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规划设计

2014-05-30 00:03:57徐梅
信息周刊 2014年42期
关键词:绿色环保规划设计建筑

徐梅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不断的提高,绿色环保理念和环保节能意识在建筑行业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逐步得到了认可,并推广和应用。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提高对于资源的利用率,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与杜绝对环境的污染。科技的不断进步,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标志着绿色节能理念将成为整个建筑业的发展重要方向,兼顾生态与宜居,重视创新与环保,最终达成建筑业绿色节能的目标。

【关键词】 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加深,对建筑、公共基础设施、道路和地下工程等需求越来越高,能源消耗不断加大,能源危机日益严重,而且快速发展进步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城镇快速扩充使农村耕地锐减,加上工业化带来的污染,空气和水质污染相当严重、森林面积锐减、草原退化、沙尘暴的侵袭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到人类生态环境。而且由于人口问题造成的环境恶化,也影响到人类生态环境。所以实现建筑规划设计的绿色环保性刻不容缓,绿色环保型生态建筑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一方面,绿色环保型建可以为为居住者创提高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节约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节约型设计构建。

一、建筑设计中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1.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滿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1.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二、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资源

2.1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将强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更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2.2太阳能被充分利用的必然性

现代工业革命开创了现代文明,然而它都是建立在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的基础上的。“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煤是工业的粮食”是这一现状的最好诠释。化石燃料作为不可再生能源,之前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已使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它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还诱发了不少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甚至引起冲突和局部战争。虽然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储量是比较丰富,然而人均能源资源只有世界人均能源资源的二分之一左右。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而根据大概的估计,我国的煤炭资源只能开采80年,而石油资源只能开采20年。1997年我国正式成为了《京都议定书》签约国,但其影响和约束,限排压力很大。我国的火力发电,尤其是煤炭发电极大程度的受到了限制。随后我国也正式加入WTO,我国的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同时我国也正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其能源需求量和消耗量也将快速的增长。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讲,化石能源的利用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温室效应是全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太阳能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洁净能源,而我国全年辐射总量为917—2333kW·h/m2,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因此太阳能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首选。

2.3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建筑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消耗能源较多的行业。尤其是现在住宅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人们所追求的是建立在自然环境持续和谐发展基础上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即建筑中充分利用绿色能源、尽可能的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在保护环境的根本前提下尽可能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合宜建筑。太阳能作为绿色洁净能源的使用对建筑行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目前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及太阳能暖气等,至于太阳能发电在建筑中的应用因其技术限制,导致造价太高,不太适合广泛的推广。下面我们将着重论述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最广泛的绿色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是由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构成,包括了太阳集热器、贮水箱、循环管道、支架、控制系统、热交换器、水泵设备和福建。其中太阳能集热系统又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特有的组成部分,是太阳能是否能得到合理利用的关键。那么怎样充分利用太阳能,充分发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功效呢?

第一,首先我们在思维上要接受绿色建筑的概念,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把洁净能源的创意和思维与建筑的设计相结合。

第二,前面提到太阳能集热系统是太阳能利用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要运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话,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权威的质检部门出局的检测报告,在结合数据中的性能参数,再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与气象条件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第三,太阳能热水系统已形成了成熟的理论系统和实际构照,但很多传统的建筑没有给太阳能热水器预留空间。这会阻碍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和发展,因此在设计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太阳能热水器预留空间。

三、绿色环保型建筑规划设计实现

3.1节约型绿色建筑

3.1.1节能

节能型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的核心就是实现建筑节能、对常规能源使用系统的优化以及绿色新能源的利用等。在建筑节能上,建筑总能源消耗要很好的保证建筑的保温与隔热,并使建筑节能可以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对常规能源使用系统的优化,要防止能源的结构形式出现重复建设出现浪费,充分的应用新型绿色能源。并仔细分析建筑电气、煤等常规能源使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空调系统和供热系统等节能设计,并合理的应用新型能源与绿色能源。对绿色新能源的利用,要尽量选用适合建筑实际情况的技术和产品。室内装饰与装修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室内空间承载量与通风量,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使室内有充分空间,保持最佳光线与色彩,合理利用自然光,减少电能消耗,创造自然、舒适、低能耗的环境。对住宅要采用新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小区供热系统,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建筑的中活动空间发生本质变化,尤其是在住宅中,起居室和卧室中实现分离,厅和起居室是住宅中主要的活动空间。优良朝向对住宅光线、能源消耗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1.2节水

节水系统的设计需要从节约水资源、水资源的再次利用和水环境的系统集成等进行考虑。根据国家节水标准和具体要求,加强新型节水器具应用,对建筑供水设施全面推广应用新型节水型器具。水资源的重再次利用,加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中水系统等建设,在建筑室外系统中设置中水系统,雨水和排水等经处理后可以再次利用,并把景观用水系统的设计纳入到中水系统进行综合考虑。水质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排水进行深度的净化,能够循环利用,并设置中水系统。

