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媛
摘 要: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待遇显著提高,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的山西省工人为例,工人在管理制度、工资、福利与劳保、食住等方面得到了改善,反映了当时山西省工人命运与国家政策的息息相关,同时为我们今天改善劳工关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国初期;工人;生活待遇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工人的生产和生活,为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如1951年2月26日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勞动成果。山西省政府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积极地实行相关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省工人的生活待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一、建国前工人的生活待遇
建国之前,山西省各工厂和公司对工人的生活待遇普遍关心不够,封建残余在各工厂中仍有体现,落后的管理制度和对工人的压迫、压榨随处可见,工人的思想觉悟不高,反抗力弱。
以运城盐厂为例,在1949年的前半年,盐厂虽有注意工人的福利问题,可实际上能给工人带来的好处却不多。在制度上,建国之前,运城盐池实行的是老和尚制度,老和尚是盐池里的一把手,掌管着盐的生产、技术等事项,老伴是老和尚的助手,之下还有二掌柜、三甲曹、四排子、小师傅一共六级,“老和尚也依靠他所管辖的层层工头,对盐工实行绝对的、严格的统治。盐工把以老和尚为首的封建工头成作压在他们头上的六层洋楼①”。老和尚制度下的盐工生活苦不堪言。不仅仅是运城盐池保留着封建制度,在山西省,不少工厂还实行的是封建把头制度。在盐池厂中工人们住宿条件差,“住的宿舍是很大的,如同车店留人的房子,每个家里住了30余人……工人整日劳动一天,夜里在炕上互挤互抗,不能很好的休息,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减低工人生产情绪”“现在工人们都是几小个在一屋住有了病人,也同样在一个屋子里住,这样并容易传染和发展②”。在建国前,工厂主更多的是关注产量和效率,忽视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运城盐池在建国前已经注意到职工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精力有限,只有一个女教员使得职工学习不能很好的开展。
二、建国初期工人的生活待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中央加大了对工人阶级的关注,山西省工人的生活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制度上的改变使得工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国家相关保护政策的实施为工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工人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管理制度
建国初期,工人生活待遇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管理制度的变化,是工人的社会地位的变化。
废除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建国后,不少的工厂废除了封建把头政治,实行开明的政治制度,进行民主改革,提高了工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如运城盐池各个公私盐场彻底废除封建老和尚制度这座压在盐工身上的大山,实行了民主管理和劳资协商制度后,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去年七月份前,运城盐池的生产情况是成本高、质量低、销路缩减,因而使改盐池百分之六十八以上的盐厂赔钱,百分之二十三以上的盐厂处于倒闭状态③”,老和尚制度的存在,是盐工生产性不高的重要原因。自从废除老和尚制度后,运城盐池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工人和资方制定了劳动契约。劳动契约是由资方和工人在协调一致的条件下制定的,旨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运城私营双振铁工厂在1951年的6月订立了劳动契约,过去资方为了贪图厚利,由于厂里的工人较少,总是延长工作时间,“工人每天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使得工人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工会的出面解决,使资方和工人之间订立了劳动契约,“契约规定工人的工作时间为每天是一个小时,中午休息一小时,卫生、福利等方面也都有了具体的规定,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④”,打螺丝钉由过去的每人每天是六十个,逐渐提高到一百二十个,质量也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十。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应该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劳资双方的劳动契约,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管理制度的改变和民主改革的加强,使得随意开除工人这一问题得以缓解,而随意开除工人这一现象也被读者揭发出来。在1952年3月的《山西日报》的报道中指出,太原有某些不法资本家,用降低生活和变相解雇工人。无独有偶,山西省建筑公司在富家滩煤矿工程组三天就解雇了四个工人,如工人郭某,做了二十天工,因为天气渐冷,请了一天假到山下买衣服穿,返回后就被开除了。工人敢于指出工程组存在的问题,说明工人的自我保护以及用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工会的建立也为工人生活待遇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工会代表着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服务。工会为工人的利益着想,将工人的意见反映给工厂主,与工厂主交涉,最大限度的满足工人的需要。
