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从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开始

2014-06-05 09:57王颖
中国教师 2014年7期
关键词:练习本孩子教育

王颖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我们教师的尊重。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尊重学生的价值和作为人的品质。尊重学生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又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果不尊重学生,无视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那么所有的教育都是无效的。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与培养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要求相差甚远,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改革大相径庭。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注定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备有效课

我们以前常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我们画什么就有什么。现在这句话从不同方面有不同的理解。孩子在做人、做事方面真的就像那张洁白无瑕的纸一样。如果在认知方面我们再这样认为的话,就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我们要发挥指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会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学生能解决的,我们绝对不包办代替,这就是尊重。

给我启发最大的是赵乾坤老师在讲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分数初步认识”一课时,不是照本宣科从怎样出现分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写法这个流程来讲,而是先进行课前调研,让学生写出你在哪里见过分数,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二分之一。教师先行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课上教师出示孩子们表示的二分之一,学生在讲理由、互相补充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备有效课

我现在所教的是一年级,要想把一年级的课上好,必须要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可塑性强、崇拜教师、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竞争意识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律性与自觉性弱。低年级的孩子普遍都存在这些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所选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熟悉,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数学一年级(上)“比较10以内数大小”时,书中的内容是红、蓝两队进行游泳比赛。红队3人,蓝队4人。备课时,我反复琢磨,最后决定把游泳比赛改成拔河比赛。课上,我用简笔画把红蓝两队以及人数画在黑板上。这样的设计更能突显出矛盾:比赛不公平。当时让孩子们当裁判员,他们高举着小手,你一句我一句说着自己的理由,在这种争论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有的用小指头,有的用小棒等就解决了为什么3﹤4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孩子特点,课上要设计让学生动手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一年级(上)数学有一部分知识是根据图意来求整体或是部分。在理解题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说题意,这样孩子们会更形象地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大大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3.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备有效课

这一点主要针对的是教师课上的评价语。儿童的心理是敏感的,往往是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动作,伤到孩子的内心,也许从此往后孩子再也不举手,再也不喜欢这门课程,甚至讨厌老师,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有人会说:课上的评价语会很随意,是我们提前设计不了的。记得万平老师说过一句话:课上其实真正生成的东西是很少的,还是我们没把课备得更全面。如果在备课时我们把每个环节孩子会出现的可能都考虑到,做到有效指导,不敢保证无遗漏,最起码我们可以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例如,我在讲“万以内数的读法”时,首先出示一幅图,上面是几种商品的价格,接着让学生把这些数字自己试着分类。大部分学生是按着位数分类:三位数一类,四位数一类。接着,我追问有不同分法吗?这时,小裴高举小手,说:“我是按末尾有0没0分成两类的。”我会抓住这个机会评价:“可以,不过你这样分突然给了我灵感,我们还可以按数字中有0没0分成两类,大家快试一试。”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快速挥动笔认真地分起来。其实在讲读法时,教师就是这样分再讲读法的。教师评价式的引导比生硬地按教师的标准去分更体现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也肯定了当时孩子这种与众不同的分法,给了她自信。

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从生理上讲,教师和孩子一样,都是个体存在,但教师要显得高大,因为孩子需要教师照顾,但从心理来讲,对孩子要像大人那样,因为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大人不喜欢听的话、不喜欢做的事,孩子也同样不喜欢。

1.少些特权,多些平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必须先做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身作则:“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的眼睛时刻盯视着你。”这是教育家加里宁对教师作用的精辟论述,形象地强调教师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但是有些细节我们却容易忽视,往往会施展自己教师的特权。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情:我们平时教育孩子对待我们的校园、教室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见到地上有垃圾应该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一次,我的班级刚上完手工课,废纸比平时多出几倍,一看垃圾桶里、桶四周都是碎纸,眼看就上课了,于是,我就说:“某某,你去把垃圾捡到桶里去。”眼前是解决了,可是下节手工课还是这样,毫无改善。后来,我自己反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做到了吗?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已经坐好,等着教师上课。我没马上走上讲台,而是看看垃圾桶,皱皱眉、摇摇头、弯下腰,一张、一团地捡起地上的垃圾纸,捡干净了,点点头、笑了笑,开始上课。从此以后,我看见垃圾就随手捡起,不再等学生,不再指学生……其实在有些时候,我们还是无意识地使用着自己的特权,但相信只要我们关注了,类似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少。endprint

2.少些指责,多些关心

很多人羡慕老师,大小也是个官,手下有几十号人拥护你、仰慕你……

但也正是因为人多,所以我们照顾不到,照顾不全,容易简单从事,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迟到,我们虽然没说什么,但狠狠地盯着孩子走回座位。再如孩子没写完作业时,我们又是什么表情……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想好,出现这些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可能迟到、没写完作业在我们这里是第三次、第四次……但是在孩子身上可能是他的第一次,所以我们要了解他背后的故事,探究真正的原因,关心孩子。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中,我让孩子们拿出练习本做习题(要求是数学练习本要夹在数学书中)。当时有一个孩子没能从书中拿出练习本,开始翻箱倒柜地找练习本,看到这种情景真是让人着急,但当时发火一点儿好处也没有。于是,我深呼吸一口气,情绪平稳了些,拿出一张练习纸悄悄地走到孩子跟前,略带焦急地说:“先用这个吧,抓紧些,不然你可落到后面了。”他头也不抬,奋笔疾书,完成速度和其他孩子差不多。课下,我找到他,把他搂在怀里问他:“怎么回事,这么不小心没带练习本?”他不好意思地说:“昨天做错题了,妈妈又给我出了几道,可能忘装了。”当时,我没批评他,而是表扬他听妈妈的话,很懂事,并教他怎么整理书包。他挠挠头,如小泥鳅似地溜了出去……看着他的样子,我想起了一句话,“只有失败的教育,没有失败的学生”。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关心,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获得发展。

3.少些定性,多些引导

孩子入学,可以说是人生刚刚开始,在人生伊始有多少孩子就被冠有“坏孩子”的称号,一旦有了这个定性再改真的很难,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多些肯定、多些引导,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首先,我们要发现优点、放大优点、强化优点,就会发现孩子的这个优点会慢慢成为无意识行为。这让人很容易想起赵本山的一个经典小品《卖拐》——不拐的人在他的反复忽悠强化下都拐了,就是这个道理。反之,我们反复强化坏习惯,没有也变成有了。其次,少些定性。孩子从几岁就开始接触复杂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引导,让孩子逐渐羽翼丰满,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在孩子不经过别人允许拿了东西时,我们不应简单说成是偷。其实,孩子真不是偷,他们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就拿了,没别的原因,关键就是看事后教师如何引导了。还有的时候,我们问孩子一些事情时,会习惯地说:“和我说实话,撒谎可不行。”殊不知是我们教会了孩子撒谎。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正是缺少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毕竟还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分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更艺术一些吧。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陈淑燕)endprint

猜你喜欢
练习本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失踪的练习本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整体着眼,类比入手
找到突破口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