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重新认识身边的香港

2014-05-30 21:37:34
书香两岸 2014年4期
关键词:车仔木屋立体

用“机关算尽”来形容刘斯杰的立体书作品,或许不那么贴切,却也能体现出一部分包含在这些作品中的缜密构思。他的每部作品,多则十几版,少则六版,能让人在东开西折、上翻下掀的过程中,领略到无限的乾坤。

辞掉高薪的稳定工作,全身心投入自己并不熟悉的立体书创作中去,也许是刘斯杰迄今为止做过的最疯狂的一件事。在他斯文平静的外表下,蕴藏着对立体书创作的无限激情。有感于这座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每天都在不断发生着的变化,刘斯杰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身边正在消逝的事物。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但刘斯杰觉得自己对这座城市其实很陌生,而事实上,多数香港人都和他一样——每天走在同一条街道上,却对周遭的景物鲜少关注,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记忆中一直都在那里的某个事物消失了,此时再尝试着回忆其中细节,却发现自己一无所知。刘斯杰就是在这样的景物变迁中,惊觉自己对这座城市的不了解。于是,唤起香港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地方”的热情,也成了刘斯杰创作立体书的最大动机。

立体书是多方智慧激荡的成果

由于毫无制作立体书的经验,刘斯杰只能买来国外的经典立体书,自己琢磨制作的方法和窍门。其中经历的困难和失败无需赘言,所幸凭借着多年的美术功底和坚持到底的韧劲,刘斯杰得以带着他制作成功的三个“房子”,参加了由新鸿基地产和香港三联书店合办的第二届“年轻作家创作比赛”。这是一项旨在鼓励年轻人创作、帮助年轻人出书的比赛,因此即使当时刘斯杰的参赛作品只能算是半成品,但这三座设计精良、细致入微的纸上“建筑”,以及一份言之凿凿的计划书,让香港三联书店的编辑们看到了立体书的广阔前景。当时他的作品得到了赛会八名评委的一致通过,得到了将作品出版成书的机会。

但立体书毕竟与传统图书不同,在整个出版流程中,作者依然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而出版社则扮演沟通、协调的角色。香港三联书店编辑李毓琪介绍说,在“香港弹起”的出版过程中,“主要是由刘斯杰提出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再讨论这个题目的可行度或吸引度,确定了题目之后,他会再去搜集资料。”书中的各类机关、组装等都是刘斯杰自己构思、设计的,因为立体书涉及了较多制作层面的工作,因此他除了与出版社商讨主题之外,也需要和负责印刷、装帧的部门讨论某个做法(机关)是否可行,或是怎样设置效果才会更好。也正因为这一过程牵涉到了多方,所以立体书的完成最花费的还是时间,“我们需要做很多相关测试,这其中作者、出版社、制作部门或印刷厂方面都要互相配合。”因此,刘斯杰的每一本立体书,不但是他创意的集结,更是多方智慧激荡的成果。

但与外国立体书由纸艺工程师和一组研发团队合作的流程式操作不同,各处细节的设置、机关的设计,都需要刘斯杰自己一个人来完成。据了解,刘斯杰做立体书时,首先要画好草图,然后再考虑如何设置机关让景象“站”起来,并做成模型;当试验多次,模型的所有机关都基本可行之后,再将所有组件拆解、编号、扫描,存入电脑定稿,然后再组装,检验榫位是否准确,确保每一个场景都能实现立体化。这一过程中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甚至包括选择多厚的纸才能让景物弹起,这也需要经历很多次失败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每一本立体书的复杂程度都很高,因此出版社会先做出一个模板,无论是组装或是机关设置,都会再经过试验,“确定整本书的实现没有问题,之后才会批量生产”。

从细节处“弹起”一座城

当“鸡蛋仔”“报纸档”“咖喱鱼蛋”“臭豆腐”等香港特色小吃摊铺纷纷从刘斯杰的立体书中“弹起”,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热闹的香港街道和诱人的美食,以及不少业已逝去的本土文化。