2、工资和福利
工资是工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人从事工作的不竭动力。建国初期,工人的工资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人民政府的工资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毛主席所提出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⑤,所以我们的工资政策应当是按劳付酬,多劳多得,具体说来就应当实行计件工资制与计时奖励制,1951年进行了工资改革,不少公营企业已逐步从工资米改为工资分制度,工人每月按所得工分乘以分值领取工资,工人统一实行八级工资制。工资分制将过去按米计算的一律改写按分计算,有效的提高了工人的生活水平。
国家提供的劳动保护使工人的生活待遇显著提高。劳动保护就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旧中国,由于工作条件的恶劣和安全卫生设备的缺失,使得工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得不到起码的保障,尤其在山西这个以煤炭开发产业为主的大省,煤窑事故频发,矿工下井的积极性不高。建国以后,国家关注工人的生活和工作安全,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成立,全国的劳动保护工作开始提上日程,制定了一系列劳动保护条例和草案。1951年的安全卫生大检查与民主改革深入结合,充分发动群众,对工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清除,阳泉矿区高度重视旷工的劳动安全,“分批地购置了工作服、安全帽、水靴、手套等多种劳动保护用品,无偿地发给工人使用。到冬天,煤矿还发给工人棉背心、棉鞋、棉手套等御寒物品⑥”,对矿工的生活关心入微。不少工厂成立了劳保委员会,专门负责工人的劳动安全问题。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明确指出颁布此条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雇佣劳动者的健康,减轻其生活中的特殊困难,依据目前经济条件⑦”。山西省各符合条件的工厂贯彻中央条例,为工人缴纳劳保费和制定劳保卡,对工人劳动期间的医疗费、路费、残废抚恤费、养老费等费用的优惠,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增强了工人的干劲,解除了工人的后顾之忧。
养老院和疗养院的建立,也是工人生产热情高涨的重要原因。建国后,各工厂加强对工人的奖励和完善工人的生活,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对工人的关注。养老院和疗养院的建立,使得伤残工人和退休工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如太原兵工局职工疗养院从1950年10月建立到1951年5月短短8个月,已收容重病号三十名和一百五十名休养员,该疗养院“疗养为主,治疗为辅”,“建立了食堂制,保证休养员适度的饮食营养,尽量满足大家生活上的要求”,在娱乐上,“每天组织象棋、军棋、胡琴等娱乐⑧”,丰富了休养员的生活,在文化上,休养院组织大家学习、看报。阳泉矿区成立的养老院,为那些合乎养老条件又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或有依靠但没有生活来源的老矿工提供了住所,养老院里面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适合养老和休息,养老院里的伙食很好,住宿条件也好,费用从养老金中扣除,“每个房内住着两个养老工人,每个工人都给发着一枝大红被子、一个花褥、一个花床单、褥单一个,毛毡一领,杂花枕头一个每人一个小红柜柜内放着自己的东西。水壶小桌座位各一个,还有五花电灯挂着。当院中间立一个五间大的房子图书馆,内挂着各个伟人像,及全国的主要风景。放着各种书籍、画报等设备⑨”。有此可见,从饮食生活到住宿条件,老矿工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解除了矿工对以后生活的后顾之忧,增强了生产积极性,工作起来更加起劲。
3、生活条件
工人的生活条件在建国初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工人的工作提供了生活保障,工人在衣食住行方面得到了满足,特别是食堂的建立和宿舍的改善,使工人越来越感受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温暖。
集体食堂的建立,为工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节约工人为吃饭来回往家跑的时间,同时也为工人的健康提供了条件。建国以后,集体食堂不断完善,在卫生和健康方面都要比建国前进步很多,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的存在,工人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开始对于饭菜有了一定的要求,有的食堂饭菜不够吃,“最后来的人,饭菜都没有了”,工人们纷纷抱怨“一早来了,干上半天活,到饭时吃不上饭⑩”,好在这一问题在当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得到了合理的解决。有的食堂管理乱,食堂的餐具所处乱放,吃饭的时候找不见,如太原西山煤矿井儿沟多的职工食堂就存在这一问题,后来经过民主改革,换了新的食堂管理员,“实行专人负责制,分成做菜做汤、拉面蒸馍、着火担水三类工作B11”,每礼拜开检讨会,炊事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食堂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得到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有的食堂饭价昂贵,“开始时有七十多人去吃饭,到今年二月,只剩了四个人B12”,工人对食堂意见很大,经常在底下吵架,工人只能寄望于工会和行政人员的解决。
