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的思考

2014-05-31 01:51曾桂生逯秋月颜月乔李文渊
体育科研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内生动力内生

曾桂生,逯秋月,颜月乔,张 文,李文渊

目前,我国体育社团对社会的总体效益不高,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体育社团的“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而在西方体育强国,体育社团的“内生发展动力”强劲,这促使体育社团很好地发挥了满足现代人们的各种心理需求的社会功能[1]。我国体育社团的内生发展动力乏力,这不仅导致国家对体育社团投入要素的低效率使用,同时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也将因过度依赖要素投入而变得不可持续。面临当下有限的发展资源和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如何培育自身,找到实现体育社团发展的内生发展动力,这已成为我国体育社团持续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更是我国体育社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生增长理论是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一个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本文所谈的“内生发展动力”与“内生增长动力”的共通点在于无论是企业还是体育社团,都欲在不增加资源投入,在国家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自身促进其发展。企业一般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分配结构等方法来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体育社团则可以通过调整组织结构、目标、理念,改善管理方式等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

1 我国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之困境

首先,我国一些体育社团没有发挥其存在的应有功能,体育社团的会员满意度不高。随着“服务型”政府和社会的构建,体育社团的服务功能和体育社团对社会的实际效益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上海市的体育社团已经开始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且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但也有一些体育社团人员组成复杂,办会动机不纯,再加上有关部门疏于管理,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有的体育社团不是组织广大会员开展健身活动,而是为了捞钱;有的体育社团只是相关部门完成政绩的“空壳”。这都使得上海市的体育社团不能够很好地承担起其自身应该担的社会功能,且伴随着“服务型”社会的构建,对上海市体育社团发展的路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社团管理工作滞后。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管理都还比较粗放,没有真正走上制度化发展的轨道。上海市的体育社团虽相较于我国其他省市的体育社团处于领先位置,但仍受其普遍劣根性的影响。从体育社团内部来说,缺少严格的管理观念和秩序容易使人产生随意性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偏离组织的最初目标。从外部管理来看,体育社团组织种类繁多、内容庞杂,而我国对这方面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恰当有效的管理方法都还很不健全,因此在管理中不可避免要存在一些问题。怎样从体育社团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有制度有效率地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缺乏有效监督。对体育社团的监督,国外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有来自管理机构的监督,有广泛的社会监督,如舆论监督、竞争环境的监督、捐赠者的监督以及服务对象的监督,还有体育社团行业自律机制,如行业认可制、行业赞许制和行业规制等监督机制。我国目前对体育社团的监督机制是非常不健全的。从政府的监督来说,首先,我国体育社团的专门管理机构力量薄弱,我国对社团管理的专门机构是民政部门的社团管理机构,由于机构人手缺乏,很难满足大量涌现的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需要。其次,我国体育社团的双重管理机制有可能造成责任不清,导致监督的缺位。从社会监督来看,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公益意识,所以也缺乏对社会团体应有的社会关注和社会监督,社团会员权利意识缺乏,很多社团会员没有意识对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进行维护。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1 “会员制”有名无实,社团“会员满意度”不高

培育内生动力的关键一环是增强社团组织的创新能力,而人力资本是决定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会员是社团组织存在的最根本的依据和主要依靠力量,作为组织内部资源的一部分,其结构、数量、能力等直接决定着体育社团未来的命运。然而,与西方国家发展较成熟的会员制相比,我国体育社团仍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

1.1.1 会员制度不健全,“会员制”有名无实

会员制作为社团建章立制的基本制度,事实上并没有得到重视。具体表现为会员色彩淡化、主体地位不高、社团与会员间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等,整体呈现出有名无实的状态。

1.1.2 社团缺乏服务观念,会员满意度不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社团普遍缺乏服务观念和激励机制,社团会员向心力乏力,会员满意度不高等。

1.2 体育社团的资源整合能力薄弱

由于过去我国体育社团具有显著的“官民二重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来获得资源[4]。但随着政府逐渐将体育社团放开,体育社团官方获取资源的渠道也将逐渐丧失。面临这样的情况,我国的体育社团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身整合资源能力薄弱。这也暴露出我国体育社团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客观事实。

1.2.1 社团活动对政府过于依赖

大部分体育社团都渴望由政府部门承办或者按上级指示举办一些活动,自身承接能力差,自主活动意识不强,体育社团缺乏良性的生存支柱与循环,更没有把社团会员好好利用起来,挖掘潜力,发挥其积极作用。

1.2.2 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弱,公信力低

政府与体育社团关系混杂,部分体育社团不过是相关政府机构应付的“空壳”或是承接政府机构部分转移职能的 “附庸”,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目标较模糊等,这些都导致人们对我国体育社团减分,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其获得社会资源的渠道。

