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娥
摘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是城市化的依托,所以,大量的失地农民出现是必然。但就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于大多数农民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当大量土地被征用时或租用时,农民必然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社会转型和角色的转变,但农民个体素质不能马上适应这种社会的分化和整合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就会显得异常突出和尖锐,那么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和冲突呢,笔者将应用科学的研究视角,结合调研实践,对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化;矛盾;研究视角
一、矛盾与冲突的表现
城市化对与农村而言,是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进行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整合既是原有社会的分化过程,同时也是用新文化和制度规范对社会整体进行社会个体的重新整合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就会显得异常突出和尖锐。笔者在两个假期的暑期调研中,通过实地的调研访谈发现,某村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情况,该地区在实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征收或者租用了农户的土地,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征收的土地越来越多,农户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矛盾与冲突也围绕土地越来越激烈,表现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拖欠农民土地款、村民群体式上访、村干部殴打村民、村民围攻村委会、村民组织自卫小组等等。
二、用科学研究视角分析产生的原因
首先从农民的角度上来看,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作为,有其必然性,笔者总结为以下原因:
1.农民心理认同的不适应。在调研中村民普遍反应自己还是希望自己是农民,不希望自己转为城市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后,自己就没有了土地,没有了在农村享受的一切待遇,谁都不愿意把自己逼上“绝路”。
2.农民就业无法得到保障。由于村民大多数处于初中文凭,除了种地田外没有其他特殊的技能可以谋生,失去土地后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出去打工,但是受到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外出打工也是处于“边缘”人的角色,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收入甚微。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农民来说,归咎原因,他们很自然的就把原因归到失去土地上,认为要是有土地就会怎样怎样。这个也是符合人的正常心理的。
3.农民收入单一。对于该地的失地农民来说,他们的收入就是900元每年的“口粮钱”,老年人再加上养老保险金和失地保险。还有每年的土地征收保险,其他的就只能靠自己打工,或者经商,但是这些对于本身素质就很低的农民来说是很困难的,他们缺乏经商经验和系统的技术知识。同样的道理,农民总会把这样的问题归咎到政府职能缺失上,认为政府没有为民谋福利。
4.农民与生俱来的“狡猾性”。作为农民本身,尤其是靠近城区的农民,由于身处的环境的影响,接触了各方面的人,他们的目的不再那么单一,思想也不再那么淳朴,就说土地价格吧,明明签了合同三年,或许有更高的价格,过了一年,村民就急着要回去,各种利益的驱使,往往会使头脑发热。试想一下如果可以拿到一百元钱,谁还愿意去拿十元钱呢?更何况现在的农民一般都不笨。
4.对干部缺乏信心。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村民都认为有的干部参选的时候和村民的承诺很好,但是一旦当选进入管理阶层,就不再为民谋利,而是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利,更有甚者对村民的不满进行打击报复。在他们看来,尊重我的权威是我领导你们的前提,非常时期非常手段这是必须的。因为部分干部如此,在村民眼中所有的干部都如此,所以,远离他们是最好的“自保”方式。
在以上这些条件下,该地农民把所有的关注点放在了土地上,认为只有土地才是他们走出这种困境的唯一出路,在条件相对允许下,他们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维护自身利益,有时候的过激行为也是必然的。
其次,从居委会的角度看,作为村民和政府之间的链接枢纽,居委会的角色也是多样化的。在这场矛盾与冲突的“战争中”笔者认为他的作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坚守原责。作为居委会,他们不是所有政策的制定者,他们只能作为政策的宣传和传达者,还有任务的完成者,上级政府给的压力,他们只能把这个压力转嫁到村民的身上。而在他们看来村民总是不理解,不满足,这样的情况下讲道理,讲人情只不过是徒劳。
(2)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很多事情不可能达到村民的期望值。也就像村民说的那样,这些村干部都是不为农民做事情的,不帶领他们致富的,但是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这些干部也是初中、小学文化,在这中素质的限制下,要让他们有很大的突破,其实难度比较大。用干部的话说“我自己都穷,我怎么带你们富裕啊?”
(3)趋利避害思想的影响。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质,居委会的干部也是人,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肯定会做出一些有违村民意愿,甚至损害村民利益的事情,甚至有的干部还未了能够获得更多利益,不惜以牺牲村民的民主为代价,这也是造成矛盾和冲突的一大原因。
(4)干部眼中的村民全然不讲理。在大多数干部看来村民是不讲理的,他们之所以天天闹,天天吼着上访,是因为他们不满足,黑心,得到了星星,想要月亮,如果再让他们得到月亮,不知道他们还想要什么?
作为干部,在他们看来,很多时候村民是不讲理的,眼光短浅的,为他们谋利,他们不知道,不领情,总想着贪图小便宜,那样的话,就没必要和他们讲理,依照他们的想法来做事。
最后,作为国家,之所以提出社区建设,是因为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希望在当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能够依托农村社区的力量,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深化自治,最终的目的是达到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说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是好的,社区建设也是有利于居民的。
综上所述,笔者的观点是,造成某村土地矛盾与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村民自身素质不高,对于新的角色转变难以适应,新的观念难以适应,对政府依赖性比较强,对于脱困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政府方面存在着角色发错位和缺位现象,应该摆正、摆对角色,真正做到无愧于心。也就是说出现今天的不和谐景象,是村民和领导者共同造成的结果。(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潘光辉.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合理利益保护问题.[J].南方农村,2006(4)
[2]陈彬文.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思考[J].天府新论,2005(11)
[3]刘铮。王凯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农民失地”问题,2007(12)
[4]王剑。王峰,宋冬玲.浅议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