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十一卷记载: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太仆公孫贺被任命为丞相。当公孙贺被引来举行拜受丞相的仪式时,他不接受印信,叩头哭泣不肯起来。汉武帝根本不理这些,仪式结束即起身离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公孙贺不得不接受印信,出宫后长叹一声:“我从是殆矣!”
丞相,乃百官之首,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公孙贺却哭着不肯当,被逼上相位后还要长叹一句“我从此危险了”,这不是谦让,也不是作秀,看看当时的政治环境,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了。
在汉武帝之前,丞相位尊权重,总理全国政务,还可以享受入朝不趋、奏事不名的特殊待遇,久而久之,相权与皇权难免产生矛盾。汉武帝显然不是个好相处的主儿,他为了提升皇权,贬低相权,想出了不少歪点子(比如,他接见丞相时常常不戴帽子,以此表示不把人家当回事)。在公孙贺之前,连续几名丞相被指控有罪而不得善终。《资治通鉴》第十九卷有一段文字说,汉武帝四处招聘人才,常常做出担心人才不够用的样子,但自己性情严厉刻薄,即使对平日所亲信的大臣,稍有小错或欺瞒行为,也是动不动就立即处死,从不宽恕。面对一个这么不好相处的领导,朝廷上下当然人人自危,可见公孙贺这一叹,实属发自肺腑,毫不做作。
如果当贪官是件危险的事,这当然是件大好事,是黎民百姓所企盼的结果。然而,在专制制度下,当个贪官,本身不一定是危险的;当个好官,却也可能是危险的。官员的行事标准是什么?唯有上级(最大的“上级”就是皇帝了)的意志(而不在于贪廉之别)。特别是公卿一类的高官如公孙贺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杀机的上级:能力太强可能引起他的猜忌,能力太差又常常惹得他生气,真是陷阱重重,危机重重。这日子,过得何其紧张,如此当官,不知为哪般?贪赃枉法被处死,那还是罪有应得,没话可说,清正廉洁也不能自保,那可真是冤哉枉也,没理可讲。?笪摘自《城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