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圣
(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 青岛 266071)
从产业价值链的分布状况来看,山东省海洋油气业的生产领域主要依托胜利油田的基础优势,大部分集中于东营、滨州以及渤海湾附近;精炼剂化工主要分布在淄博、青岛等具有技术密集优势或集疏运优势的地区。
从产业的空间布局宏观层面来看,属于海洋油气及相关部门的企业共有327家,总资产897亿。大部分位于东营及其周边城市,其中东营石油海洋油气相关产业123家,总资产达757.5亿,集中了近40%的企业和84%以上的资产,是海洋油气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淄博53家,总资产71.3亿;青岛29家,总资产9.1亿;滨州26家,总资产6.7亿,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山东省海洋油气产业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产业整体分布呈以东营为重心,向周围辐射扩散的态势,以东营、淄博、青岛、滨州四个城市最为突出,集中了70%以上的企业和94%以上的资产,构成了一种点状分布的结构。其中,东营市主要以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部门为主,并伴生一些相关的为油气开采提供服务的产业。淄博、滨州、青岛则主要以油气加工业为主,提供油气开采与加工服务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青岛市[1]。
从三次产业划分层面来看,第一产业中各海洋油气相关产业已经呈现出聚集的态势,但主要是同类行业的聚集。以东营市为例,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部门不仅在地域上的聚集趋势十分明显,资本的聚拢也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占行业总资产的77.8%),主要是由于海上钻井平台等大规模设备的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共有海上石油钻井平台91个,服务平台3个,在建2个。
第二产业分布没有形成占主导地位的聚集趋势,较多集中在淄博、东营和滨州3个城市,资本汇集度达到了81.4%,东营和淄博最为集中,分别为39%和38%。由于石油管道铺设覆盖范围较广,所以各地在原材料获取的便利程度上没有明显优势,但资本在第三级行业中的聚集非常明显。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汇集了石油加工和辅助行业中59.46%的资金。其次为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业为15.60%,专项化学用品制造业为9.49%。
第三产业共49家企业,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呈现出以功能为主导的聚集,主要集中在东营和青岛两个城市,其中东营市12家,主要以管道安装铺设以及设备修理和维护为主。青岛市11家,主要以油气运输和仓储以及船舶管理为主。资本分布则更为分散,在地域及行业中均未形成聚集趋势和主导产业。按资本比重大小排序,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的服务活动业、工矿工程建筑业、架线和管道工程建筑业、货运港口、管道运输业、其他仓储。所占资本比重分别为:15.13%、 19.00%、 12.71%、 12.21%、12.81%、18.20%。三次产业分布的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山东海洋油气三次产业分布
从地理位置上看,山东省海洋油气产业的分布比较集中,以东营为主要城市,其他三个城市为微型城市分散其周围,企业个数和资源所在地空间距离的远近成正相关关系。资本的分布则更为集中,并且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了第一产业[2]。实际上,由于资源开采的特殊性,技术以及相关服务的投入更多地以大型机械和设备的形式表现出来,导致第一产业的资本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
从三次产业的布局来看,第一产业布局较为集中,但这并非是由于产业间相互关联所形成的产业聚集,而与资源的可获取性有关,固定资产的集中也是出于这一原因。第二产业的布局较为分散,但仍以资源所在地为中心。第三产业成均匀分布的态势,并且没有出现产业主导的趋势。总的来看,山东省海洋油气业分布处于点状分布阶段。各城市海洋油气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生产要素和产业开始集聚形成空间实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发展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数量扩张阶段,这同时也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功能不断多样化的阶段。二是功能分化阶段,即产业体系逐渐形成阶段。目前山东海洋油气业正处与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以东营市的发展过程为例,油气开采业占了城市系统中相当大的比重,处于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地位,由于海陆产业的内部关联和交互作用,油气开采业 (包括海洋油气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其他产业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以产业为主导的中心城市。而另一些城市如淄博、滨州则成为产业经济中心城市的依托腹地 (基于产业的角度),中心与腹地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分工也逐渐明确[3]。目前,东营市作为产业经济中心城市已经成为各个油气相关产业相互作用的结点,在集聚和扩散作用下不仅向陆域城市释放和吸收能量,同时也向海域传导。由于具备海洋科技进步快、海洋产业高级化、并对周围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已经成为该区域海洋经济的增长极。在产业发展上,增长极是产业发展的组织中心;在空间上,增长极是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海洋经济增长极一经形成,就会成为区域海洋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极核,在吸引周边地区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支配效应、扩散效应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增长。
石油资源的勘探为“上游”,资源开发为“中游”,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炼油、石油化工、天然气民用与发电等工业则是“下游”。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与产业应该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包括上、中、下游在内的、紧密相连完整的产业链。从产业角度而言,产业建设应以资源的有效获取为依托,产业优化与升级应以资源特色和优势的充分实现为基础。为此,依托上游主业,开拓下游市场,做到上游与中下游优势互补。目前,山东油气资源勘探已取得较大进展,油气资源已得到一定的开发,油气加工工业也相应有所发展。
