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氏 花,肖 奚 强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南京 210097)
现代汉语“有”字句和越南语“”字句,都是形式多样、表义丰富、使用频率很高的句式。汉语和越南语整体来说都属于孤立语,典型特征都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目前,对汉语“有”字句及在越南语中的相应形式的对比研究还不很充分。本文拟对现代汉语里的“有”字句与越语的“”字句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异同,以促进对越汉语教学。
(一)后带附着成分。大多数语法学家都认为在汉语中,不是词的形态变化而是由附着性的虚词来表示体意义。所以这里的后带附着成分指的是助词“了”、“着”、“过”。当助词“了”、“着”、“过”附着在“有”字后时,整个句子的语法意义有所改变。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句:
1) 每一招出手,都好像和对方有着说什么深仇大似的,恨不得一剑就将李寻欢刺出个大窟窿来。(古龙《风云第一刀》)
2) 赵先生有过很多字画。(郑怀德等编《汉语动词用法词典》)
3) 肚子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老舍《正红旗下》)
在汉语里,动态助词“了”、“着”、“过”是在“有”字的后面,而越南语没有这样的动态助词,越南语用副词或语气词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因此当“有”后面附着成分“了”、“着”、“过”,而“”后没有相对应的成分。
在越南语里因为没有像“着”这样的助词,所以要表示状态或动作的持续都要用“”(与“正”、“在”、“正在”意义相同)。例如:
4)那里有文艺表演。
例4)“đang”说明“那里”有“文艺表演”这么一个活动,表示客观事件的存在而不是表示“表演”这个活动的持续。
在越南语中也有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经历”的词语“”或“”。“时”不是越南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时”的时候要用外在的虚词来表达,而没有动词的内在形态变化。我们看一下这些例子:
5)(” 金邻《拾到的妻子》)以前他有个娘子。
这类句子表达的是在说话时间以前发生并在此之前已经终结的事件。我们认为“”前加“”等时态助词则有一定的叙说作用。
6)? 那天她来了没有?她有(越南语回答方式)
“有了”在越南语都比较少见,它之所以有完成的意思是因为很多时候都靠助词或表经历的时间词语来表达。
(二)前加否定词。“有”字句的一个语法特点就是能前加副词来否定。但“有”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而只能前加副词“没”表示否定。例如:
7) 小屋子外没有一个人,没动静。(老舍《祥子骆驼》)
8) 亲人已经远了,他们的脸是平平的一片,没有五官,一片片白镑镑的脸。(凤凰《梦里梦外》)
越南语的相应形式一般是“,”。例如:
9) 真的,他没有钱,也不敢相信那就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和“”都是“没有”的相应形式。
因为越南语里这些都是对客观事实的否定,即否定“有钱”这个事件的存在。那么这两种说法区别何在?用“”否定是说“有钱”这个事件不存在;用“chưa”否定,则在否定事件的存在的同时还包含着“还没有钱”的意思。换句话说,越南语的“”字句的否定形式也可以是“”,但意思倾向于汉语里的“未”的意思。这种一对二的分裂形式(母语为一种形式,目的语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容易造成中国人学越南语的偏误。
(三)“动词+有”的句子。“有”和“”在汉语和越南语中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动词。对于“有”字句中的“动词+有”,“动词”和“有”结合紧凑,类似一个词。例如:
10) 山洞里藏有一些抢支。11) 屋里还留有一份委托书。
越南语中没有“动词+”的格式,“”不能跟在动词后面来修饰,汉语的“动词+有”越南都用“+动词”来代替。“”在别的动词性词组前面是越南语的一个特征,这是汉语和越南语的突出不同点。放在动词前面的“”已经虚化失去了本义,全句的内容跟“”的意义没有相关联系。例如:
12).(Hoan “” 阮公欢《四边男演员》)
直译:床下有藏很多书。意译:床下藏有很多书。
上例的“”已虚化成了虚词,在句子里出不出现不影响到本句的意义。
在汉语里“动词+有”但在越南语是“+动词”。这种镜像形式,容易造成越南学生学汉语、中国人学越南语的偏误。例如:
13)*我家有养一只猫。(正确形式:我家养有一只猫。)
因为越南语的语序是.(我家有养一只猫。)
(一)表存在。表存在的“有”字句是一种典型的存在句。这类“有”字句句首是处所词语、时间词语,宾语是表示存在事物的名词。全句表示在某处所或某段时间存在着某人、某物。
基本结构是:“处所、时间词语+有+名词性词语”。根据“有”字前后的成分,这个结构主要可分成以下两小类:
1 “处所、时间词语+有+名词性词语”。例如:
14) 他觉得冷了,因为虽在春季,而夜间颇有余寒。(鲁迅《阿Q正传》)
带有这个特点的“有”字句跟越南语的“”字句一样,例如:
15).(” 武鹏《灯笼》)那夜有月亮。
2 “有+名词性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有”的主语可以省去。例如:
16) 还有个娘儿们!(老舍《茶馆》)
在越南语中,“”字句的主语有时也可以省略。例如:
17) A!啊!有钱了!
