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文化软实力思想

2014-05-30 22:14李静
学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思想

李静

摘要: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于是纷纷开展对文化软实力理论的研究,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邓小平虽然没有提出并明确使用“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但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却运用了丰富的“文化软实力”思想。

关键词:邓小平 文化软实力 思想

党的十八大把文化软实力在我们国家发展战略当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了。十八大报告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整个文化要求的一个总领性的要求。要完成这总领性要求,必须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二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三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更加扎实。相比于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文化软实力的紧迫和重要程度给了一个明确的定位。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主要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吸引力,而不是通過强制来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和结果的能力”。另外,他还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两部分组成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优势。从性质构成方面,军事强迫力和经济收买力等方面的实力,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而“软实力”方面则通过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程度和政治影响力来衡量,比如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当中表现出的文化、政治、外交实力等。综上各要素,文化要素是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体现。只有大力增强我国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才能使得国家软实力在国际上取得相应的地位。因此,实现具有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成为众多国家领袖追求的政治梦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十分关注中国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邓小平时期这一追求的具体体现。邓小平虽然没有提出并明确使用过“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但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却运用了丰富的“文化软实力”思想。这些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使得我国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造成国内消极思想一度泛滥,国家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和领导国家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思想,初步形成了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安全的战略思维。“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建设方面,必须恪守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指南,而且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必须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存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之于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引导着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将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产物。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崇尚“本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

恪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在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软实力等概念都是西方学者提出的,并且都与美国的霸权主义、西方价值观念密切相连。坚持马克思主义,将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中国化,是必须放在首要位置的问题。我们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目标,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当前形势。另外,确保文化安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另一重要意义。西方文化良莠不齐,一些反动文化思潮极易被不法分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