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平
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一直以来中学体育教学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前提,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课堂上体育教师扮演着指挥官的角色,学生就是一群“新兵”,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课堂显得较为沉闷、枯燥。本人有幸参加了一次中学体育教学专项培训,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下面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体育教学应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强健体魄,良好的适应能力
谈到体育的起源、发展及现状,人们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儿童热衷游戏,青年崇尚竞技,老年践行健身。”体育教师不能机械把学生当做机器,他们有血、有肉、有需求、有感情。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有区别地进行分层教学,合理制定规则,灵活评价,更好地使学生乐于健身,主動参与健身活动,满足学生身体、心理的需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充满智慧、认真钻研、具有创新意识。我们的教学中还停留在最基本的以身体素质提高为立足点的教学活动阶段。我们应更多地去关心那些体形特殊、性格内向的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用分层教学,或使规则“偏袒”他们,让他们也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或有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教案,做到系统有效地完成教学
由于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敷衍了事的多,以致形成不良循环,导致学科教学在学校中缺乏信服力。真正的有心人不应该是为完成任务而去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往往是根据学校实际,围绕中考考试项目,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目光狭小短浅。学生也是机械地围绕考试内容练习,虽然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质量检测试行几年了,但从检测结果来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提升。
三、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每个班级都有运动能力薄弱的学生,表现在“五项素质”的成绩上,跑不快跳不高,做什么动作都慢,这与讲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产生了矛盾,所以体育教师看到这些学生很“头疼”。这里要给出的建议是:教师要改变自己习惯性的思维。由于我们是搞体育出身的,自己的运动能力及所在的体育环境已形成了一种定式,即用较高的要求与去衡量与体育有关的一切,因此我们的思维会迷失对常态的判断,我们的眼睛看不得学生薄弱的体育运动能力及表现。其实有运动薄弱的学生存在是正常的,而没有这个群体倒是不正常的。由于先天素质较差,许多学生已很自卑,有的甚至会反感体育。对于他们,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练习,让他们明白练习肯定会提高运动成绩或改变现状,不练或少练一定会更糟糕。另一方面要降低要求,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鼓励来增强自信,避免一刀切和高要求,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
肥胖学生在班内并不少见,并呈上升趋势。这类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存在消极心理。所谓消极心理主要是指不相信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从主观上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到了中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发育已渐趋成熟,从身高和形态上看已基本定型。由于营养过剩、病理、生理的影响,使部分中学生导致肥胖,而且这种情况呈递增趋势。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对策,那么,他们将很难消除肥胖,甚至于有加重的可能,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他们上体育课时会形成“低人一等”的心理,会使他们对成功丧失信心,在课堂上常常出现缺乏热情,意志力薄弱,自制、自控能力差,甚至于懒惰涣散。这对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不利,对学生本人也无从谈起终生体育。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都能得到健康成长。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注重情感投资、引入成功教育思想、淡化挫折心理、借助心理补偿、努力发掘“闪光点”、运用区别对待原则、暗示的运用等。
因此,体育教师要得到其他学科教师的认可,必须自己看得起自己的这份工作,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真正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完美结合起来,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只要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体育工作踏踏实实做起来,体育教师的影响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大,社会对我们的认可也就水到渠成了。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中学体育教师美好的未来!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