1.2.3 体育社团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

社团组织在内部资源分配上往往没有明确的计划与安排,部分社团虽然表面上作出了明确有序的计划与安排,但往往并未按计划行事,资源使用混乱、不合理等。

1.3 体育社团缺乏独立发展意识

转变发展模式、创新目标理念是培育我国体育社团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然而,过去我国大部分体育社团的成立并非应社会的需求而生,而是如政府机构般由国家政策而来。这使得它们无异于政府机构,很多甚至是政府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空壳而已[5]。随着我国政府与社会逐步转型,“服务型”政府和社会的构建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主旋律,然而,我国体育社团却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对政府部门的惯性依赖,独立发展意识薄弱。

1.3.1 难以跳出“等、靠、要”的思想旧框

在筹划成立时,我国体育社团就有一种主动向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寻求依赖的倾向,缺乏独立发展的精神。整体呈现出一种“坐等饭吃,伸手要钱”的状态。

1.3.2 自身造血意识薄弱,无法自负盈亏

在财政资金方面,我国体育社团严重依赖政府投入或政策支持等外部发展因素,而不是依靠自身合理的运营来获得维持生存的资源,自身造血意识薄弱,无法自负盈亏。

1.4 体育社团难以摆脱旧有组织模式

在中国政治体制下,我国组织设置与运作方式上下对口、上行下效的传统使得地方政府根据上级的意图或仿效上级建立类似的体育社团。社团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都带有明显的政府选择特征,社团组织结构老套,组织人员缺乏活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内生动力的发挥。

1.4.1 组织结构老套,体育社团被架空

我国不同层级的体育社团不仅其主要资源来源于各级党政机关,且在观念、组织、职能、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都严重依赖、模仿政府。由于体育社团资源与权力“类政府”化的双向制约,那些凝聚社团的团结力却因外部资源的牵制遭到破坏,体育社团运作结构和运作资源分割,使得社团体系的核心组织被架空。

1.4.2 组织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活力

社团组织在人力资源方面仍然比较单一且缺乏活力,很大部分都是来自政府机构的分流人员,或者是靠少许对社会体育事业有热情的推动者。而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社团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志愿性,即组织的成员,包括董事会成员主要由志愿人员组成,且人员的来源多样化,包括体育方面的专家、运动员、体育爱好者及社会各界的人才。

1.5 体育社团管理仍旧落后

社团管理的创新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体育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另一大内生动力。目前,我国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比较粗放与老套,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大部分仍然沿袭过去,创新性不强、多元性不够,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

1.5.1 社团组织转型进度缓慢

在管理方式上,虽然开始由之前的效仿行政型逐渐走向了企业化的自主经营道路,活力相对增强使体育社团的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但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5.2 运行机制缺乏多元性

在运行机制上,仍有许多体育社团采用单一的计划机制,而适应时代发展的激励机制、风险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引入不足,体育社团的生机和活力不够。

1.5.3 管理方法有待丰富与创新

在管理方法上,目前我国体育社团管理还不是很完善,虽已存在绩效管理的理念,但对绩效评估的大部分集中在体育社团运营的政治绩效、财政绩效等方面,而对其自身管理绩效与服务绩效重视不够,甚至很多体育社团在进行绩效评估时缺乏对其自身管理和服务效果进行考核的观念,而这些都是导致我国体育社团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关键因素。

2 确立我国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之着力点

2.1 明确社团会员制度,提高社团会员满意度

强大的人才储备库是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强心剂。培育社团组织的内生动力,实现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吸引会员、留住会员、提高会员的服务效能。

2.1.1 明确体育社团会员制

人们享受体育社团的服务是以社团会员的资格来获得的,会员与社团之间应建立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会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会员的义务,如:做社团志愿者或缴纳少额会费等。同时,确保社团会员的主体地位,会员才是社团的服务对象和负责主体,而不是曾经的以政府上级部门为导向。

2.1.2 明确“服务”观念,提高社团会员满意度

体育社团自身必须对会员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这样才能保证社团组织的持续性和生命力。影响体育社团会员满意度的因素大致分为6个方面:会员期望、感知价值、感知质量、会员满意、社团形象和会员信任(图1)。体育社团只有明确“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效能,从影响体育社团会员满意度的六大要素着手,运用绩效考核改善自身服务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团会员的满意度,进而达到凝聚会员的目的。

图1 体育社团会员满意度涵盖要素模型Figure 1 Model of the Contained Elements of the Member Satisfaction Degrees of Sports Associations

