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2014-05-30 12:01:12李晓晴
2014年47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中国梦

李晓晴

摘要:“中国梦”的提出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它也是当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理想的体现,具有深刻的意义。“中国梦”是理想与现实、共性与个性、世情与国情、求同与存异、国富和民福的高度统一,它深化了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可纵向从过去、现在、未来,横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构建由强盛中国梦、法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与幸福中国梦组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在逻辑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梦”的国家目标

近代以来,我国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只因贫穷落后的封建王朝未能给国家带来强大的希望。只有实现国家富强的国家梦,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才能向前推进。因此,从国家维度来讲,“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国家富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富强的“中国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指明道路和方向。因此,“中国梦”的国家目标就是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保障社会成员的民主权利、建设政治清明、社会利益协调关系,国强民富、民主有序、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作为其现实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基本价值诉求,其根本是要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状况,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创造发达的物质文明,实现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资本主义,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物质条件“在追逐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进程中要明确国家富强的目标,明确追梦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国家富强这一目标,为人民谋利益,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百年“中国梦”。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基本价值诉求,其目的是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层次的民主、更高水平的政治文明,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自由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社会主义在政治上超越资本主义,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优越的政治条件。毛澤东同志曾经提出“只有加上民主,中国才能前进一步。”这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国家梦想的实现不仅仅是要在经济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同时也要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实现政治民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是党不懈追求的梦想,也是亿万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梦想。只有不断追求政治民主,追梦的道路才能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基本价值诉求,其目的是努力改变科技、教育与文化事业落后的现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丰富、更健康、更完美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社会主义在精神文化上超越资本主义,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完善的精神文化条件。社会文明的实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人民才会更加幸福“和谐”是努力改变不够公平的社会现状,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权益分配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广泛、更充分的“平等”权利,创造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实现社会主义在社会结构状态上超越资本主义,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中国梦”的社会属性

从社会层面来讲,作为共同生活的人们形成的关系联合体,社会不仅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也会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在我们国家,立足社会现实、完善社会的“中国梦”目标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进步,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更需要创设一种适宜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打破一切束缚人们实现合理愿望的陈旧条框,使社会成员过上富足的幸福生活。

“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之中,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在国家维度,“中国梦”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重要的国家目标;在社会层面,自由和平等成为衡量“中国梦”社会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是创设一种适宜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打破一些束缚人们实现合理愿望的陈旧条框,使社会成员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中国梦”强调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社会成员人格独立,具有个人自主性的责任自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中指出,“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层面,“中国梦”追求社会成员人格平等,具有财富获取、各种权益保障的均等机会;社会成员得失平等,真正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对应、贡献与索取的对应、恶行与惩罚的对应、善行与奖励的作用与地位的对应,“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将自由与平等作为其社会目标,一方面体现出党对人类文明优秀精神成果的继承和发扬,反映出党对人类价值理念的超越和创新,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包容性、认同性和社会性。另一方面,将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引入“中国梦”的逻辑体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和广泛性。这种以价值观的认同性和引导性来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对社会不公的承受力在下降,这直接推动了各类以维护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冲突的快速增加,对制度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种现实下,社会各界都明显感受到维护公正,加强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维护公正加强法治,才能筑牢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规则。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梦”的实现主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②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强调,“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人民意志的集合体,其实现离不开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结,才能为实现“中国梦”积聚更多正能量,才能为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简言之,“中国梦”的实现要靠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民都可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主体,“中国梦”的实现也必须要求其主体具有必要的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从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等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在核心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公民的要求与“中国梦”对其实现主体的标准具有内在一致性。在个人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习近平,2013

[4]于永军.牢牢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J],宁武新闻网,2013-4-12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中国梦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7:37:25
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对策探讨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人民论坛(2016年25期)2016-09-28 10:30:20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现代交际(2016年4期)2016-04-08 15:08:27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