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设动画情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4-05-30 23:02张少妹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段长方体表面积

张少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许多教师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引发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考的动力源,因而创设了各种数学教学情境,随着多媒体设备的逐渐普及,动画成了较为常见的一种数学教学情境。但是,笔者却在一些课例中见识了动画情境创设的弊病。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紧扣目标,忌有始无终

创设情境,是激励、唤醒、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但情境的创设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没有目标的情境,是无效的环节。教师应针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等认知创设动画情境,使创设的情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引领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笔者观课中发现很多教师创设动画情境仅仅只是为了在开课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知探究、巩固练习、活用数学等环节就完全抛弃了动画人物,变成了死板的以本为本,没有一点情趣。应该说,随着学习时间的加长、知识容量的加大、教学难度的加深,在巩固、学以致用等环节,更需要添加一点学习的趣味性,以增加持续学习的动力。开课时精心设计的故事情境无疾而终,是资源的浪费、时间的空耗,也让学生再度陷入乏味的解题计算中去。

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定合适的三维目标,从而设置完整有趣、自始至终的动画情境,在辨识、观察、合作等环节相机呈现有效的动画情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味。

二、层层深入,忌原地踏步

情境因问题而有意义,问题因情境而有生气。问题的设置,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梯度地深入。也就是说,动画中的人物(或动物)换了地点、变了故事情节,问题的难度、灵活度也应该有变化,让数学问题在动画情节中举一反三、拓展延伸。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教学可设置这样的动画故事情节:灰太狼为了阻止小灰灰和羊做朋友,设置了四重机关,喜羊羊帮小灰灰闯关。第一,关求长方形的纸箱用了多少平方分米的纸——这是规范的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学习;第二,关计算灰太狼游泳池的瓷砖的面积——这是缺了一个顶面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第三,关算出灰太狼家烟囱的面积——这是长方体侧面积的计算;第四关计算灰太狼家橱柜木板的面积——这将两个长方体合二为一后表面积的观察、思考与计算。

问题难度在深入,挑战的激情也在升级,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在情境问题的牵引中去用心观察、思考辨析、收获并活用知识。

三、学段有别,忌一味学萌

文字这种符号,是可以唤醒大脑的形象思维特别是画面感的。动画情境更甚,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初读兴趣,但也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因此,教师在设计动画情节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选择动画故事人物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比如,同是《熊出没》中的动画人物,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选熊大、熊二,让熊兄弟一起比赛;在教学长方体棱长和表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计算熊兄弟俩做热气球飞回丛林,热气球下方的吊篮要多少藤条、多少竹片。

笔者以为,动画情境适用于第一学段学生的数学活动,从孩子平日里熟知的动画人物入手,可以唤起学生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到了第二学段,特别是第三学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实践情境或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一味地靠动画情境,既有卖萌之嫌,也不符合高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四、简化程序,忌花哨繁琐

就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表述时非数学性语言过多,过于强调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使课堂看似充满诗意充满情趣,实则花哨而空洞。筆者认为数学课就应该有数学味,数学课不是上给听课老师看的,也不是来摆谱的。播放动画情节本身就是一种相对耗时的活动,如果再扑朔迷离,定然是眼乐而脑空,无益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这就要与央视少儿频道中《智慧树》的动画有区别,变情境为主、乐中获知为主,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动画情境的创设当然不能忽视动画的思想主题,枪战凶杀、破坏环境、滥杀动物等情节、画面不要随意搬进课堂,以免在数学课上衍生过多的是非辨识、道德辨识问题,造成数学课堂的高耗低效。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动画制作水平,让动画情境给小学低段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快乐,带来实效。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学段长方体表面积
积木的表面积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表面积是多少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