对于大部分重工业和劳动力较大的工厂来说,集体宿舍问题是处理劳资关系必须重视的。建国前,工人的住宿条件得不到改善,厂家只提供住的地方,卫生和环境得不到重视。修理阳泉三矿南厂装车工人就因为宿舍过于拥挤、不通风的问题,导致“工人生病的最严重时竟占百分之三十七,因病共少装车一千三百二十吨。应出勤公署二千六百四十五个工,病假工计二百二十天B13”,对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建国之后,党和工会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在工会和政府的努力劝说下,许多工厂主也意识到集体宿舍这一问题。伴随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很多工厂主和工人意识到只有好身体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加强宿舍卫生和宿舍条件的改善,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服务。
4、文化娱乐
在文化上,各种工人报纸的发行,使得社会各界以及党政府更加关注职工生活。《工人日报》、《阳泉矿工报》、《山西日报》的职工生活专栏等报纸将工人的生活展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报上有报道建国以来工人生活的巨大改变,以激励广大工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有现实生活中工人依然受到的一些不公平的对待,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工人报纸作为工人说话权传播的途径,更贴切的反映了工人的生活和需要。
对工人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必要的,中国工人长期处于压迫之中,政治觉悟不高,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国营企业开始加强对工人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工人“划清工人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界限,以巩固我国的政权,并使广大职工认清社会主义的前途B14”,增强工人的自信心,为建设社会注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国前,山西省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鼓励对劳动者进行业余教育,各种学习小组的开展充实了工人的文化生活。有的工厂会鼓励工人多识字,多读报,帮工人订阅了《工人日报》、《山西日报》等报纸,大家集体学习,共同进步。1952年“速成识字法”风靡全国,是使工人群众在短时间内认字的好方法,1951年5月20日,山西省总工会发布通知,号召在工人中“有组织有计划推行速成识字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15”。有的工厂开展技术学习班,多为青年学徒和二把刀工匠参加,根据工人的文化程度不同进行不同的教育,分高、中、初三教,教员都为课长或工程师。有的工厂开展业余技术讨论会,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交流,更好地发动工人参加工厂的运作的热情。
在娱乐上,建国后工人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生产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工人的潜能和热情;体育项目的开展,在丰富工人生活的同时,锻炼了身体,“运动好,运动好,能使身体健康了;身体强健力气壮,干起活来不疲劳。工人喜欢打篮球,就是球场太糟糕;球场设在厂门口,修理房屋给占了。后来移到工会前,挖土栽篮修好了;满想高兴打几场,砖瓦又给堆满了B16。”从工人们的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人对于体育运动的渴望和要求。
综上所述,建国以后,工人的生活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这一切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旨在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和提高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21世纪的今天,面对劳资关系如此紧张的社会,资方如果想最大限度的获利,对于职工的待遇应该有所考虑。(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學)
注解:
① 运城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运城市志》.三联书店.北京.1994.P92
② 山西档案馆.太岳区贸易公司:运城盐池职工福利问题的报告.档案号A82-1-137-2
③ 废除旧制度解放生产力,运城盐池废除老和尚制度.山西日报.1951-05-11(2).
④ 运城私营双振铁工厂订立了劳动契约.山西日报.1951-08-10(2).
⑤ 关于工资问题.人民日报.1951-02-28(6).
⑥ 张旗丽.20世纪50年代阳泉煤炭工人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14.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光明日报.1951-02-27(1).
⑧ 为了工人福利事业 决心把疗养院办好.山西日报.1951-05-20(2).
⑨ 山西省档案馆.阳泉养老院典型情况报告.1951-10-02.档案号:C69-9-11.
⑩ 食堂饭菜不够吃,伙夫工人都受屈;建议行政快解决,重要问题迟不得.山西日报.
B11 井儿沟食堂办好了,入伙食的天天增加.山西日报.1951-09-25(2).
B12 太原晋生纺织厂工会不应看着食堂垮台不管.人民日报.1951-04-18(6).
B13 装车工人宿舍修理后,工人生产情绪提高了.山西日报.1951-09-08(2).
B14 国营公营厂矿党、工、团应该重视通过报纸向工人群众进行行政思想教育.山西日报.1952-05-24(2).
B15 山西省总工会开展关于在工人中推行速成识字法的通知.山西日报.1952-05-20(1).
B16 晋生纺织厂应给工友解决球场问题.山西日报.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