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久卓玛
新课程背景下现代学校管理一个最重要的变革,是对教育中师生主体地位的追寻和尊重。学校管理必须首先贯彻“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以师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相应的管理方式,既坚持“刚性”的制度管理又注重“柔性”的人文管理,即“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这是变革和创新学校管理的有效方式。
一、制度重建——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刚性”管理的根本
学校的“刚性”管理就是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必须坚持“依法治教”的原则,以制度管理来明确教师行为的方向性,保护和调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实行“刚性”管理就必须进行制度重建。
1.要重建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要以制度形式确保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要结合本校实际,合理安排课程,积极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
2.要重建新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按照新课程理念重建新的教学常规标准,从开发课程资源、执行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设计、深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反思、活化课外辅导、规范作业批改、改革考试评价普通高中学校管理等方面重建新的工作规范和考评方案,引导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达到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同频同步。
3.要重建新的校本研修制度。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以数字化技术网络平台为支撑,集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于一体的新型教研网络体系。要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和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
4.要重建新的学生管理制度。要探索重建符合新课程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学校要利用学分制管理的有效手段,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纳入学分认定范畴,以制度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
5.要建立新的学生选课制度。学校要根据《方案》的规定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并向学生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选课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指导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原则。
6.要重建新的教学评价制度。要探索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逐步形成良好的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
二、以人为本——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柔性”管理的核心
教育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注重“柔性”管理。
1.尊重师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際关系。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突出了对师生主体的关注和尊重,强调了人的健康发展。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定位于“设计师”角色,淡化“指挥家”角色,尊重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同事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定位于“平等中的首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发现优长,建立师生共同成长的人文环境。校长要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活动,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信息资源。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新课程培训,对教师予以指导和提供帮助,激发他们实践探索的热情和动力。
3.强化激励,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新课程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进一步树立激励师生的观念,并为顺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和氛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校长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就是激励师生成功的过程,促使教师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强烈愿望,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4.植根文化,建立师生认同的文化理念。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善于通过先进的办学理念把学校目标与个人目标、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要倡导这种精神理念,使之共成为全体教师的精神支柱,成为他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核心价值观,从内心深处来激发师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宿感。
三、“刚”“柔”相济——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变革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基本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中“刚”“柔”并举是体现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的结合。“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师生进行管理。但刚性管理的适用是有条件的:管理的环境相对稳定,管理者能有效把握管理流程,管理内容相对简单,被管理者通常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正是传统学校教育适应“刚性管理”的内在原因。然而,新课程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静态和封闭,对教师主体意识的唤醒促使教师开始追求尊严、价值和理想,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更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如果对教师的管理限制过多、过严、过硬,很有可能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柔性管理”则弥补了“刚性管理”的某些不足。二者从不同的管理理念出发采取不同措施来管理学校,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以人为本是依法治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校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保障。把二者科学地整合起来,才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正确的方略和途径。