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松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广大教师的不懈追求。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枯燥性与系统性,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只会将数学学习看做枯燥的数字、字母、公式与定理,学习枯燥无味,只是在机械地进行记忆与运用,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是以学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提升为目标。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也就是说要避免那种单纯枯燥的知识教学,而是要将知识寓于特定的情境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知,这既符合认知学习规律,同时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可以激起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思考,这不失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故事情境,在乐中学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将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眼中原本静止枯燥没有生命活力的数字、字母等活起来、动起来,拥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教学更加富有幽默感与趣味性,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激起小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来精心地收集相关的数学趣味故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创编,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的愉悦氛围下展开快乐学习。如在学习“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内容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我为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数学王国里来了一对双胞胎,这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大家都纷纷前来认识这对双胞胎兄弟。此时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符号。小朋友们,你们能分清这对兄弟嘛。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学生认真观察,来总结这两个符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总结与归纳,这样学生便可以对这两个符号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比起教师直接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二、创设游戏情境,在玩中学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我们要顺应学生的这一天性,将游戏与数学结合起来,通过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情境来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激起學生浓厚的兴趣与高涨的参与热情,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我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间展开激烈的竞争,由教师出示两个数字,由各小组抢答,答对加一分,答错减一分。十道题目为一轮,看哪个小组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通过这样的竞技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学生的负面情绪,学生更能够感受到轻松与愉悦,学生乐此不疲,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繁重的任务,而是一件欣喜的礼物。这样的学习是愉悦的、主动的,并且是有效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创设操作情境,在做中学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操作情境,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展开积极地动手与动脑,在操作中获取直观感知,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探究中感悟,从而达到对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的本质性理解与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如“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教学,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圆柱体,课上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通过亲自动手来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实现手脑的协调发展,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索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创设实践情境,在用中学
数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割裂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能陷入机械讲授与记忆的误区,并不能达到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要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以达到真正理解、灵活运用,实现知行同一。
1.再现生活。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来提取相关的数学素材,将数学知识寓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中,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回归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实践性习题,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运用中达到真正的理解、掌握,学会灵活运用。这样更加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而是要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寓于丰富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主动探究意识,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