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松,1967年生于湖北英山,祖籍河南淅川;199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高研班,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个人简历收录于《中国水彩画史》。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自水彩画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交流与融合,但就中国水彩风景画创作而言,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容易忽视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另一种情况是,过分强调水彩画的“西方性”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与绘画的修养与熏陶。这是两个极端,即“固守传统”与“全盘西化”。然而,作为中国的水彩画创作者,必须认识到这种在深层次上的“中西结合”的必然,才能在水彩画这一领域获得更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一、强调材质媒介的特性
与其他绘画一样,水彩画也离不开对材质媒介特性的掌握,而且,水彩风景画创作的许多特殊技法对材质媒介的要求也很多。比如,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上展出的水彩画作品看起来很神秘,但几乎看不到他创作的技巧。就这一点来看,对于水彩风景画创作来说了解和重视材质媒介的运用,将会给作品带来无穷的魅力。
二、强调文化与艺术修养
广博的文化与艺术修养对所有艺术创作者来说,都应该是需要反复强调的,任何经典的艺术作品都应该是继往开来的,是对全人类文化与思想的某种有力的体现。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儒、道、禅三家哲学与美学的相互融合。因而,中国的哲学与美学思想也就必定支配和影响着中国艺术家的思想与理念。而且,绘画必须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潜意识下共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凝结,它渗透着一定时代相应的文化与艺术观念。也可以说,每件作品背后都会潜藏着一个思想与理念的驱动力,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艺术家本身的长期文化与艺术修养的驱使。
三、强调造型能力
长期以来,在水彩画创作上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有的人认为:水彩风景画相对于人物画来说,在基础造型能力方面的要求不高,而且过度进行造型能力的训练可能会扼杀艺术家的艺术感觉。但是,在艺术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画家从人物画转入风景画的创作一般都会有比较好的作品产生,也就是说比较容易成功。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水彩风景画创作与人物画创作一样必须强调基础造型能力,可以说这是水彩风景画创作能够有更高发展的前提和不可忽视的条件。其实,就绘画的基本功来说,它具有普适性,也就是说几乎适合一切画种,掌握了扎实的造型基础能力作任何都能游刃有余,而对于风景画创作来说更是如虎添翼。所以,对绘画基础造型能力的强调是进行水彩风景画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在绘画中求创造,才有可能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许多中国水彩画家都比较喜欢风景画的创作,一方面,水彩风景画的创作相对比较容易上手,即使是在透视、解剖等造型基础方面不够扎实的人都能玩一玩,比如,现场写生的自然主义“速写型”创作,表面上呈现出某种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深层次看,却表现出大量的雷同,缺乏艺术个性。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为主流,中国水彩画家骨子里自然偏爱风景,因此,中国水彩风景画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不可避免。但是,水彩画是来自于西方的,即使与中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片面地嫁接所谓“中国化”的创作技法,就会有“不中不西”之嫌,也就会失掉水彩画本身的特性。比如,有的中国水彩画创作者,用中国山水画的方法来套用水彩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呈现一种早期幼稚的发展状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水彩风景画家与人物画家一样也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四、色彩的修练
水彩风景画创作作为色彩绘画的一种,必须遵循色彩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方法,也就是必须强调对色彩的修炼,对于中国水彩风景画的创作来说,由于中国美学与哲学的影响,在色彩的“要与不要”、雅俗等等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1.色彩的强调
水彩画是不同于油画、水墨画等其他绘画的一个画种,在色彩的运用上主要以水作为媒介剂调和相对比较透明的胶性色彩作画,透亮、明朗、清新是水彩画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在水彩风景画创作中强调色彩的运用,尤其是水彩颜色的透明性和不可覆盖性更是水彩画这一画种的突出特点。因此,在水彩风景画创作的过程中,首先抓住色调,大面积铺开,继而运用色彩互补的原理进行深入塑造,在整个相对统一的色彩语境中寻求色彩的无穷变化和追求水彩画本体色彩语言的深层次表达。
2.雅俗与精炼
在水彩风景画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概括和精炼十分重要。当前,中国水彩风景画创作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是中国水彩画在色彩方面不断精进的结果。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从来都是反对走极端的,因此,在色彩上强调既不简单地模仿自然,也不粗率地主观臆造,而是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获得无穷生机。色彩的概括与精炼就是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减法”,而这种色彩的修炼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也是绘画的魅力所在。
五、加强创作意识
1.强调艺术创新
艺术的本质要求就是创新,要创新就要培养自己独特的视角,一味地继承与模仿只会让观众与欣赏者产生审美疲劳,现在有不少艺术家的作品,流于复制照片,缺少真情实感及缺乏绘画“味”,其很大的原因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合理利用照片
利用照片等图片信息来进行创作是时代的使然,这主要看如何合理地利用照片,只有对自己有启发或有切身体验的照片才会有内心的驱动去创作,否则,可能只是为创作而创作。在利用照片的过程中,切忌被照片牵着鼻子走或跳不出照片的影响,而应主动而合理地利用照片来帮助自己创作。可以说,利用照片的过程同样是表达自身感受的过程,尤其是对大型的创作。
六、意境的经营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独特的美学范畴,它指的是艺术活动中情与景、意与象、虚与实的统一。意境的本质是“生命律动”,是展示生命之美和表现自然造化的气韵生动的景象,以及表现宇宙本体和生命之道。意境的经营与艺术家个人的精神气质、人品修养以及创作的构思与意图息息相关,水彩风景画的意境的经营也是中国水彩风景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部分的一脉相承的要求,也就是说,对画面意境的追求是中国水彩风景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