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1991—2011年儿童、青少年死亡原因分析

2014-06-03 16:41邓华钱梦华刘小芹
上海预防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虹口区死因死亡率

邓华 钱梦华 刘小芹

5~19岁儿童、青少年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青少年的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是反映儿童、青少年健康和衡量少儿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对上海市虹口区1991—2011年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儿童、青少年近年来死亡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开展儿童、青少年疾病综合防治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

1.1资料来源

以上海市虹口区1991—2011年5~19岁户籍人群为监测对象。死因资料来自历年生命统计报表,人口基本信息由公安部门提供。所有死因资料通过历年死亡报告质量检查,资料来源完整可靠。

1.2研究方法

病伤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标准统一编码。以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为标准化人口资料,统计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寿命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

3讨论

3.1儿童青少年死亡率状况

死因监测和分析可以衡量区域卫生状况和疾病综合防治策略效果,进而实现循证策略[1]。本研究显示,1991—2011年虹口区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为20.0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3.45/10万,2011年上海市儿童、青少年标化死亡率为37.18/10万(与虹口区标准化人口一致);1991—2011年虹口区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低于上海市水平。20年间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高于男性,男、女性死亡率比值是1.48。从不同性别、年龄组减寿年数显示,各性别年龄组SPYLL明显高于虹口区PYLL,这可能与虹口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较好有关。

3.2青少年死亡原因构成情况

20年中损伤中毒(7.39/10万)和肿瘤(5.80/10万)是构成5~19岁儿童、青少年病伤死亡的前2位主要死因,占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的65.74%。进一步评价损伤中毒、肿瘤对人群健康寿命影响,结果显示,损伤中毒PYLL是12 035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36.29%,肿瘤为9 690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29.22%,分别排在标化减寿率的前2位。表明了损伤中毒、肿瘤这两大疾病对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危害的严重性和特殊性,应当成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从男、女性损伤中毒、肿瘤死亡率可见,男性损伤中毒、肿瘤死亡率分别是女性的1.89、1.47倍,可见损伤中毒、肿瘤对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威胁男性大于女性。

3.3预防损伤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的传染病、营养不良已被损伤中毒所代替,损伤中毒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虹口区5~19岁儿童、青少年首位死因即损伤中毒,同时也位居男女性首位死因。损伤中毒中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自杀(20.97%)、交通事故(15.05%)和意外中毒(13.98%),提示在进行损伤中毒干预措施中,尤其要完善儿童、青少年自杀预警机制、交通安全预防和生命保护健康教育,针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联合卫生、教育、公安等社会各部门,构建家庭、学校、医院和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2-4]。

本研究除了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等生命统计指标外,还结合使用PYLL、PYLL率、AYLL等健康测量指标,进一步评价疾病“早死”对人群寿命危害影响,全面地反映疾病负担特征和人群的健康状况。[HJ*3][HJ]

4参考文献

[1]费小兢.2005年吴中区居民主要死因减寿年数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6):453-455.

[2]杨功焕,黄正京,谭建,等.中国人主要卫生问题-全国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4):199-202.

[3]王声涌.死因分析与评价方法的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4):239-241.

[4]周天枢,郑弘,陈崇帼.平均减寿年数及其标准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8,15(2):42-44.

(收稿日期:2013-06-18)

5~19岁儿童、青少年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青少年的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是反映儿童、青少年健康和衡量少儿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对上海市虹口区1991—2011年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儿童、青少年近年来死亡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开展儿童、青少年疾病综合防治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

1.1资料来源

以上海市虹口区1991—2011年5~19岁户籍人群为监测对象。死因资料来自历年生命统计报表,人口基本信息由公安部门提供。所有死因资料通过历年死亡报告质量检查,资料来源完整可靠。

1.2研究方法

病伤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标准统一编码。以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为标准化人口资料,统计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寿命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

3讨论

3.1儿童青少年死亡率状况

死因监测和分析可以衡量区域卫生状况和疾病综合防治策略效果,进而实现循证策略[1]。本研究显示,1991—2011年虹口区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为20.0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3.45/10万,2011年上海市儿童、青少年标化死亡率为37.18/10万(与虹口区标准化人口一致);1991—2011年虹口区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低于上海市水平。20年间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高于男性,男、女性死亡率比值是1.48。从不同性别、年龄组减寿年数显示,各性别年龄组SPYLL明显高于虹口区PYLL,这可能与虹口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较好有关。

3.2青少年死亡原因构成情况

20年中损伤中毒(7.39/10万)和肿瘤(5.80/10万)是构成5~19岁儿童、青少年病伤死亡的前2位主要死因,占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的65.74%。进一步评价损伤中毒、肿瘤对人群健康寿命影响,结果显示,损伤中毒PYLL是12 035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36.29%,肿瘤为9 690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29.22%,分别排在标化减寿率的前2位。表明了损伤中毒、肿瘤这两大疾病对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危害的严重性和特殊性,应当成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从男、女性损伤中毒、肿瘤死亡率可见,男性损伤中毒、肿瘤死亡率分别是女性的1.89、1.47倍,可见损伤中毒、肿瘤对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威胁男性大于女性。