香港的城市景观“扑面而来”,正是在翻看“香港弹起”系列时最大的阅读感受。除了与立体书本身所具备的“立体”效果密切相关之外,刘斯杰细心设置的各种细节对于逼真的呈现效果也是功不可没。在刘斯杰看来,“香港弹起”就像是一部生活剧,而生活往往就是体现在家长里短的细节之处,可谓细微处见真情。在他的理解中,“香港弹起”系列是尝试以某一个切面来解释一个城市的大层面,“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面貌,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我就选择出一种完全不同的切面去讲这个故事(语出2012年台湾“立体书的异想世界·刘斯杰‘弹起讲座”,下同)。”以《香港弹起》为例,刘斯杰选择香港人最关心的房屋作为切入点,分六章介绍了一家三代住过的房子,包括广式唐楼、木屋、徙置区、九龙城寨、公屋、商住洋楼等六种典型的香港建筑,每一章翻开为左右两面,厚厚的硬纸粘合而成的建筑物跃然纸上。除了繁复的纸艺之外,其中的某些细节设置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比如在呈现木屋区时,在书上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家担水上山的图像,而这样一个细节正反映出了當年木屋区的生活状况,“因为那时候木屋区没有自来水供应,每个人需要拿两个桶去担水”,这样一个细节足够唤起所有曾经在木屋区居住过的人的古老记忆。而在表现九龙城寨时,为了体现建筑物和人口都很密集的感觉,刘斯杰也煞费苦心,“因为立体书的页面是有限的,我必须用尽所有可能的位置来体现,所以就用一种强烈的透视手法来表现房屋的密集,比如用比较暗的色调来呈现建筑物当中越来越深入的效果,从而让读者体会到那里面是非常拥挤而且非常脏的。”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书半开半闭着,从上往下看建筑物的内部,能看到纵横交错的天线,“这样就能重现头顶上天线密布的透视感”。再如“公屋”一章,将左右两页翻开后,会有一架“飞机”弹出来,这也是刘斯杰对儿时记忆的一个纪念,“那时候机场很接近城市,每天都能看到飞机从头顶飞过。而现在机场搬到了远离城市的地方,这样的情景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我想重现它。”

而在“香港弹起”系列的其他作品中,这种细节处的用心也随处可见。比如在《车仔档》中,分别代表着炭烧、咖喱鱼蛋、牛杂、臭豆腐等四个不同的招牌,用一个圆钉扣在“车仔档”旁订成一小叠,读者可以自己动手将不同招牌套在“车仔档”上,让“车仔档”转卖不同的小吃;在《陆上公共交通》中,双层巴士的侧面可以打开,上一层也可以掀开,让读者看到车中各个位置的乘客的各色表情……因此,虽然“香港弹起”的每一本作品页数都不多,却能通过将景物赋予立体的呈现,并加入细致入微的细节展现,来达到长话短说、深入浅出的效果。而熟悉刘斯杰作品的读者,一定都会发现不少作品中都有一只小狮子的卡通形象,比如车仔档的老板,或是在马路边等电车的行人。这个细节也是刘斯杰对于过往记忆的一种表现方式,“以前我家所在的木屋区上有一座狮子山,那座山的形状看起来仿佛有只狮子伏在山头,俯瞰整个香港。于是我就将狮子山变作一个小狮子,来讲述香港的变迁,讲述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将这个小狮子看作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他把关于香港的全部记忆都化作立体作品,把自己也代入书中,描绘着这座大家共同生活的城市,叙述着每个人心中不尽相同的香港故事。

从不同视角看香港

如果你只是把《香港弹起》看作一部简单的立体书作品,那就太过片面了。除了书中的细节处引人入胜之外,对于整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概念,刘斯杰也有自己的全面安排,“这整本书不是作为一个个独立作品而存在的,而是一个整体。翻看这本书,你需要不停地转换角度,比如像看普通书那样从平面上看,或将书本稍微往前倾一点来看,或是把整本书摊开来放平着看,或是需要你把脸凑上去看,又或是把书立起来看……我尝试找不同的角度,而这些角度也包括了作者希望读者怎样去看待这本书。《香港弹起》就希望读者能不断转换角度,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香港。”

此外,他也会在可行性容许的范围内,不断尝试更多立体书呈现的可能,于是,我们有幸可以看到能够发出熟悉音乐的雪糕车,看到发光的火龙。而这些努力,也让书的内容越发“立体化”起来,李毓琪觉得,这也是立体书最迷人之处,“比如《香港节日》里的舞火龙,里面安装了光纤,能够发出亮光,很能表现出节日的气氛,会让读者立体地看到某件事情,从而有一种视觉冲击,使那件事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好比看电影,2D和3D的效果会很不同。”这种全方位的视觉效果,赋予了刘斯杰的作品与众不同的吸引力,自从他的第一部作品问世以来,每部新作都在市场上备受关注。“立体书的出版需要投入很多方面的力量,跟做一本普通的书大不一样,尤其是香港本土原创的立体书。所以每次香港书展,我们的展位都很受关注,大家都在寻找刘斯杰的作品。”在李毓琪看来,刘斯杰的立体书已经超越了“书”的范畴,而更像是一个收藏,一个香港文化的结集。

目前刘斯杰正在抓紧制作新的立体书作品,争取在今年香港书展上亮相。他将以何种形式为读者带来新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车仔木屋立体
会飞的木屋
会飞的木屋
俄“木屋之城”前途未卜
环球时报(2020-10-15)2020-10-15 04:14:32
念个立体咒
木屋
立体登陆
炫酷立体卡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