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迅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 唐河 473400)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何红迅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 唐河 473400)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中的IL-10、IL-12及IL-18的水平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组血清IL-10、IL-12及IL-18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之后,患者完全应答率要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应答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0、IL-12及IL-18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能够作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炎性因子;干扰素α-2b;苦参素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绝大多数患者的体内均呈慢性病毒感染,且能够引起肝脏脂肪病变、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1]。但是,关于HCV的致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因此,加强对其进行临床诊断,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本文主要采用ELISA法对健康对照组与患者血清中的IL-10、IL-12及IL-18的水平进行分析、测定[2],并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探讨上述各个指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源于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
1.2 检测方法
收集空腹静脉血5 mL,将血清加以分离,将其置于-70 ℃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两组血清IL-10、IL-12及IL-18,根据试剂盒上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治疗方法
患者组给予α-2b干扰素进行治疗,每次给药300万IU,采用肌肉注射的放射给药,1次/d,给药4周之后改为隔日1次;苦参素注射液600 mg,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1次/d,4周之后改为苦参素注射液400 mg,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1次/d,临床治疗疗程为24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①完全应答:治疗结束之后对患者观察18周以上,血清HCV-RNA转为阴性,且ALT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②复发:治疗结束HCV-RNA转为阴性,且ALT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观察结束时HCV-RNA或者ALT水平再度转为阳性;③无应答:治疗结束时以及观察18周以上,血清HCV-RNA始终保持阳性,且ALT水平始终处于异常值。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6.0软件加以统计及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加以计算,计量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加以计算,以P<0.05表示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1 对照组与患者组血清IL-10、IL-12及IL-18水平对比
见表1。由下表可知,健康对照组血清IL-10、IL-12及IL-18水平要明显低于观察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对照组与患者组血清IL-10、IL-12及IL-18水平比较(±s,pg/mL)
表1 对照组与患者组血清IL-10、IL-12及IL-18水平比较(±s,pg/mL)
组别 例数(n) IL-10 IL-12 IL-18对照组 60 14.99±2.33 30.22±7.92 149.02±18.97观察组 60 22.34±5.91 49.98±14.32199.38±25.56 t值 8.997 10.282 12.343 P值 <0.01 <0.01 <0.01
2.2 患者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前60例中,完全应答有12例,占总数的20 %;无应答是13例,占总数21.67 %;复发35例,占总数58.33 %。治疗后60例,完全应答35例,占总数55 %;无应答12例,占总数20 %;复发15例,占总数25 %。由此可知,患者组治疗前后完全应答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本研究主要的观察指标为:对照组与患者组血清IL-10、IL-12及IL-18水平与患者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血清IL-10、IL-12及IL-18水平要明显低于观察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治疗前后完全应答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0、IL-12及IL-18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能够作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1] 牛文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8):983-984.
[2] Sharma A,Chakraborti A,Das A,et a1.Elevation of interleukin-18 in chronic hepatitis C:implications for hepatitis C virus pathogenesis[J].Immunology,2009,128(1):514-22.
[3] 陈明纪,朱湛华,陈长虹,等.干扰素a-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4):387-388.
R512.6
:B
:1671-8194(2014)03-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