为AKG的旗舰产品,K3003却没有太多热情直白的美式风格,总体来说声音风格较为含蓄,所以对于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摇滚、R&B或者饶舌之类的风格,K3003其实并不太擅长,对于独奏、器乐甚至90后喜欢的ACG,就是K3003擅长的地方。K3003对前端的要求很高,即便是它并不属于阻抗高而灵敏度低的设计,即便手机推也有足够的音量,但要想真正发挥它的潜力却不那么容易,所以在不同的器材上,对它的评价也会有偏差。另外,作为顶级产品,K3003给用户提供了一些DIY的可能性。它随机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滤网,通过更换不同的滤网,可以对声音的风格有一些细微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但无论采用哪种滤网,K3003的声底还是大致类似的,是一贯的清澈透明。想通过一个滤网就让AKG变成舒尔热情洋溢的风格,是不太现实的。三种不同滤网给玩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也是大有裨益的。

评论K3003最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值不值”,但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另一方面,“价格这么贵,敢说不好听么”这种观点,想必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选择K3003其实相当需要勇气:或许你是真喜欢它的声音风格,而在别人眼里,你则是一个只会看价格的土豪而已。

美学与声学的平衡

B&O H3

Bang&Olufsen是现今丹麦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更是丹麦质量的标志。早在1925年,两名年轻的丹麦工程师Peer Bang与Svend Olufsen以他们姓氏创立了B&O品牌,这家公司一直以来以生产优质卓越的音频、视频、多媒体系列产品而誉满全球,因此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

精致设计与做工

从包装上印有的“Made for iPod/iPhone/iPad”来看,H3很明显是为苹果设备量身定做的。对一款入耳式耳机来讲,B&O H3的外包装相当厚实,包装里含有耳机、收纳盒、飞行适配器、型号各异的耳塞与超详细的说明书。比较有爱的是收纳盒,轻便小巧,耳机线的缠绕与耳塞的镶嵌收纳十分合理,磁性边角合盖后,让人有一种耳机从此有了归宿的感觉。耳机线长1.2m,整体重量13g。耳塞部分与插后部分采用了轻质铝材,虽然金属质感有些不足,但却十分耐磨。耳机佩戴时给人十分舒适的感觉,基本感觉不到耳机插在耳内的存在感,适中的线长也正适合将播放设备放于口袋中。在半开式铝质机身上有26个通风孔,这样的设计放弃了佩戴中无声状态的隔音效果,但是却能在音频播放中强调通透的声音和开放的声唱。耳机线左侧的线控带有麦克风,能调整声音大小和接听电话,其4极3.5mm音频插口为CTIA国际标准,对应iOS设备和绝大多数的Andriod设备。

柔和之美的高中低音

B&O H3的驱动单元为10.8mm,频率范围在20-16000Hz,灵敏度为100dB,阻抗则为18Ω。以数据来说,B&O H3多少有以智能手机为主要播放设备而设计的感觉,低阻抗、高灵敏度相对容易推,以iPhone 5C为例大约需要65%左右的音量就能很好的驱动。此外,B&O H3半开式设计避免了很多入耳式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的闷、堵、沉,以及无法释放过多余生而造成的声音失真等现象。B&O H3在高音方面的表现相当优秀,也比较直接,尤其在女声表现中,声音舒服柔软,不刺耳并显得自然。中音方面声音浑厚,人声的定位清晰,无论男女声都能表现得自然耐听,中规中矩的表现也适合听流行乐。低音方面的量感足够,响应速度和弹性都非常不错,但是下潜一般,整体显得豪放劲儿十足却缺少了关键的力度感。三频相互之间的均衡性不俗,在层次感上的体验却因人而异,或者说有时候会因曲而异。整体的声场不算大,但空间感恰到好处,这也是B&O H3自身独有的特别之处。作为一款为iPhone设计的耳机,声音密度分配均匀,听感优秀,基于它半开式的设计,产品在试听过程中的人声十分干净,乐器定位也非常准确。我们选择了Tiara的翻唱专辑中的歌曲《再次爱上你》,音乐开始时的钢琴声亮而通透,一下就能抓住人心。当人声出现后,主唱的声音高于琴声,高中音的层次瞬间分明。第一段副歌结束后加入的架子鼓的鼓声与镲片的节奏乐,又将耳机在低音方面的量感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三频在这整首歌的演绎中各司其职,低音力度感虽弱却总能鼓动人心,着实因其丰富的量感而帮了不少忙。一直在中高音区域徘徊的人声和琴声相互辉映,人声定位居中略靠后,钢琴常伴其右的清晰定位实在让人感叹。endprint

B&O系列产品在古典乐的表现更加吸引人,但B&O H3却一反常态,虽然金属乐器的表现偏软,刺激感不够,但在吹奏乐器的表现中又有着舒服、干净等诸多优点,整体演出效果以柔和为主。这样的感觉毫无疑问提高了耳机的杂食能力,在表现主流的流行音乐时还能兼顾其他风格。产品的设计之美、质感之美、以及用户使用体验等,都能给予广大苹果用户群、以及B&O粉丝群以最佳的“诱惑”。

价格流、技术流、定制流

浅析高端入耳耳塞市场

不得不承认近几年的耳机行业呈现出了不错的增长趋势,随着对随身音乐有着热爱的发烧友越来越多,更多高端耳塞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并随着销量的一路高走,很多厂商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高档耳塞的研发上,那么,现在的高端耳塞市场的现状是如何的呢?