总的来看,山东省海洋油气业主要以主要以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部门为主,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71∶15∶14。但由于石油开采行业的特殊性,仅用产业划分的比例无法描述其整体特征。因此本文采用Weaver-Thomas模型对山东省海洋油气业布局进行评价。
该模型由威弗 (Weaver)提出并经托马斯(Thomas)改进,是把一个观察分布与假设分布相比较以建立一个最接近的近似分布。主要用来确定产业中战略核心行业的个数和构成情况。本研究选取工业总产值规模、固定资产规模、就业规模三个指标对涉及海洋油气业的26个细分行业进行评估,为便于观察,只选取指标值占总量1%以上的样本。它假设ENij为第i产业第j项指标值,i=1,2,…,m,j=1,2,…,n,m为产业总个数,n为指标总个数,则对于第n个产业的威弗·托马斯组合指数WTni为:
n为第j个指标各产业重新排序后的第n个产业,
其中k为当WTij=minWTkj(k=1,2,…,m)时,即最小的WT组合指数出现的位置数。
ENij指第i产业第j项指标值,(i=1,2,…,m),m为产业总个数, (j=1,2,…,N),N为指标总个数,nqj表示第j项指标对应的工业主导产业个数,nq为全部指标对应工业主导产业总个数,A为工业主导产业综合排序矩阵,Aij表示第i产业相对于第j项指标的排序值,其值可正可负,ej表示第j项指标的赋权值 (本文赋等权0.1),Bi为工业主导产业综合排序值。
第一步,利用威弗·托马斯组合指数计算出所有指标各自对应的主导产业个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山东海洋油气业威弗·托马斯组合指数
第二步,把所有指标各自对应的主导产业个数做平均,所得的值为利用该模型对所有指标所确定的主导产业个数。
nq1代表以固定资产规模作为评价指标,山东海洋油气业主导企业个数为1,即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nq2代表以总产值规模作为评价指标,山东海洋油气业主导企业个数为2,分别为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nq3代表以就业规模作为评价指标,山东海洋油气业主导企业个数为2,分别为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4]。
由于选出的主导产业指标特征已经很明显,因此第三步综合排序矩阵可以省略。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山东海洋油气业主导产业不超过2个 (nq=1.66),主导作用明显的行业为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次是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基本上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中没有明显的主导行业,这主要是由于海洋油气相关的服务业规模较小,分布较为分散。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原理,通过港湾自发形成的港口服务、海事保险、海洋信息咨询等企业聚集而生,成为内地重要的海洋石油服务产业群。特别是与海洋石油相关的海洋交通运输业,衍生出包括仓储物流、陆地运输、海事保险、加工、代理、海洋信息等服务产业。
针对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烟台将加强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实施渤海湾及北黄海油气开发工程,规划建设陆上后勤服务基地,构建国家重要的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基地。在加强对海洋石油勘探和开发基础上,建立重要海洋资源数据库,并致力于建立国际性物流基地。将今后较长时期内高度重视提高海洋油气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优化油气产业结构,实现油气产业的链条升级。
以青岛为中心,实施黄渤海油气开发工程,规划建设国家重要的海洋油气资源矿产开发和加工基地。在油气开采装备方面,青岛正加紧建设海洋油气装备制造基地,目前,青岛开发区海西湾已经落户了中石油、中海油、中船重工—美国麦克德莫特等三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世界最大海洋油气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东营是山东省海洋油气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在海洋油气勘探和开采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东营运用高新技术提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及装备制造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①在海洋油气勘探方面,研究开发了数字地震勘探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深层地震勘探技术等关键技术,逐步形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首次建立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配套技术系列及勘探方法。②在海洋油气开采方面,开发实施了分采分注堵水调剖、三次采油、滩海采油、水平井开采和油层保护等高新技术。③ 在海洋石油装备制造方面,通过整合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的科技资源,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延伸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以石油装备制造为主导,以石油技术服务、石油机械配件加工为辅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
通过以上对于山东省各个主要地区海洋油气业的评述,我们很容易得出山东省海洋油气行业依旧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很多,主要表现为:① 通过地方一己之力发展海洋油气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缺乏,且地方之间行业交流少,与中央存在战略的不协调。②海洋油气产业信息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长时间在低位徘徊,行业竞争力低[5]。③海洋油气产业结构的亟待升级和优化与海洋油气科技滞后之间的矛盾明显。虽然近年来,东营海洋油气科技方面有明显成绩,但是与我国目前对油气资源的过度需求和先进的海洋油气国际化水平相比,仍显乏力。
[1]冯跃威.石油博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41-89.
[2]刘桂仪.鲁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开发与环境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3):43 -45.
[3]叶正庆.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18(1):41-43.
[4]周总瑛.从石油供需缺口论中国石油安全策略[J].资源科学,2004,26(6):54 -57.
[5]冯明,曹成润,陈力,等.对我国油气资源潜力与对策的思考[J].地质与资源,2005,14(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