3.3预防损伤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的传染病、营养不良已被损伤中毒所代替,损伤中毒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虹口区5~19岁儿童、青少年首位死因即损伤中毒,同时也位居男女性首位死因。损伤中毒中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自杀(20.97%)、交通事故(15.05%)和意外中毒(13.98%),提示在进行损伤中毒干预措施中,尤其要完善儿童、青少年自杀预警机制、交通安全预防和生命保护健康教育,针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联合卫生、教育、公安等社会各部门,构建家庭、学校、医院和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2-4]。

本研究除了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等生命统计指标外,还结合使用PYLL、PYLL率、AYLL等健康测量指标,进一步评价疾病“早死”对人群寿命危害影响,全面地反映疾病负担特征和人群的健康状况。[HJ*3][HJ]

4参考文献

[1]费小兢.2005年吴中区居民主要死因减寿年数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6):453-455.

[2]杨功焕,黄正京,谭建,等.中国人主要卫生问题-全国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4):199-202.

[3]王声涌.死因分析与评价方法的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4):239-241.

[4]周天枢,郑弘,陈崇帼.平均减寿年数及其标准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8,15(2):42-44.

(收稿日期:2013-06-18)

5~19岁儿童、青少年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青少年的死因分析和减寿评估是反映儿童、青少年健康和衡量少儿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对上海市虹口区1991—2011年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儿童、青少年近年来死亡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开展儿童、青少年疾病综合防治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

1.1资料来源

以上海市虹口区1991—2011年5~19岁户籍人群为监测对象。死因资料来自历年生命统计报表,人口基本信息由公安部门提供。所有死因资料通过历年死亡报告质量检查,资料来源完整可靠。

1.2研究方法

病伤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标准统一编码。以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为标准化人口资料,统计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寿命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

3讨论

3.1儿童青少年死亡率状况

死因监测和分析可以衡量区域卫生状况和疾病综合防治策略效果,进而实现循证策略[1]。本研究显示,1991—2011年虹口区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为20.0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3.45/10万,2011年上海市儿童、青少年标化死亡率为37.18/10万(与虹口区标准化人口一致);1991—2011年虹口区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低于上海市水平。20年间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高于男性,男、女性死亡率比值是1.48。从不同性别、年龄组减寿年数显示,各性别年龄组SPYLL明显高于虹口区PYLL,这可能与虹口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较好有关。

3.2青少年死亡原因构成情况

20年中损伤中毒(7.39/10万)和肿瘤(5.80/10万)是构成5~19岁儿童、青少年病伤死亡的前2位主要死因,占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的65.74%。进一步评价损伤中毒、肿瘤对人群健康寿命影响,结果显示,损伤中毒PYLL是12 035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36.29%,肿瘤为9 690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29.22%,分别排在标化减寿率的前2位。表明了损伤中毒、肿瘤这两大疾病对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危害的严重性和特殊性,应当成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从男、女性损伤中毒、肿瘤死亡率可见,男性损伤中毒、肿瘤死亡率分别是女性的1.89、1.47倍,可见损伤中毒、肿瘤对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威胁男性大于女性。

3.3预防损伤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的传染病、营养不良已被损伤中毒所代替,损伤中毒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虹口区5~19岁儿童、青少年首位死因即损伤中毒,同时也位居男女性首位死因。损伤中毒中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自杀(20.97%)、交通事故(15.05%)和意外中毒(13.98%),提示在进行损伤中毒干预措施中,尤其要完善儿童、青少年自杀预警机制、交通安全预防和生命保护健康教育,针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联合卫生、教育、公安等社会各部门,构建家庭、学校、医院和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2-4]。

本研究除了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等生命统计指标外,还结合使用PYLL、PYLL率、AYLL等健康测量指标,进一步评价疾病“早死”对人群寿命危害影响,全面地反映疾病负担特征和人群的健康状况。[HJ*3][HJ]

4参考文献

[1]费小兢.2005年吴中区居民主要死因减寿年数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6):453-455.

[2]杨功焕,黄正京,谭建,等.中国人主要卫生问题-全国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4):199-202.

[3]王声涌.死因分析与评价方法的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4):239-241.

[4]周天枢,郑弘,陈崇帼.平均减寿年数及其标准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8,15(2):42-44.

(收稿日期:2013-06-18)

猜你喜欢
虹口区死因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是我,是我,还是我?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鄂州市华容区2014年居民死因类别分析
恶性肿瘤死亡率
死因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关系研究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