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文
诚信是为人之德,是道德的基石。同时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提出,充分体现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一切良好的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从古时候起就被列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假冒伪劣、说假话、欺上瞒下等等不诚信的行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孩子也遭受着诚信的考验。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从而使“诚信失范”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这种危害性是长远而又难以估量的。所以,诚实守信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并要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阶段,乃至人的一生。而小学生处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地位,从小抓好诚信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它不仅是小学生个体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一、小學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变革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并且也因诚信教育在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交往过程中出现诚信缺失现象。虽然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一些学校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了德育这一关键环节,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自然难以落实。再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出现了说谎,在校门外摊点;小卖部或者商店赊账不还;借了同学老师的钱不还;借多还少;甚至赖账,以及说话不算数,不能兑现承诺;“顺手牵羊”拿别人的东西,占小便宜,并且隐瞒同伴的错误等现象。在学习过程中让别人替代自己做作业,抄别人的作业来交差,甚至不交作业,上课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考试作弊,对教师不讲真话,欺骗教师,以及妒忌别人取得好成绩等。
二、小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小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问题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品德,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调查观察中,我们发现小学生诚信缺失的情况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学习上,小到照抄作业、旷课撒谎,大到考试作弊、涂改数据甚至伪造学籍档案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不诚信行为,在部分青少年眼中根本不算羞耻。在升学考试作文中居然有很多满分作文都涉嫌抄袭。
生活上,小到撒谎骗人、待人虚伪,大到明偷暗盗、借钱不还、借多还少、甚至赖账等行为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甚至于在各项评优评比中也弄虚作假。
2.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社会大环境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走私骗税、虚报浮夸、欺上瞒下等现象,也使得人们总是想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种求利意识就容易导致功利主义思想的恶性膨胀,影响人们道德水准的提高。而这种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学校校园和学生。
(2)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失策
家庭是小学生生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及教养态度、教养方法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言行不当、教养态度和方法存在缺陷都会影响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家庭教育实际上变成了智力投资和学业督导。此外,独生子女缺乏谦让,缺少磨难的成长经历,难以养成坚毅的性格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偏差与失衡
学校是知识与智慧的海洋,是小学生成长的沃土。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多元信息和价值冲突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校教育不仅没能针对现实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相反,自身却出现了不少偏差与失衡,导致育人功能弱化,特别是在诚信教育方面,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发现尽管老师要求学生做个诚实的人,但他们自己却常常不够诚实。
(4)小学教师师德的失范
孔子曾多次告诫负有道德教育责任的师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诚信教育的教育者,必须首先以诚信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表现出高尚的诚信品质,那样学生才会上行下效。反之,诚信教育不可能成功。教师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高尚人格的代表,但时下一些教师也抵制不住金钱和名利的诱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丧失师德,迷失诚信,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产生消极影响。正是大量的以“假集体主义”面貌出现的不诚实、不守信的弄虚作假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严重侵害着学生们的心灵。
(5)小学生自身道德自律意识的欠缺及心智发育不成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多在六至十二岁之间,正是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由于他们的辨别是非能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等原因,以致他们常常表现出认识与行动相脱节,言行不一等诚信缺失现象日益凸显。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不成熟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贫乏,缺少生活锻炼所致。心智发育的不成熟使小学生的自律意识也处在不成熟阶段,一旦受到利益的诱惑,有些小学生就有可能挣脱道德的束缚,用不道德手段获取本不属于自己的物质或精神利益。
三、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外环境,做到环境孕育诚信
其一,着眼课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其二,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推进诚信教育。
2.加强小学生的制度规范
3.注重家长的身教作用,加强家庭教育
4.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通过对小学生诚信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小学生中存在着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究其根源仍在教育,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本文就如何加强小学诚信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归纳出较为系统、全面的措施。通过整合教育内容来提升青少年诚信教育信度;通过努力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外环境,做到环境孕育诚信;加强小学生的制度规范;注重身教,加强家庭教育;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诚信教育作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个新视点,是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日益受到重视的,它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源泉。我们必须进一步对诚信教育进行研究,并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改进理论的模式,使之符合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各自为战。而改变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解决小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全民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下,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一定会培养出千百万具有高度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拥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