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跃 段学锋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字。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这里看出古人也十分注重“读”。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注重 “读”的教学。
一、预读
预读可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预读是对文本的预习,目前我县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个环节—— “前置自学”就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预读。一般要求学生阅读文本、搜集资料,扫除字词障碍,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行文的思路,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在学生预习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提纲,如教学《范进中举》一课,在学生预习时可以布置以下作业:搜集作者以及科举考试的相关资料。熟读课文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简洁概述小说内容。转换视角,借胡屠户、邻居、报录人的眼,看范进到底是什么样人。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范读”
范读让学生领会读的技巧。初中语文文本篇幅较长,很多老师教学中没有“范读”的习惯。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范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体验到文章中的语言美、哲理美、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和由“形”到“情”的感受美,以及由“情”到“理”的鉴赏美。用那绘声绘色、带有启发性的范读,能带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佳境,诗歌教学中范读更为重要。我在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因为这首诗歌是戴望舒身陷囹圄时,所作的激情满怀的诗歌,学生很难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于是我就采取了范读的方式。我在音乐声中范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然后请学生自由吟诵,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大声诵读;说说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朗读这首诗,你叹不出声,有的说,这不愧是戴望舒诗歌中最明亮最健康的歌唱。
三、诵读
对于诵读,著名思想家朱熹说:“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诵读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文本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丰富语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优美文字和思想的结合体。诵读经典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更在传承中华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比如《论语》和《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比如唐诗,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
四、赏读
“赏读”即对文本进行赏析、诵读,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其一,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其二,阅读就是对文本的欣赏,是有情趣的,可以带来美感与愉悦的。这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一种渴望与期待。赏读强调把阅读的第一棒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我觉得 ……”“我能不能这样说……”。只有了丰富多彩的“我”,课堂才是美丽的。其三,让学生首先在组学习小组间展开沟通与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入景入境地朗读,入情入理地解说,让他们学会聆听,学會了表达,学会接纳、赞赏。通过这种合作与沟通,他们看到了文本的多个侧面,思考的多途径,从而对知识与方法产生新的洞察与领悟。
我在教学《大雁归来》时,赏读的片段:
生: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认为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抖掉”这个词说明大雁主动把春天带来的。我们的客人大雁已经摆脱了沉重冬天的束缚。(这个学生读得很有感情,把老师和同学都感动了!)
师:你充满感情的朗读,也足以把春天唤醒!
师:这个句子中的“抖掉”换成“摆脱”可以吗?
生①:不可以,这样换了之后看不出大雁是主动把春天唤醒的。
生②:“抖掉冬天”是何等诗意的流露,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
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让我们的课堂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五、泛读
“泛读”是指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唐代大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是十分重要的。为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近年来我校做了一些尝试。一是让学生有书读,学校图书室不断更新图书,购进了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由教师统一借出保存在班级图书角内,同时也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拿到学校,登记造册充实班级图书角。二是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学校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三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四是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读书。如假期读书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竞赛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抓住‘读字,以学生‘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思想。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们既然已经上路,就会遇到隆重的庆典,我们要执著地、慢慢地走下去,去寻找那幸福而诗意的人生。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