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钰
摘 要:利用网络,如何开展好课外阅读呢?如何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自主应用他们所学的阅读知识进行课外阅读呢?对此,许多老师做了大量尝试,找到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网络;阅读;幸福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讀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同时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也无时不在思考着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课外阅读,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自主应用他们所学的阅读知识进行课外阅读。我作了许多尝试,找到了相关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网络这座“阅览室”不仅容量大、查找检索方便,而且界面生动、友好,有封面、插图以及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格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毫不厌烦地在计算机上操作,在资源库中寻找,运用实时在线阅读和下载离线阅读两种方式进行主动阅读。为此,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当适时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正确的阅读动机。
二、自主阅读,个性感受
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存在着个别差异;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网络环境下的课外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进行独立阅读,探究性、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正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我鼓励学生利用“小主人论坛”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有三个学生不约而同都在读了《灰姑娘》后发表帖子:“做人要守时、注重外貌整洁”“我们要宽容地对待他人”……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个性解读沉淀为文字,在网络里生成新的意义。
三、自选方法,个性作业
网络环境下的课外阅读,学生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分享童话”这功能板块上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立了“读后感”“读书记录卡”“好词好句品味园”等个性化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栏目中留下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
实践证明: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的运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独立思考与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能力。课外阅读的网络化,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的容量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