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新 何斌华 杨卫华 钱云祥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动物防疫站,江苏吴江 215200)
大肠杆菌可引起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以腹泻和肠毒血症为特征,且呈地方性流行。
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的不规范用药进一步加剧了耐药性的产生,甚至有的菌株对尚未广泛用于兽医临床的新型抗生素也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不但给病猪治疗带来困难,也给公共卫生带来隐患。笔者结合临床实践,介绍疾病防控体会。
近年来,本地区一些种猪所产的仔猪多发腹泻病,给养猪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经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大肠杆菌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归纳整理结果详见表1。
表1 2011~2013年仔猪大肠杆菌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主要是7日龄以内的仔猪最容易发病,特别是l~3日龄的仔猪,一窝仔猪中只要有1头发病,l~2 d内几乎全窝仔猪均发病,发病率通常在90%以上。病死率高达100%,一旦发病往往来不及进行治疗。通过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初产母猪或经产母猪所生仔猪均可发生本病,尤其是新建猪场和新近引进过后备母猪的猪场危害更为严重,几乎每窝都有发生,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在猪场内一经流行之后,如不采取可行的防控措施就会经久不断。
多发生于l0~30日龄仔猪。以14~21日龄多发.30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发病率较高可达50%以上,发病后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明显效果,大大降低死亡率。但治愈后的仔猪生长发育受阻。
多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尤其是同窝中生长发育较快的肥胖仔猪更易发病,常常局限于少数仔猪群。根据我们病例资料统计发病率20%左右,但病死率高可达80%以上。常常在猪群中突然出现死亡仔猪,病程很短,来不及治疗,病程较长的表现有明显症状的临床治疗也不太理想,而且费用较高,治愈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
要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着重从母猪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仔猪,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尽量减少母仔猪生活环境的病原微生物。每批仔猪转出后,应对仔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先用烧碱消毒、冲洗一遍再用水彻底清洗干净,再用过氧乙酸消毒。产房应每天不定时清粪,让仔猪有一个干燥清洁的环境。必要时每天用冰醋酸熏蒸消毒。母猪产前栏舍消毒,临产前后,应用温水清洗腹部、乳房和阴部并消毒。
冬天要保暖防寒,使栏舍内的温湿度相对稳定。
尽可能的保证母猪哺乳期间内健康无病同时,应充分注意母猪饲料,供给营养全面,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饲料,促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以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
注意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干燥,尽可能安排在春、秋天气温暖干燥的季节产仔,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缺硒地区每头仔猪断奶前补硒。合理搭配日粮,防止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适当搭配某些青绿饲料。
研究显示,一般初产母猪即使注射了疫苗,发病率仍高于经产母猪,需要经过2~3胎后才能完全控制。建议生产实践中第1胎母猪以及疫情严重的猪场在母猪预产前l周再加强免疫1次,也即母猪产前45 d、l5 d分别接种两次大肠杆菌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此外,用从本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的自家灭活菌苗,效果更佳。健康仔猪在14~18日龄接种仔猪水肿灭活疫苗.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1)目前,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由于滥用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大量出现,疗效越来越差。而药物残留问题又严重制约着我国猪产品的出口。
(2)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大肠杆菌的新抗生素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抗生素的筛选、抗生素产生菌的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分离纯化与产品结构修饰等。
(3)科学家根据中药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经验,采用中药茜草秧、苦参等13味中药组方对人工感染仔猪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及自然发病的仔猪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治愈率达90%以上,有效率达100%。
(4)给怀孕母猪注射特异性菌苗可有效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国内已有多种菌苗可供选用,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以及后者加上P41的四价灭活苗等,用于免疫怀孕母猪,均可使哺乳仔猪获得较高的被动免疫保护率。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微生态制剂,如含无致病性嗜氧芽胞杆菌的康大宝,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抑制有害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据近年来在江苏一些地区的试用情况看,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试用。
(5)资料介绍,应用康复猪、淘汰的老母猪或经过用自家灭活菌苗高免的育肥猪的血清,注射或给仔猪口服,都可收到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血清的采集、保存难以达到无菌,血清的效价也无法测定,因此,使用起来难免存在一定隐患,应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