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2014-05-30 10:48陈丽萍
信息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陈丽萍

【摘 要】 中国理财产品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仅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跃居成为一般居民投资的首选。经过了快速的发展,截止于2013年底,理财市场资金存量规模已超过基金、保险,仅次于信托、股市与债券市场。但由于其新兴市场构建的不完善性,对中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理财市场对金融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对应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并提出以打造两大类理财产品为重点的思路,使理财产品作为黑马投资项目以激发其在金融市场的无限潜能。

【关键词】 商业银行;理财市场;金融稳定性

一、引言

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基金在个人投资项目中已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与创新不仅拓展了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投资渠道,丰富了银行的表外业务范围,拓宽了银行的盈利渠道,更作为各金融市场的“纽带”大大推动了金融创新。2014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共发行理财产品87,718只,累计募集理财资金49.41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开放周期内的申购金额)。已兑付的理财产品共计82,450只,加权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为5.20%①。元旦期间,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竞相“翘尾”,基本年化收益率都高达6%左右,颇受市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欢迎。此外它也增强了市场资产规模效应,有利于资金的有效配置。但由于理财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同时也是迫于中国银行业存贷比考核严格而新生的产物,中国对这一市场的监管机制构建尚未成熟。对于金融监管者而言,理财产品的“黑匣子”资金池,很容易造成监管的“真空”地带,或者形成监管的重叠,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存在也亟需解决的。

二、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与前景,现有诸多学者加以研究,但大多数研究仅限于对产品特征、发展历史等对一般性问题进行介绍和定性讨论。对于理财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学者们也持不同观点,如石晓博(2013)指出理财产品会将居民的储蓄分流出去。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2013)认为理财产品使得表内外融资业务界定不明,易扭曲了货币供应量,造成社会融资总量数据统计存在误差。另一方面。罗宏(2014)认为随着理财市场的不断壮大,可促进利率市场化。周朝阳,余力(2014)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定价效率和优化配置效率上都进行了研究,对定价效率分析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2004年至2013年总体上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定价效率较高,说明银行理财产品在推动国内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先导作用;同时在另一篇文章中應用Wugler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理财市场的出现在理论上确实能够达到促进市场优化配置的功能,至于现有市场表现不明显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市场体制不完善造成的。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基础设施(比如支付清算和结算体系,信用环境,金融法律环境等)运行良好,能有效抵御各种冲击,特别是系统性风险冲击的一种状态。国内学者对于金融稳定性的研究目前有两大类,一是如上述的对金融各个层次的评估,分析金融体系的平稳发展与危机防控(李娟,2014、惠康任保平钞小静,2010)另一大类是集中在以银行稳定指标为核心来衡量中国金融的稳定性与抗冲击性(万晓莉,2008)。

从目前的参考文献来看,将两者结合起来,鲜有人对研究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在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撇开指标选取的准确性,单以能否影响到市场、能否有效发挥金融机构的集成作用作为评判依据,来研究我国理财市场对金融稳定性影响。

三、理财市场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尽管中国躲过了20世纪90年代多次地区性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已具备了内在稳定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相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着诸多潜在的不稳定性因素。理财市场的壮大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一)银行理财主导,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金融风险较于集中

2014年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型商业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②、其他类金融机构③的总资本依次为1679110,708760,300007,170999,214885,284459④(亿元)。在中国金融机构结构上存在明显性的四大行偏重现象,对国有银行的“宠溺”也使得我国存贷款资本存在明显的偏移。理财市场基本牵头人都是银行,银行们又将此“吸金”的风险转嫁给金融各个机构与市场中去,但银行主要有三个资金来源:存款、同业和理财。而今理财的“吸金”能力日趋渐涨,表外理财由于季末贷存比考核,银行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争夺一般存款。而无论是理财回表、协议存款甚至直接吸收存款,本质上都是将其他渠道的融资来源转移到存款项下,这加剧了季末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导致银行的资金融出意愿较低,从而形成资金价格波动,也给货币金融统计和监测带来困惑。