(2)生态型绿色建筑

建筑绿化和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关系非常为密切,可以改善建筑内外小气候与卫生状况,美化建筑周围环境,为人们创造合适的活动、休息场所。不仅具有生态环境的功能,建筑绿地可以提供有效的光合作用,促进绿色再生;还具备活动、休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活动、交往的场所;同时有景观文化的功能,通过空间、植物的配置等从视觉上提供景观享受与文化欣赏。建筑生态绿化建设,要保证绿化率、植物种类、植物种植的保存率、优良率和植物配置的丰实度等,并实现绿化系统的水土涵养、防尘降噪、空气保湿、通风和防晒等功能建设。减少建筑硬质铺地,适当的做好垂直绿化。建筑绿化规划要实现整洁、方便、安全和环保,从改善建筑周围小气候,可以充分发挥出建筑功能,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绿化建设,创造出舒适、休闲、美观、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态景观。创造出最佳的生态效益;实现节省土地,且能产生最佳的生态环境效益。绿化布局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现代建筑规划设计要以自然作为主轴,体现出人文化品位和情感取向生态化的人居环境。

(3)环保型建筑

环保型建筑要实现耗能少、能效高、污染低:减少和限制不可再生资源使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资源。首先大气环境的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和环境相协调,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有效控制好建筑内外噪声源,保证噪音标准可以在国家标准水平;尽量自然采光与使用节能灯具,避免光污染,可利用新能源来提供绿色照明。在采暖、空调、热水等热环境上,要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合理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一系列的绿色能源,保证围护结构良好热工作性能与保温隔热性能,保证建筑内的热环境舒适性,建筑空调、采暖多利用清洁能源,因地制宜的利用一些新能源与绿色能源。建筑的废弃物处置要实现资源节约化、无害化目标,垃圾处理与处置的各种措施齐全,合理地利用圾垃处理设施。垃圾实行分类收集,进行集中处理,尽可能的实现垃圾节约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建筑要使用更适合利于人身心健康的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在建设绿色生态建筑采用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材料与产品,符合人们身心健康需求。如新型的墙体材料、新型的密封防水材料、新型的保温隔热材料与新型的装饰材料;利用现代的轻质材料、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等。绿色环保材料能够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且大量的工业垃圾能够重新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利于人类身心健康,还可以帮助改善建筑功能,发挥出更好的隔热隔音、防潮防霉、杀菌除臭、抗静电和防射线等重要作用。

四、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系统规划设计策略

使建筑达到能耗低、能效高、污染少,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我们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做建筑系统规划设计。

1、根据建筑物周边环境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生态小区,住宅建筑与环境有机协调的结合在一起,户外要足够的让人们活动空间,整个小区的绿化覆盖率不应该低于40%,同时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该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为保证小区住宅房间的空气新鲜,室内干燥与防止霉菌的滋生,在规划设计时,就应能实现屋内自然通风,卫生间与厨房具备良好的通风或者换气设施等,能将异味能快速排出,厨房的油烟必须通过烟气集中排放系统排放。

3、通过适当的措施有效的控制住宅室内外的噪声源,使人们生活在安静祥和的环境里。在建筑规划设计时,住宅的噪音等级必须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不仅室内、室外的噪音要求达标,而且小区以外对小区有影响的噪音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隔离。室外设计应声环境系统满足:白天噪音小于50dB、晚上小于40dB。室内设计应声环境系统满足:白天噪声小于35dB、晚上小于30dB。

4、室内尽量采用自然光,满足日照要求,以便减少在不必要的时段需要开灯耗能的情况出现,在灯具的使用上尽量使用节能灯。同时要注意防止光污染。在室外的公共场所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环保照明。

5、太阳能、风能或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是利用作为建设新型绿色生态小区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应在规划设计时,根据该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来建设应用绿色能源为小区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等使用。在日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就可以在小区安装太阳能设备,在风持续时间较长较多的地方,就可以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设备将风力所发之电有效利用,从而解决了对电力的需求和供应的部分问题。这样不但能有效地利用了可再生资源,还能为社会节约电能。在一些地热较丰富的地区,就可采用地热为整个小区提供绿色能源等。总之住宅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

6、住宅小区应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或垃圾管理体系,并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收集应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付费的原则,100%的处置好垃圾,并且回收率应到达50%,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并由小区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7、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的引进将有助于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建筑及住宅是以协调于自然为宗旨。所以在选用建设材料时就应该以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及无污染的材料和产品为主,主要涉及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材料和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等。就可以轻质材料、复合材料、采用生物材料等。在使用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相对传统建材有诸多优势,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还能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绿色环保新型材料也有助于改善住宅功能,起到隔热、防射线、抗静电、防霉、隔音、杀菌、除臭等作用。建筑物室内的装修化学污染远低于环保规定指标。

五、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能源使用巨大且越来越緊张的情况下,绿色、环保、节能已经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在当前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的把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融入其中,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整体建筑规划设计的水平是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平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志靖.浅谈绿色生态建筑的规划与设计[J].才智,2012,(05).

[2]战绪仁,周志强.绿色环境与规划设计的趋势走向[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11,19

[3]史华军.冬冷夏热地区换流站建筑节能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S1).

[4]董伟,马骏.建筑节能现状及节能设计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

猜你喜欢
绿色环保规划设计建筑
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3:18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9
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2017年2期)2017-06-05 09:36:18
分析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的必要性及具体设计
绿色环保水处理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