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潘如丹
标准化促进耐磨铸件产业发展
文/本刊记者 潘如丹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临杭州,西接黄山、九华山,综合经济实力自2000年以来,连续多年居安徽省县(市)排名首位。近年来,宁国市积极融入苏、浙、沪,全面对接长三角,是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协作配套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并凭借优质的空气和水源,成为苏、浙、沪城市群的后花园。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宁国市已集聚耐磨铸件企业120多家,年产能达80余万吨,从业人员1.2万人,实现年产值50多亿元;产品覆盖国内建材、冶金、采矿、电力、磁性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等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22%以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产品最全、技术最先进的耐磨生产、研发和出口基地,被授予“中国耐磨铸件之都”。回顾宁国耐磨铸件产业3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标准化对宁国耐磨铸件产业的成长壮大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相关产品集中生产、配套协作性较强的耐磨铸件产业集群。
在此过程中,该市始终将推进标准化工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率先在耐磨铸件行业实现标准全覆盖,并以此为基础,于1997年在安徽省率先实现消灭“无标生产”的目标。在此期间,宁国市标准化工作年均新受理备案的耐磨铸件类企业产品标准多达50余个。该市还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30多年来,宁国市相关企业参与了《铸造磨球》等6项国家标准、《合金铸铁磨球》等6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牢牢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回顾这段经历,安徽省耐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陈宗明感慨,“人若没有大志向,就做不了大事”。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陈宗明开始从事耐磨材料生产,当时正是大办乡镇企业的高潮,别的企业都关注于产值和利润,而陈宗明却始终坚持质量和标准为先。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陈宗明的企业依靠严格的标准和过硬的质量,在宁国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亿元产值、第一个利润过1 000万元、第一个1 000万元以上税金、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一个中国名牌。在他的坚持下,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宁国耐磨材料行业中首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同时也是最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
传统的耐磨铸件生产属于典型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类劳动密集型行业,既是耗能大户,也是污染大户。如何节能减排,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又能不断扩大产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是宁国市耐磨铸件行业苦苦思考,急需破解的难题。
2010年由该市企业主导起草的安徽省地方标准《铸造磨球》、《铸造磨段》发布实施,彻底改变了该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能源资源消耗居高不下的现象。东方碾磨公司董事长赵金斌介绍:“过去是市场决定标准,现在是标准引领市场,如何打好标准这张牌,对振兴耐磨材料这一传统产业至关重要。”赵金斌算了一笔账,以普通高铬球为例,以前国家标准规定铬的含量要大于等于11,但在实践中铬的含量完全可以下降为大于等于10。通过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吨成品节省了200~300元钱,产品性能还得到大幅提高,并且符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最终国家标准委在国家标准的修订中也完全采纳了该意见。赵金斌表示,宁国市耐磨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活动,既增加了宁国市耐磨产品的知名度,又给宁国市耐磨产品直接带来了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增加的现实利益。
安徽省耐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高杰介绍,标委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标准化活动,制定并组织实施的《耐磨铸钢件缺陷处理规定》、《耐磨铸钢件交货技术条件》两项省地方标准,有效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减少了贸易纠纷,成为安徽省地方标准的典范;申请立项的《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铁水能源消耗定额》、《耐磨铸件生产企业能源审计方法》、《耐磨铸件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3项省地方标准成为安徽省耐磨材料行业“十二五”期间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的重要依据。
在标准化工作的强力推动下,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目前,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共争创了12个安徽名牌、1个中国名牌;企业由磨球向铸件延伸发展,形成磨球、铸件、锻球、衬板、钢球模具等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十二五”末,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将有望实现年产能120万吨以上,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目标。
标准引领的作用直接带动龙头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解决共性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目前,全市耐磨铸件产业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拥有专利技术近1 00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70多项。
宁国市开源电力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成立首个省级耐磨材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昆明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安徽机械科学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项目,先后参与了《耐磨钢铸件》、《铸造磨球》、《铸造磨段》、《铸造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铸造磨球冲击疲劳寿命试验》等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起草。其研制的矿山用耐腐蚀高铬合金铸造磨球在推向市场后反响很好。同时,公司还针对水泥行业领域专门研发了超高铬合金铸造模球。现在该公司已进入“以技术升级来带动销售,以销售来反哺技术升级”的良性循环,高新技术产品每年的销售额均突破6 000万元。
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国内首家耐磨材料研究所,在生产、销售和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了涵盖产品、技术和管理的标准体系,并严格按标准实行成本临界点考核,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固废、废水的零排放,2011年每吨铸件能耗已下降至352公斤标准煤。该项指标在国际上仅略高于日本(334公斤标准煤/吨铸件),仅次于德国、美国等发达工业化国家。这个指标已提前达到我国铸造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规定吨铸件平均能耗540公斤标准煤的节能减排目标,也远低于安徽省规定的吨铸件能耗500公斤标准煤的限额要求。该公司还在改进热工系统工作效率、旧砂再生、水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革新,将通过实践检验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用标准的方式固定下来,并在全行业积极推广。
耐磨铸件产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实施标准化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通过标准化实现规范化,通过规范化实现产业化,通过产业化实现国际化,耐磨铸件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