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几年前,我们形容国内耳塞市场是畸形的哑铃型,如今耳塞市场已经趋向于金字塔型,中低端产品越来越丰富,品质也越来越高。如果谈到高端耳塞市场,相信大家只有一个感触,那就是“贵”,每家厂商都有自己的旗舰产品,比噱头、比风头,比规格,比设计,反正就那一个贵字。当然,耳塞价格水涨船高也有一定理由的,高端耳塞的素质、技术都在大踏步的前进着。上一代旗舰的耳塞素质放在现在也就是个中等偏上水平,基本都是高阻抗,新一代旗舰素质大幅度爬升,可以形象地说是发烧耳塞从以前的“标清”时代进入到了现在的“高清”时代。技术上,之前高端耳塞的核心技术还仅限于动圈与动铁两种单元,从去年开始动圈与动铁的结合、多单元设计都成为新发展趋势,耳塞发展进入了新的技术层次。但技术升级后,声音是否真的对得起价格,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目前的发烧友圈子里,还是有以价论声的习惯,并且在耳机高速发展的当下还日益盛行,或许这就从某方面促成了旗舰耳机的价格越来越贵。当然,声音本就很主观,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其价值的权衡也自然是拥有差别的,值与不值大家心里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权衡标准。

动圈、动铁、圈铁,谁更优

关于动圈和动铁的孰优孰劣,历来争论颇多,可以说是一个很老套的话题了。冷静下来再回头看来,动铁和动圈是之间是谁也不能取代谁的关系,它们有着各自的优势,但也同样有着各自的缺点。一般来说,动铁的优势在于中高频部分,在声音的密度、响应速度和精确度上都比传统的动圈有优势,这是由动铁的发声原理所造就的优点,但同样的也造成了频响范围较窄,低频泛音不足这类缺点。动圈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克服了响应速度(瞬态)和精度上略差,以及频响曲线不稳定的缺点,特别是在低频方面动圈的泛音和下潜深度有着明显优势,能营造出非常出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只是动圈在中高频部分的声音比起动铁来依旧有所不足。正因为动铁和动圈单元的优缺点都很明显,而且很互补,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圈铁结合的耳塞,这种圈铁混合设计既保证动圈的乐感,也保证了动铁的解析,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不错的设计。但这种混合设计并非就完美,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频段之间的重复与叠加带来的分频问题,不同单元重叠发声会带来声场的定位和结相混乱问题,以及动圈单元与动铁单元的老化不一致等问题。我们并不能够说哪种耳塞更好,毕竟都拥有自己的特征和优势,也都拥有各自的不足,最后如何选择还是看个人的喜好。那么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耳塞最后还是建议大家能够自己实际体验一下,用耳朵收货,才是硬道理。

多单元是否一定好

如果谈到ARM处理器流行发展趋势,相信大家第一个印象就是“拼核”,现在这种风潮也刮到了耳塞领域。从2011年开始,动铁单元数量堆砌成为了高端耳塞的一个发展趋势。从早期的单单元动铁耳塞,到今天的8单元、10单元动铁,每一次动铁单元数量的增加迁就着发烧友的心,单元数量的增加就一定能提升听感吗?从技术上来看,小腔体内放置多个发声单元的确很唬人,8个单元的数量的确可以覆盖所有的频段。但是,影响到动铁耳塞音质表现的因素不仅有单元的数量,分频点的控制才更是重中之重。如果8个单元甚至是12个单元的分频器一样,这就好比两个单元只做了一个单元的事情,失去了多单元的目的。市面上分频器往往是各大厂商宣传上的盲点,你不会看到哪一个厂商在宣传自己的分频技术,几乎清一色的单元数量堆砌把消费者带入到了一个误区。其实,各大厂商所使用的动铁单元基本相同,并科技含量并不高,一款产品真正耗费成本及考验技术的地方是对于分频点的调试,这需要大量的试验与磨合,也是需要大量花费心思的。由于每年都要推出新品,在研发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厂商有的时候只能通过单元堆砌等做法来欲盖弥彰。所以说,我们不能过份追求多单元,更应该从实际听感考虑,从分频器、声音调校上考虑,用最少的单元做最多的事。为什么直到今天单单元的音特美ER4依旧有无数人追捧,就因为用户最需要的是绕梁三天般的听感,而不是一款靠单元数量堆砌出来的产品。

换线,是否会给耳塞带来改变?