(二)表领有。从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有”字句能够激活“领有”语义情景,通常是某人领有某一事物。赵元任(1979)也谈到这种领有关系是广义的。这一类的句子主语是表示一般事物的名词,宾语也是表示一般事物的名词。汉语领有的“有”字句与越南语的“”字句基本上是对应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有”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是主语所表示的事物的一部分。这类“有”字句的主语可以是指人的词也可以是指物的词。例如:
18) 人人都有两只手。
这种用法“有”的前面不能用程度副词“很”、“非常”等修饰。
“có”的宾语也可以是主语的一部分。例如:
19)(Quang“” 阮光创《哑人酒店》)直译:在监狱出来他只有骷髅,也哑。意译:从监狱出来,他已经瘦得像一副骷髅,嘴巴也哑了。
2 主语与宾语之间有领有关系。这个情况下,主语通常是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宾语常是具体的东西。例如:
20) 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鲁迅《风波》)
在越南语中,常用类似的表达。例如:
21)石蓝《季初冷风》)以前我爸爸也有这样的一件衬衫,后来卖给村长先生了。
3 宾语表示主语的某种属性,宾语多为抽象名词。例如:
22) 教书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例22)谓语“很有意义”说明主语“教书这个工作”的特性。
上面这个例子的主语是动词性词组,但一般情况下主语是指人名词,而宾语是抽象名词,指人的特点、性格等等。如:
23) 他的确有本领,骑术箭法都很出色。(老舍《正红旗下》)
的宾语也可以表示主语的性质。例如:
24)(武重风《娶了丑媳妇》)你有责任吗?
4 宾语所代表的事物与主语所代表的事物有某种关系。在这种场合,主语和宾语都是指人的词,主语和宾语所指的可以是夫妻、兄弟姐妹、父子等关系和其他关系。例如:
25) 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鲁迅《阿Q正传》)
跟有一个职业全然无异。
(三)表估量或比较。从表存在、领有的基本意义,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而只起语法作用,如表示估量或引起比较。根据句子的不同结构,我们又能分成表示“估量”及“比较”两种。
1 表估量。(1)有+数词+量词+形容词。“有”后面有数量词再加上与估计对象的性质有关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常是积极性形容词,具体的是:“大、高、远、重、深、厚、宽”等。例如:
27) 刘四爷正在屋里喝茶呢,面前放着个大白炉子,火苗有半尺多高。(老舍《骆驼祥子》)
这个特点越南语没有相对应的形式。
(2)有+多+形容词。用来问度量单位,形容词一般都是积极意义的,如“高、大、重、深”等。例如:
28)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
越南语的相对应形式是“形容词+ bao”而不出现“”一词。例如:
29)楼有多高最合适?
