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不断提高或者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创设积极的情境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简單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教学情境;有效性;学习氛围;主动性
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个性的舞台,同时也是绽放老师教学激情的领域。教学艺术,是小学语文老师在自身创造力以及审美价值的基础上的结晶,是长期课堂教学实践积累的教学技能、经验、技艺的理想境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既是引导者,也是组织者,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一、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特征,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通过应用图像、语言、音乐,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想象与联想;通过开发小学生“情智”,给学生更多的灵感,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在乐学、爱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潜在智慧,加强感悟深度,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得到更好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看不见的爱》中,文中描述的是一位母亲用耐心和爱教会盲童用弹弓打玻璃瓶的事件,虽然是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但却凝聚着非同一般、化不开的母爱,文中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渲染,却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读者,感受母亲的伟大。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盲童的支持与信任,在对话阅读中,应该让阅读成为自行交流的形式,通过想象领悟与朗读感悟,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阅读中仍学生酝酿、激发、升华、感受母亲的信任与宽容,从而上升成对母亲的尊敬。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掘文中空白点,在写、说、读、想中进行综合性学习。通过提出:看不见的爱的理解以及深层次的含义这一问题让学生主动进入文本,为深层次地理解教材内容做好铺垫。这样不仅学生学得主动,并且学得快乐、轻松。
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互惠、互动、共进、共享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努力构建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从而真正进入学生内心,和学生相互尊敬、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解放自己的眼睛与手,和老师一起对话、学习,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让课堂更富有生命力。例如: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中,部分学生会问“崛”是什么意思,此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方式学习。当然老师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身见解,允许学生有误,这样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体现、发展。通过学习讨论,在养成集体思考、团队精神的同时,相互学习、发展。
2.鼓励学生发问,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保障持续性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尊重学生个性与差异,在赏识教育的理念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中进行探求、发现、体验,同时这也是享受学习的过程。在课堂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知识储备、性格特征,所以接受、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为了让这些学生尽量参与到活动中,老师除了要尊重学生差异,还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定对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层次化教学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
教学艺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成果。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