(二)理财定价不明,表外风险转移成表内风险,金融监管职责不清

表外理财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季末精准时间回归表内抵冲存款。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激增是银行为了应付高通胀下存款的流失和存贷比的严格监管而不得不采取的对策,但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银行的储蓄也逐步被理财产品特别是货币债券类理财产品侵蚀,严重抑制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在理财市场中,预期收益率就是理财产品的价格,主要受到基础资产收益率、可提前终止权、可质押性和资产管理费的影响。而基础资产就是理财资金所投资的国债,股票,信托产品等。预期收益率就是这些产品的收益率乘以相应的权重,再减去一定的基点。由此不难看出,理财产品的价格与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存在着极高的相关性。但中国银行业的高成本经营使得银行在面对理财定价时略带不良动机,以“资金池”的方式拉高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而大量集资,再将表外的融资业务转化为表内的放贷业务,使得此类风险转移到银行表内,造成金融监管的“真空”状态或是重叠繁重。如果大量表外理财进入表内同业,那么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本来不反映在银行表内的理财成本,将会引起银行表内成本的抬升,银行对表内资产的收益率要求也会相应抬高。同时,理财定价虽是与股市、债券市场等收益率相联系,但由于理财产品的“黑匣子”操作,将短期资金配置于中长期投资,投资对象由于投资手段的不明晰使得理财产品的定价形同虚设,对此类产品的投资变成了一场投机,一项赌博。一旦市场发生波动,犹如“债券危机”的灾难将可能一触即发。

(三)融资金额有限,银行集资方式单一,金融市场难有“活水”

金融基础设施其实就是资金供应链上的各个纽带,完成各个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各个金融市场的融资资金运送以及确保这些能顺利进行的各项制度规章。进行清算结算等金融业务的机构绝大多数银行机构的蓬勃发展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正相关。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影响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仅从这一点看,这既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缺陷之处,也是表明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但中国中大型银行传统运营方式并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2013年余额宝的爆发给各家银行敲响了醒钟,非银行类投资机构利用互联网推出的小额便捷的集资方式成为了市场的首选。其实余额宝本质是“金融-服务”双创新。银行理财的“柜台式交易”限制了投资渠道,对投资门槛的限制也注定了将排除大量一般投资客户。此类理财市场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中国银行的传统垄断优势,若商业银行不改变融资方式,理财产品能否入市交易还尚未可知,长此以往金融市场将难有“活水”。加强金融创新,实现多种融资方式才是银行理财市场的出路。

综上所述,理财市场虽广受我国市场投资者的欢迎,已成为银行的另一大类资金来源,但其发展所带来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将不利于金融稳定。事实上,如果说过去我们之所以能够避免和抵挡国际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市场未自由化和人民币未国际化。但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愈加沉稳,金融稳定性会面临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理财市场对其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必须在其成长期间矫正,加强管理。

四、理财市场促进金融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投资对象,挂钩市政投资

多渠道加大实业投资。据年报可得,截至2013年12月31日,高达6.92万亿元理财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对于银行存款,无信用风险,AA+以上高信用等级债等低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高达52.84%。对这些稳定性高流动性低的资产进行投资,主要出于对收益率的考虑,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市场上低风险稳定性高的资产的权重,这无疑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增强了金融市场风险波动的抗压性。由于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是国家的基础建设,更是金融基础建设的基础,对于国民经济间有着根本性决定作用。理财市场应将市场上的资金筹集起来,再增资投资新技術行业,促进国家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为金融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

创新理财产品,并将其与市政建设挂钩,让市政建设的红利能够激发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信心,并通过滚动式的产品销售,使得投资者并不需要承受中长期债券带来的资金流动性短缺的烦恼,也可享受配置过后的理财产品更加优化的收益率,如现今改革所带来的电商和交通等行业的机遇。若增加了投资者对这些新兴行业的投资,且投资方式不局限在股票市场上,那行业的繁荣红利不仅可以受益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也可以让理财市场的一般投资主体受惠。

(二)坚持理财定价市场化,加强监管制度建设

理财定价市场化。通过价格来影响市场,是任何一个商品的基本定律。理财市场定价愈趋市场化,银行理财产品则成为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替代品。理财产品的价格外在表现为其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与投资对象的收益率挂钩,而投资对象的收益率挂钩与于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现今已变成了以理财作为媒介表现。故在设计理财产品时,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投资标的的多元化和可投资性,另一方面也要以市场作为价格的反应。打造具有估值意义的理财产品。

