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特色分析

2014-06-05 16:15:58马志朋
今传媒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特色

收稿日期:2013-12-27

基金项目:本文是南阳师范学院spcp招标项目(ZB-2013-2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志朋,男,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摘 要:2013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报道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笔者主要以2013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加以分析,报道体裁以通讯和评论为主,图表、图片新闻少;信源全为本报消息;报道立场以正面为主,中立为辅;报道内容设置互动性强;报纸排版海报化、网页化。

关键词: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特色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048-02

“两会”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合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五年称为一届。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和整理,传达给党中央。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创刊。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创办了人民网。《人民日报》印刷版现在是每周一至周五24个版面,第1~6版为要闻版,第9~15版主要为国内新闻版,第17~20版为专刊版面,第21~23为国际要闻版面,形成4个相对集中的板块。两会报道一直是《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有着沟通党与人民的重大使命。从新闻价值上说,大幅的两会新闻宣传能够制造轰动效应,强调两会召开的重要性,能正确导向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从人民日报本体上来说,不仅能扩大本报的影响力,树立党报的权威,而且是重构《人民日报》传播最佳语境的大好机会。本文以2013年3月《人民日报》纸质版为样本,结合同期网页内容,以两会的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从3月3日到3月21日的纸质版报纸,共选取报纸18期,并从“报道体裁”、“报道信源”、“报道态度”、“报道倾向性”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出了《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六点特色。

一、报道体裁以通讯和评论为主,图表、图片新闻少

新闻报道体裁一般有消息、通讯、评论、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一直以来,图片新闻的见报率都很低。图片新闻是指由一幅或多幅照片(3幅以上则为专题照),配以标題或简短的文字说明构成的新闻体裁。着重展示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现场的直观形象和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瞬间,能够提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或事物本质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通讯、访问等部分新闻体裁虽然也配有插图,但并没有实现概括新闻事件现场的叙事性功能,只起到了辅助文字的次要作用。如表1所示。

图表图片新闻的典型是两会特刊第三版的“2013两会,公众关注热点”图表新闻,列举网友关注热点排行、线下关注热点排行数据,占据了整块版面,但其后便没有再出现图表新闻了。“两会特刊”中的图片新闻也只有“雷声拍两会”,“李舸拍两会”的图片新闻。《人民日报》应该重视图片新闻这种直观醒目的新闻形式,适度增大这种新闻体裁的见报率。评论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3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团结就是力量,民主才有活力——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吹响两会开幕的号角;3月5日发表了社论《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热烈祝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此,两会的序幕正式拉开。除此之外,在“两会特刊”特别报道中有固定的评论栏目,例如“每日一评”,“名家半月谈”,“新闻点点评”等。相对于直观的图片新闻,清晰的图表数字,评论更能从深度解读两会的相关政策,也是《人民日报》纸质版主要的新闻体裁。

二、报道信源全为本报消息

统计结果显示,《人民日报》的稿件来源全来自于本报。在信息采集方面,对于两会的报道具有天然的优势。这就造成《人民日报》过度依赖本报的记者队伍,缺乏与其他媒体的互动联系。《人民日报》应该广纳众源,在政策倾向上,固然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但其他媒体也不乏有角度奇特、优秀的两会报道新闻。

三、报道立场以正面为主,中立为辅

“第三人效果”理论提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指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网络新闻的盛行和缺乏监管,对于从网上接受信息的大多数人来说,风险信息和危机信息的传播越来越有日常化的趋势。“第三人效果”理论反映,大众传媒既要及时传达危机信息,履行环境守望的社会功能,又要以慎重、负责的态度处理危机信息,防止由不实报道、炒作式报道引发社会混乱。两会期间的新闻重点突出了对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的光盘行动、报告材料完全电子化等绿色环保措施的报道,体现出新一代代表、委员们积极节俭的风貌。

四、报道内容设置互动性强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一方面,两会是深入宣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好时机。站在人民立场,让人民意识到两会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便使新闻内容具有最大的吸引力,让公众更加重视两会,便更有利于政治思想的宣传。

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党报,是党宣传纲领、路线、政策的工具,是党的喉舌。但是,《人民日报》除了践行“舆论引导”和“意见主导”的传统价值之外,打破了在长期的宣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基本报道模式,即以会议新闻和政要报道传递党和政府的最新动态,以理论文章和社论等方式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外,《人民日报》同样是人民意见的传声筒。运行反馈机制,畅通反馈渠道,注重百姓视角,基层声音,是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代表委员日常履职”、“中国梦,我的梦”等栏目贴近百姓生活,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亲和力与公信力。“我替网友问代表委员”,“对话两会”,“代表委员问部长”栏目从2013年3月4日至3月12日一直是“两会特刊”中11版或12版的固定品牌栏目。

五、报纸排版体现出海报化、网页化的特点

面对网络新闻门户网站对越来越多的网民阅读方式的改变,在2013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中,“两会特刊”的排版设计体现出清新简洁,连贯通畅的视觉感受。这得益于一个小细节,每一个栏目的边框都从原来的矩形设计成了椭圆矩形。“两会特刊”是《人民日报》在两会特刊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一般是从第五版到第12版共分8个板面的内容,这占据了《人民日报》一半的版面(共有24版),甚至可以单独成册。第一期第一版的排版俨然成为杂志的封面样式,正中央是一张“海报”标题——人民大会堂内部局域图作为背景,海报最上边是两会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政协会议的会徽;海报中央是标题“今年两会怎么开”。围绕海报左下右三面的是“换届”、“方案”、“关注”、“报告”四大内容,各个内容的呈现又有深浅层次分明的色块分割,呈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从具体的范围来看,每一大块的内容都呈现出窗口化的特点。例如:“海报”左侧“换届”板块,但看这一个内容,它的排版就像一个网页窗口,只不过没有标题栏、菜单栏罢了。

六、印刷版应吸纳网络的相关信息表现形式,如采用二维码实现报网联合

《人民日报》应该采用二维码扩展有限的版面空间,实现印刷版和人民网联合的组织形式,将超链接移植到纸面上。此外,要有不同的新闻团队负责不同平台的新闻内容,让报纸读者和网民看到不同的新闻内容。在手机终端,安卓系统上应用的“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分为新闻、关注、读报、微博四大板块,其供搜索的新闻与评论均能在当天的报纸上找到相关的内容。笔者以为,要形成印刷版与网络版内容分立,走印刷版重评论,网络版重新闻的道路。而非直接照搬,将电子版就当成网络版。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8.

2 郭慶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邱林川,陈韬文.新媒体事件研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正鹏.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5 林江,冯玉明.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7[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 张金岭.当好读者的新闻“秘书”——关于两会报道的几点感想[J].青年记者,2011(12).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特色
中医的特色
英语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9:28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