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次仁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中,在对知识形成理解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怀疑的心理。产生这种困惑心理后,学生就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在不断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扩展生物学习的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创建宽松课堂氛围,提高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普遍没有问题要问,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将课本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问题也就无从而来。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光合作用》一课中,教师只需要将光合作用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阐明一些抽象的概念即可,剩下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比如阴天时,植物是否还进行光合作用?只要是在太阳下,无论什么时间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等等,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教师再给予解答。经过自己思考提出的问题,学生会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平等师生关系,提高问题意识
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已经能够形成问题意识。在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中,发现了问题,但是却“不敢”提出问题,原因之一是学生感觉老师难以亲近,与教师有距离感。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展现自己亲切的一面,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学生的朋友,改变学生心中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性”。只有消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学生才会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紧张,能够与教师进行愉快交流,这样的氛围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也要从观念上真正改变自己的主导地位,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不能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不予解答,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要细心为学生解答,耐心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主动融入学生,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队伍中,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及时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一些创新思维教师也要及时鼓励,不能过于重视标准化,抹杀学生的创新性。
三、创立生物课堂情境,提高课堂问题意识
在生物课堂上,为学生创立情景,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寻答案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人体稳定》一课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血糖变低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们平时有血糖低的情况吗?”教师首先设立疑问,但不予解答,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在了解了人体稳定的各种因素后,疑问自然解开,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能够集中课堂注意力,更好的进行课堂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趣味故事,为学生创立课堂情境。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辅助工具,为学生营造课堂情境。如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为学生演示生物的进化过程,图片展示,再加上生动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设立一种逼真的課堂情境,使学生自觉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四、设立问题鼓励制度,提高问题意识
鼓励制度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思考,当学生对问题给出答案时,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答案,给予及时的鼓励。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运用鼓励的语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问题意识主要还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总结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回应,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表扬,鼓励其他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使整个生物课堂成为问题的课堂,通过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模糊点,完善课堂内容;通过其他同学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实现知识的互补,提高课堂效果。
在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提高学生问题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问题质疑的习惯。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没有时间提出问题,那么总结整个课堂发现,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课堂安排不够合理,教师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问题意识,学生不愿意思考问题,教师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因此,本文就从高中生物课堂入手,从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情景设置、鼓励制度等方面,谈论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进一步改正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