完善表外业务构建。2014年7月,银监会35号文明确指出“理财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调节收益”,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投资通过滚动发行短期理财产品配置长期资产来实现期限错配溢价的方式,更加明确了理财定价的市场化原则。也明确了表内外业务的分离,使得理财资金无法转化为银行的放贷来源,也终结了银行使用理财资金冲抵季末的存款不足的途径。理财产品的暗箱操作才使得理财市场变成监管体系的隐忧之处。我国应加快建设一系列表外业务相关的法律条款,同时进一步完善表内外业务的定义,并使得理财产品的操作在阳光下进行,使得理财产品的收益与否建立在理财师的能力与产品设计上,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

(三)稳定投资者来源,以多元化服务取胜

稳定理财投资者。一般个人客户是理财产品最主要的投资主体,2013全年共募集资金高达49.29万亿元,占整个市场募集资金的69.93%,占理财市场投资主体的半壁江山。庞大的投资队伍里,理财市场应稳定这样顾客源,坚持走群众路线。利用互联网,微信等最新的社交软件等为依托,推出互联网银行,联合电商,实现理财产品互联网的同步驱动,打造理财产品成为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多元化的服务,吸引投资者,实现便捷式方式买入,每日净价结算,降低门槛,打破“钱荒”。

多种金融功能的融合。余额宝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支付宝和基金购买直接打通,建立两者间直接联系。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金融结算、资金归集功能。货币基金在金融功能属性上属于财富储存和资产管理。因此,余额宝的创新,在金融功能上实现了多种功能的统一。由于余额宝在支付账户和基金财产间建立起了直接通道,使得客户的“余额宝”账户(实质由支付宝和基金账户组成)具备了较为明显的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特征:客户资产在享有基金收益的同时,又不影响资金结算。银行应参考此类理财产品,开发出以服务为本质,摆脱需市场情绪的控制,同时又便于监管的金融产品

五、结论

理财市场是现代经济的资源配置中心和金融市场的核心之一。理财类表外融资业务使得银行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此类产品虽能满足部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蕴藏着一定风险:部分产品走样成为信贷替代品,容易将表外风险转移成表内风险。这样金融风险在市场相互转移使得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变得更为繁重。理财产品一直受到投资自“唾弃”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在于理财产品的“黑匣子”资金池。银监会35号文虽要求理财业务与信贷业务分开,理财产品在资金池里只能是“独立”运行。但是此文件能否收到预期效果还值得商榷。若不能解决理财产品“真空”操作,对于金融监管将提出挑战,从这一点上看,理财产品的扩张无疑变成了一个定时炸弹。理财产品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将会大打折扣。即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变成正负效应抵消的拉锯赛。因此只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对于大跃进的理财市场,才能将这匹黑马引导在正道上。目前我们应打造两大类理财产品,一是具有价值投资的市场化定价的理财产品,并同时阳光化操作,实现投资者的理财,另一类便是开发具有多服务功能的创新理财产品,依托互联网优势,实现服务类理财产品。同时我们应加强自身市场建设,为各个金融市场提供完备的监管制度和管理环境,使之达到最高效

注释:

①上述数据来源于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2013年年报与2014年半年报

②注: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③注: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

④数据来源: 中国银监会公布的银行业监管统计指标季度情况表(2014年)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Monetary and Capital Markets Department (2006):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April 2006 : Market Developments and Issues, IMF Multimedia Services Division, Chapter II: The Influence of Credit Derivative and Structured Credit Markets on Financial Stability, April.

[2]林榕輝,郑泽星.人民币理财产品定价分析与产品创新[J].金融与经济.2007

[3]王晓兰.银行理财:定价愈趋市场化[J].卓越理财.2014(1)

[4]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性报告2013.[R].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5]李娟.中国金融稳定性[J].商业时代.2014(6)

[6]惠康,任保平,钞小静.中国金融稳定性的测度[J].经济经纬.2010(01)

[7]万晓莉.中国1987-2006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判断与测度[J].金融研究.2008(06)

[8]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3年及2014上半年)[R].2014

[9]石晓博.银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以G银行为例[D].山东大学.2013

[10]罗宏.储蓄存款理财化与存款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4(16)

[11]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从货币创造机制及货币供应量的角度[J].金融与经济.2013(8)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