2.2 多方面、多渠道整合资源

内生动力的培育过程还需充分利用社团外部资源,其中极为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就是积极承接外部活动,抓住一切推进发展的机遇,全方位拓展和利用有限的发展资源。

2.2.1 培育社团主体,找准自身定位,确立社团品牌活动与赛事

体育社团要根据社团专业特点,结合全民健身计划,搞好市场开发,多层次、多种类地满足不同体育消费群体的需求。重点开发那些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兴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社团。每一个地域有其自身的特色,每一个体育社团也有自己的特点,如何把这些“不同”融合起来,建设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满足当地群众需求的体育社团是我国体育社团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2.2.2 拓展宣传渠道,提高社团的社会公信力

借鉴国内外体育社团成功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群众基础的体育社团是如何通过媒体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的。在体育社团媒体宣传渠道多元化的格局下,着力抓好媒体使体育社团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公信力和知名度[6]。

2.3 树立“独立”意识,依靠自身发展

2.3.1 跳出“等、靠、要”的思想旧框,树立独立发展意识,自负盈亏

无论是成立之初的组织构成、人员选拔,还是资金来源都应该是特地为该体育社团而量身定做,不能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庸”,也不能和政府机构一个模子,杜绝“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3.2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自负盈亏

体育社团必须对自己的运行与发展负起全部责任,通过增强自身获取资源的能力,真正做到自负盈亏,彻底铲除“坐等饭吃,伸手要钱”的观念。

2.4 优化组织模式,完善人员结构

2.4.1 理顺社团内外部关系,推动体育社团社会化、市场化

明确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自身的职能定位,业务主管部门仅在政治思想上、方针政策上等进行指导,不直接参与社团的管理工作。同时,对已有具体形态的体育社团进行“市场化”革新,大胆将体育社团推入社会,融入市场经济,借鉴成功的企业管理方式,来获得体育社团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自负盈亏,按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思路办事[7]。

2.4.2 完善体育社团的人员结构

体育社团的人员结构不能是单一的行政人员,更不能是政府机构的“分流”,专家、学者、运动员、运动爱好者这些都应该是社团人员的必要构成部分。要结合社团工作的特点与需要来设置工作机构,安排工作人员。科学规划兼职、专职人员比例,加快从业人员专职化、专业化的进程,保证资源最优利用,提高社团工作效益,充分发挥体育社团所承载的功能,从而实现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8]。

2.5 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有序发展

2.5.1 加快社团组织改革与转型的力度

由于我国体育社团与政府存在“二律背反”的现象,即单方面要求政府进行职能转变或单方面要求体育社团加强自身建设以承担职能都无法实现,政府和体育社团都必须从自身出发,做出让步,政府部门应合理转换职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体育社团则应逐渐提升自身能力,为加速改革与转型发展打好基础。

2.5.2 建立多元的运行机制,增添社团组织活力

要适时与现行的市场机制接轨,尽快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残留的陈旧观念与单一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运行机制,合理引入市场机制中与体育社团发展相适应的激励机制、风险机制、竞争机制等,以增添社团组织的活力。

2.5.3 创新管理方法,完善内部评估机制

内部评估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推进和引导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社团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影响体育社团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对社团组织进行内部评估时应做到:(1)明确社团评估对象。评估对象是体育社团本身、社团各个部门和社团运行中的各个环节;(2)扩大内部评估主体的范围,保证评估的准确性;(3)采用多元的评估方法,多方面进行评估。

4 小结

培育我国体育社团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聚集人力、物力资源、转变发展模式、贯彻执行服务性社会的目标理念、创新管理方法等方面着手。体育社团必须坚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优化组织结构,以会员满意度为导向来评估自身运行情况,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有序发展,同时有效利用好媒体等宣传渠道,提高社会公信度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等[9]。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增强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实现我国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1]崔丽丽,叶加宝.中外全国性体育社团比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31-35.

[2]蒲文彬.关于贵州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内生增长动力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2,(8):5-8.

[3]楚继军,段国新.小康社会城市体育社团活动绩效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6):20-23.

[4]崔丽丽,王 炜.中国体育社团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33-36.

[5]汪流.全国性体育社团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8):19-23.

[6]曾桂生,杨玉成.以盐城市为例的江苏省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8):16-21.

[7]Salamon.(1981).Rethinking Public Management:Third-Party Government and the Changing Forms of Government Action[J].Public Policy,

[8]赵澄宇.挪威与瑞典体育管理模式浅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9):303-305.

[9]王存沐,周文辉.寻找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生支援[J].浙江经济,2008,(4):53-54.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内生动力内生
茶树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着力加强老干部社团组织建设
服务农村社团品牌打造 发挥各类社团积极作用
趾甲内生—糖尿病患者易患并发症之二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
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经济发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