2 表比较。本文所说的表比较的“有”字句,是用“有”、“没有”表示关系比较的句子。基本结构是:A+(没)有+B+(这么/那么)+C(其中:A是主体,B是客体,C是性状度量值)。例如:
30) 不过,虎妞没有她这么年轻,没有她这么美好;祥子就更怕她,仿佛她身上带着他所常受过的一切女性的厉害与毒恶。(老舍《骆驼祥子》)
汉语里的这种句式,越南语也没有相对应的形式。同样这样的意义有“A+C++B”的表达方式。例如:
31) Anh他有我这么高。
越南语“”字句没有表比较的意义。
(四)表发生或出现。“有”还可以表示发生或出现某种新情况。这时“有”字后常常附有表示变化意义的“了”,“有”的宾语常常是动词性或名词性的词语。根据表示发生还是出现的“有”字句,我们又分成两小类。
1 表发生。“有”的宾语常是不期望出现的,如“伤、病、危险、事(故)”等,其中“事”的出现频率是最多的,例如:
32) 前面有交通事故。
越南语表示发生的“”的宾语也常是指不期望、不如意的事,如:“(灾害),(地震),(洪水),(事故)”等,例如:
33)金邻《马埋》)草涂阴脸地说:“刚才那边有火灾。”
2 表出现。宾语是指人的名词,如:“人、女人、男人、顾客、本家、亲戚、同学、亲友”等或疑问代词“谁”,其中“人”这个词有最多的出现频率,例如:
34) 这地方有谁来呢?(鲁迅《药》)
越南语:
35)何时有人出来叫就进去。
(五)表包括。表示包括的“有”字句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宾语表示的事物都属于主语所指的那一类,宾语往往不止一个,具有列举性,有时候最后还说数量。这类的“有”都可以用“包括”这个词来代替。例如:
36)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老舍《骆驼祥子》)
37)ma” 阮公欢《有鬼的铜币》)他的做官生涯只有两个主要工作:赌博及嫖娼。
二是“有”的宾语是数量词或带数量词的名词短语。这类句子宾语表示主语所指事物的总数;主语所指事物包含的数量与宾语所表示的数量是相当的。例如:
38) 一年有十二个月。
越南语:
39)一周有七天,这谁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那是理所当然的。
(六)表示“大”或“多”。这种情况下,“有”的宾语一般是抽象名词,如:“能力、运气、感情、经验、心眼、才华、力量、功夫”等等。例如:
40) 他是有才华的。(老舍《正红旗下》)越南语表达的意义也跟汉语一样。例如:
41)Nam Cao南高《看法》)有钱,没有一个人不吃喝玩
乐?
(七)“”字句表假设。越南语的“”字句具有假设的意义,对应于汉语的“如果”;而汉语的“有”字句不能表达这种语义。例如:
42)你如果去的话,我等你。
43) Toinoi doi thi toi chet.我如果撒谎的话,我就死。
44)(Nam Cao南高《明月》)如果有钱就专心写。
上文从句法结构和语义两个角度对“有”字句和“”字句两种句式进行对比,发现“有”字句和“có”字句的相同点多于不同点,即大同小异。主要结论如下:
(1)句法方面。汉语的“有”字句及越南语的“”字句虽都没有内在的形态变化,都不附属于“时、体、数”,但“体”的表达方式又有点儿不同。汉语的“有”也可以后带“了、着、过”等动态助词表示动态。越南语中的“có”,也有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完成、经历”等体的方式,但要借助“,”等副词,附着在动词前。
汉语“有”字句用“没”(不能用“不”)进行否定,而越南语的“”字句有两种否定形式,可以用“”或“chưa”进行否定。这种一对二的分裂形式,容易造成中国人学越南语的偏误。
汉语的“V+有”在越南语中是“+V”,这种镜像形式,容易造成越南人学汉语、中国人学越南语的偏误。
(2)语义方面。汉—越语的“有/”字句的意义基本相同,都表示领有、存在、发生或出现、大或多、包括等关系;区别在于:汉语“有”字句可以表估量、比较关系,越南则不可以;越南语“”字句可以表示假设意义,汉语却不可以。这种差异也带来了相应的句法表现的不同。这种互有交叉的现象也会引起越南人学汉语及中国人学越南语的偏误。
吕叔湘 2010/1980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肖奚强等 2009 《外国学生汉语句式学习难度及分级排序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豫峰 1998 “有”字句研究综述,《汉语学习》第3期。
张豫峰 1998 表比较的“有”字句,《语文研究》第4期。
张豫峰 1999 “有”字句的语义分析,《中州学刊》第3期。
赵元任 1979 《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郑怀德、孟庆海 2003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