对于音频发烧友来说,没有完美的声音,只有更好的声音。发烧友永远都是狂热的,只要是关乎音质的事情,发烧友都愿意去尝试。如耳机换线就一直是诸多发烧友乐此不疲的爱好。那么说到换线究竟对音质是否有提升作用?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各大论坛频率之高简直无法统计。如果抛开成品升级线的做工相对较好先不谈,升级音频线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针对不同的声音需求进行定制,例如有专门针对人声优化过的升级线,还有专门增强低音效果的升级线,玩家可按需选择。如果从提升效果来看,那只能是仁者见仁了,智者见智了。如果按10分来算的话,笔者觉得最多只有三分提高的,剩下的七分就来自于心理作用和手工线那骚气的外观。当然这三分的提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前提是你的耳机和前端的素质要好,才不会拖这三分的后腿。endprint

定制耳塞和非定制耳塞之争

定制耳塞其实脱胎于助听器,如果不是Jerry Harvey 等老前辈们将助听器带到了舞台监听领域,估计大家还没有这么快认识它。近两年大家对定制耳塞应该是越来越熟悉了,因为各种晚会上,歌手们都在使用。在定制耳塞领域上,Sensaphonics品牌及JH Audio品牌是两个较为出名的代表,如Sensaphonics的ProPhonic 2X、JH Audio品牌的JH13\JH16,都是定制耳塞的代表产品。在早些年,定制耳塞常被定义为最好的耳塞,在很多不懂事儿的小朋友认为其几乎可以秒杀所有非定制耳塞,毕竟定制耳塞的主流型号售价是非定制旗舰耳塞的两倍以上,贵那么多,怎能不好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都知道,耳套对于音质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贴合耳道,达到优秀的隔音效果。定制耳塞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不需要耳套的情况下就可以拥有比非定制耳塞还要好的隔音效果,从而避免了耳套对于声音的影响。其实非定制耳塞在配备好的耳套及配合正确的佩戴同样可以获得优秀的隔音效果,并且优质耳套还会对音质有好的改善。由于定制针对的都是个人的个性服务,之所以贵主要是手工费以及材料费,目前定制中改模、调频和线材升级类的占了85%以上工作量,这种定制化产品由于产量小、成本当然也就居高不下了。

5条高端耳塞的选购建议

本次体验的五款耳塞,都是各厂的旗舰产品,对于这些顶级的耳塞,简单地说“谁好谁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到了这个层面,他们的差别不在是音质的好坏,更多是音色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适应性的问题。正如我们所介绍的,不同的耳塞,声底不一样,声音风格不一样,因此最适合听的音乐也不一样。因此,选择哪一款耳塞,除了价格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以外,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口味问题。

NO.1

不妨带上自己最常用的音源和自己听得最熟悉的歌曲,逐个试试,用耳朵来收货。之所以说要选择自己最常用音源,是因为顶级耳塞对于音源的素质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在不同的音源上表现差异比较大,如果用了不常使用的音源设备,对耳塞的评论可能会出现偏差。

NO.2

佩戴舒适性、附件的多少、外形是否美观……这也是一副顶级耳塞所必须要具备的。这些因人而异的因素,也必须纳入考虑的范围。尤其是佩戴,入耳式耳塞的音质效果与它和耳道的结合紧密程度非常相关,如果无论怎么佩戴你的耳道都无法与这些耳塞匹配,那么良好的音质效果也就是一个空话了。

NO.3

耳塞未来的耳塞会如何发展?发展肯定会很快,至少在价格上来说耳塞是这几年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当年400多元的索尼MDR-E888已经是顶级,后来出现了价格在1000左右的B&O A8,后来音特美、舒尔等品牌的加入,让耳塞产品的价格破千。现在破5千甚至上万都不再是神话了。在电子产品领域不断降价的大背景下,耳塞也算是一个奇葩了,所以,现在各种品牌的耳塞产品越来越多,焉能不说是大家都盯上了这块肥肉的缘故。

NO.4

展望未来,多单元的动铁式耳塞仍然将成为高端耳塞的主力。如同现在的手机从四核变成八核一样,不排除厂商也会不断地增加单元数来增加卖点,圈铁混合的概念也会持续被炒作。事实上现在定制类的耳塞已经有12单元的产品了,堪称疯狂!在厂商不断堆砌单元数的时候,也更加考验调教的功力,调教不好,单元数只会是负担,而不是优势。

NO.5

曾经风靡一时的平头塞呢?由于隔音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加上很难将动铁单元放置在平头塞里,所以平头塞更多地还是占据中低端的市场。不排除会有一些以返璞归真为卖点的产品出现,但无论如何,现在平头塞已经不是高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圈耳塞音质
私人影院音质优选 ATT(安缇)SUB-12+
让全家人共享Hi-Fi音质 DALI(达尼)OBERON C系列
在小空间享受大型音箱的音质 Definitive Technology UIW RLS Ⅱ/UIW RSS Ⅱ
常规动圈式地震检波器测试现状及漏洞分析
600kN超大推力电磁振动试验台动圈结构的模态分析与优化
跟踪导练(一)
其它都好,音质有待提高 小米AI音箱
解放双手的阻噪无线耳塞
动圈式扬声器低频驱动下稳态温度场数值分析研究
一种增大动圈式检波器静磁场的方法及一种动圈式检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